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想中心”有魔力 让山里娃梦想照进现实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6:54 1

摘要:也许是山里那间温暖的浴室、也许是飞往上海的那次夏令营、更或是那次千里接力的儿童心脏手术……社会力量点滴的奉献故事聚沙成塔,让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有了不一样的温度。

编者按:

也许是山里那间温暖的浴室、也许是飞往上海的那次夏令营、更或是那次千里接力的儿童心脏手术……社会力量点滴的奉献故事聚沙成塔,让上海对口帮扶工作有了不一样的温度。

帮扶是党中央赋予的重大政治任务。上海牢记使命,通过建机制、搭平台、塑品牌,不断汇聚社会各界参与对口帮扶的强大力量。2024 年,上海市政府合作交流办与上海市民政局深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 “双引擎”,全年落地 55 个公益项目。2025 年,经三重审核,上海社会组织、企业申报的 72 个公益项目获资助,覆盖所有对口地区。

近年来,在上海对口帮扶工作中,涌现出了“163 百万沪滇公益行动”“童声无界”“梦想中心” 等一系列品牌项目。社会力量的参与究竟带来了什么?星星之火又如何能持续燎原?

云南孩子在上海植物馆研学

2025年8月的上海,暑气裹着潮湿扑面而来,但上海植物园标本馆里的一群孩子,却比盛夏更灼热。来自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民族小学的他们,凑在展柜前,指尖轻轻贴着玻璃,追着讲解员的声音连珠发问。好奇的目光黏在那些形态各异的标本上,连额角的汗珠都顾不上擦。

这不是一场普通的参观,而是孩子们亲手“赢”来的研学之旅。“‘去远方’项目最特别的地方,就是让孩子自己做‘旅行规划师’从路线设计到预算分配,12个课时里,他们要学跨学科知识,还要练抗压能力:比如预算超了怎么砍成本,路线临时改了怎么和队友协商。”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发展中心总干事庞宗平的话里满是骄傲,“对很多欠发达地区的孩子来说,这是他们人生第一次‘去远方’,也是第一次意识到:‘原来我的想法,能真的变成脚下的路’。”

“‘去远方’ 公益研学大概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最受师生喜爱、课程覆盖率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综合实践课程和项目之一。”

这样的“第一次”,正不断复制。截至2025年8月,云南省各“梦想中心”学校累计开设27万余课时的梦想课,累计有373支小队,1937名孩子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支持下,将项目制学习成果化为研学旅行方案,完成研学探访规划,把“远方”从课本里的词语,变成了亲眼所见的风景。

“什么是远方?你去过的最远的地方是哪里?”几年前,第一次开启“去远方”公益研学项目,云南大理弥渡县牛街彝族乡民族中学田维杰老师上课发问。弥渡县城、大理、宾川,昆明、上海、北京,甚至是宇宙……孩子们答案不一。如今,参与了项目的孩子们,学会了交流、合作、自信和解决问题。“探索未知的种子已经埋下去了,说不定哪天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这份改变的背后,是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用17年搭建的“梦想教育”体系。2008年,基金会创始人因早年田野调查时的所见而初心萌发——她看到地域的壁垒像一道墙,让山里的孩子难触优质教育,于是牵头构建了“梦想中心+梦想课程+梦想领路人培训+梦想盒子线上平台+五年线下运营服务”的五位一体模式,把“教育帮扶”做细、做深、做暖。

基金会与学校合作,将一间教室改造成 “梦想中心”。走进任何一间,都能感受到这份用心:平板电脑、绘本图书、多媒体设备一应俱全,没有刻板的课桌排列,取而代之的是方便互动的小组座位。都是孩子喜欢的模样,这里不像上课的地方,更像一起玩、一起学的空间。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线下工作坊

一位好老师可以影响很多学生!庞宗平介绍,为助力当地打造德才兼备的师资团队,同时开发 近40门课程,针对不同层次教师制定培训计划,通过线上线下,星级教师成长体系培训、校长训练营、梦想主任工作坊、运营管理者专项培训、沙龙管理者赋能培训、讲师培训、局长工作坊等活动,累计培训一线教育工作者20多万人次。

这些课程从不“水土不服”。当地教师主导授课,丰富了校本课程内容;不少项目的落地与上海援助干部密不可分,如大理剑川的“梦想中心”,是援派干部一次次对接协调才落地的;如日喀则、喀什、澜沧、果洛等地的项目,同样丰富了政府教育服务的内容;央企、民企也主动加入,让公益力量拧成了一股绳。

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在中国教育部的支持下,2025年启动的“真爱行”教师人工智能素养提升专项行动,要在5年内为中西部22个省(区、市)、重点覆盖国家乡村振兴帮扶县完成5万人次教师赋能。截至8月,已有来自10个省的2113名一线教师已率先体验,“原来AI能帮我更好地教孩子”成了他们最真切的感受。17年深耕,这份坚持结出了沉甸甸的果实。截至2025年8月,“梦想中心”素养教育公益服务体系覆盖了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950多个区县、累计建成6351间学校版梦想中心,惠及师生735.9万人。其中,落地云南省15年,累计投入资金1.1 亿元,覆盖全省16个州市66个区县市,在391所学校建立“梦想中心”428间,惠及师生118万多人次。

2025年截至9月初,已在云南、西藏、青海、新疆等对口帮扶县建成“梦想中心”26间,主要依托上海市合作交流办、上海市援滇、援藏、援青和援疆领导干部的支持,落地上海对口帮扶地区及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例如云南剑川县、勐腊县、墨江县、巍山县、西藏日喀则市、青海果洛州、新疆喀什地区等。

吉角美丽宜居村里的建起了“金色梦想家”

真爱梦想的公益版图还在扩大:“童画未来”让乡村孩子发现美;“运动梦想课”让操场充满活力。这份温暖,还延伸到了更远的地方。2025年1月7日,西藏日喀则定日县发生6.8级地震,拉孜等周边县受灾严重。震后重建不只是盖房子,更要疗愈人心——在上海市合作交流办指导下,基金会与上海援藏干部携手,在受灾的吉角新村建起了“金色梦想家”村民活动中心。这里有优质教育资源帮孩子学习,有音乐疗愈疏解焦虑,还有直播培训帮村民学技能,让大家在温暖中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未来,我们想整合更多社会力量,提高资金支持比例,加强央企援建力度,帮更多孩子自信、从容、有尊严地成长。”庞宗平的期待很朴素,却很有力量。而最让他动容的,是梦想的“传递”——“四川阿坝有群孩子,因为去远方踏上了去北京的旅程。不止去了远方,还因为学过《家乡特产》、《理财》课,他们带着家乡的土特产卖给了有爱心的叔叔阿姨,挣了2100元,其中600元捐给了班级贫困的孩子,500元做了班费,还把剩下的1000元又捐回给基金会,,还特意说要反哺基金会,帮更多小伙伴去远方。”

这就是“梦想中心”的魔力:它不仅点亮了一个孩子的梦想,更让这份光变成了火炬,在千里之外的土地上传递。上海对口帮扶的路上,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当社会力量与政府引导同频,当每一份微小的善意汇聚,就能为孩子们铺就一条通往“远方”的路,让他们的梦想,在新时代的阳光下闪闪发光。(韩庆)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