摘要:一个多写或漏看的“0”,足以酿成一场代价沉重的商业纠纷。近日,广东四会市珠宝商家杨某因助理标价失误引发的案件一审宣判,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判决其向买家周某赔偿各项损失及利息合计超50万元。这场由“268万翡翠错标26.8万”引发的风波,不仅让商家付出了高昂代价
一个多写或漏看的“0”,足以酿成一场代价沉重的商业纠纷。近日,广东四会市珠宝商家杨某因助理标价失误引发的案件一审宣判,浙江省余姚市人民法院判决其向买家周某赔偿各项损失及利息合计超50万元。这场由“268万翡翠错标26.8万”引发的风波,不仅让商家付出了高昂代价,更给蓬勃发展的直播电商行业上了一堂法律与管理的必修课。
事件的导火索是一次直播中的低级失误。2023年3月31日晚,店主杨某为熟客周某专场直播展示一款高端翡翠吊坠,直播中她多次暗示价格为“大七位数,半个八位数”,并提及“谈了个好价格”,为后续交易留足悬念 。按照流程,意向客户周某需与现场助理对接,在链接挂出瞬间抢先下单。但新入职的助理因疏忽,将268万元的实际售价少看一个0,误标为26.8万元,周某见状立即完成支付,等到杨某下播核查时,交易已尘埃落定 。
发现错误后,杨某迅速展开补救:4月2日在直播间公开道歉,向周某邮寄价值数万元的礼品请求谅解,并明确表示无法按错误价格发货,希望取消订单。但周某态度坚决,要求如期履约,并称自己已在下单次日(4月1日)与案外人陆某签订转卖合同,将翡翠以130万元价格售出,若无法交货将面临高额违约赔偿 。协商无果后,杨某以“重大误解”为由起诉请求撤销合同,而周某则在2024年10月反诉索赔152万余元,案件正式进入司法程序。
法院的审理焦点集中在两点:合同是否构成“重大误解”,以及商家需承担何种赔偿责任。关于前者,法院认为,杨某在发现错误后三天内即提出异议并起诉,且涉案翡翠实际价值与标价相差10倍,结合周某转卖价格130万元与下单价26.8万元的巨大差距,符合“重大误解”的法律构成要件,故支持撤销双方的网络购物合同 。但对于赔偿责任,法院明确指出,标价错误系商家自身过失导致合同无法履行,由此引发周某对案外人的违约损失,理应由商家承担。
最终,法院核定周某的合理损失包括:向陆某退还的定金26万元、利息28523.61元、律师费1.2万元,以及19万元预期利益损失,合计490523.61元,同时判令支付相应利息,总赔偿额超50万元。对于周某主张的103万余元高额预期利益损失,因超出商家签订合同时可预见的范围,法院未予支持 。
判决下达后,杨某提出上诉,核心争议在于周某与陆某转卖合同的真实性。杨某质疑,合同约定4月1日签订却要5月1日才付定金,且周某在4月2日已知晓标价错误的情况下仍收取定金,不符合正常交易逻辑,怀疑合同系事后补签 。但法院以“商家无法举证证明合同签订时间虚假”为由,对该证据予以采信,目前案件进入二审阶段。
这场纠纷暴露出直播电商尤其是高价非标品领域的多重风险。从管理层面看,商家对核心操作环节缺乏校验机制,让新助理的单个失误直接转化为重大损失;从法律层面讲,“重大误解”虽可为商家提供救济,但并非“免责金牌”,因自身过失造成的连锁损失仍需承担赔偿责任。正如业内人士所言,直播带货不能只追求流量与成交速度,完善价格审核、订单确认等流程,才是避免“一个0引发的悲剧”的关键。
一个数字的疏忽,最终酿成50余万元的赔偿。杨某的经历为所有直播商家敲响警钟:在追求直播热度的同时,合规底线与管理细节才是长久经营的基石。而此案也清晰界定了“重大误解”的法律边界——法律既保护消费者权益,也兼顾商家合理诉求,但过失方必须为自己的错误买单。
来源:阿峰故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