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AI狂飙50%!无人驾驶全球领跑,昆仑芯、文心大模型展示底牌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6:39 1

摘要:股价在半个月内从90港元涨至140港元,涨幅达50%。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公司自身的价值重估,更折射出中国AI产业进入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近期百度在港股市场的表现引人关注:股价在半个月内从90港元涨至140港元,涨幅达50%。这一现象不仅反映公司自身的价值重估,更折射出中国AI产业进入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新发展阶段。

此前市场对百度的估值往往较为笼统。

如今分析师开始采用分部估值法,对其各项业务进行独立评估。这一转变背后,是百度积累十余年的核心技术能力开始获得市场认可。

随着AI产业进入深化应用阶段,像百度这样具备长期技术积累的企业,其战略价值正逐渐显现。这一变化是否意味着市场对技术企业的评估方式正在发生根本性转变?

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算力支撑,而算力的核心是芯片。过去我国AI芯片主要依赖进口,存在供应链风险。但百度早在2011年就开始布局自研芯片,当时AI尚未成为热点,这一决策展现了其前瞻性。

目前昆仑芯已发展到第三代,其P800芯片的性能可与英伟达高端产品竞争,部分指标甚至更优。2024年昆仑芯出货量达6.9万片,获得中国移动10亿元订单,显示出市场认可。

若将这部分业务单独估值,保守估计可达1000亿元。这一成果体现了百度在AI核心技术领域的扎实积累。

文心大模型作为百度的核心技术,已深度融入其搜索产品。目前百度搜索中64%的结果由AI直接生成整合,而非传统链接列表。

该模型的技术实力获得国际认可,高盛评价其能力突出,在HuggingFace全球排行榜中位列第一,显示中国在大模型领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在商业应用方面,文心大模型展现出显著价值:百度文库凭借AI功能吸引4000万付费用户,相关收入年增长60%;百度网盘AI功能带动收入增长120%;甚至助力数字人直播实现单场5500万元销售额。这些成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具备前沿性,更拥有扎实的商业化能力。

AI再好,最终还得服务于企业。就像电商平台需要快递小哥和仓储系统,企业要用AI,也得有强大的云服务来支撑。

百度智能云,就是这套AI服务体系的“超级引擎”,而且它还特别“硬核”——从硬件到软件,几乎都是“自给自足”。

它用自家研发的昆仑芯来提供算力,用文心大模型来提供智慧服务,能够为央企、金融机构等提供高度定制化的AI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百度智能云的营收同比增长了34%,增速比行业平均水平快了一倍还多!

光是这部分业务,保守估值就高达1250亿人民币。想象一下,未来有多少企业需要AI转型,百度智能云就有多大的市场潜力。

如果说前面几项是百度的“内在实力”,那么萝卜快跑就是百度展现“颠覆未来”野心的最佳舞台。你可能已经在北京、上海的街头看到过百度的无人出租车了,这可不是科幻电影,这是实实在在的出行。

最让人惊喜的是,萝卜快跑的成本控制能力。一辆无人车的成本只要20万人民币左右,而美国的竞争对手Waymo,一辆车要价17.5万美元,差不多是萝卜快跑的6倍!

这巨大的成本优势,意味着萝卜快跑更容易实现大规模商业化。

截至2025年8月,萝卜快跑已经提供了超过1400万人次的出行服务,稳居全球第一。更令人振奋的是,它还在加速“出海”,已经和Uber等国际巨头达成合作,准备把中国的无人驾驶技术推向全球。

要知道,Waymo目前估值450亿美元,即便考虑到中国市场客单价略低,萝卜快跑的保守估值也至少在400亿人民币以上,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把这些“宝贝”加起来算算账:昆仑芯1000亿,智能云1250亿,萝卜快跑400亿,文库网盘等AI应用200亿,核心广告业务1000亿,再加上账上躺着的1500亿现金……保守估算,百度的市值至少在5000亿人民币以上,这比它现在的股价还有巨大的上涨空间。

这就是为什么华泰、杰富瑞这些大机构纷纷上调百度目标价,最高给出236港元,预示着80%的上涨空间。

百度今天的成就,并非一朝一夕。从2012年成立深度学习研究院,到2017年推出第一代昆仑芯,再到2023年发布文心一言……近十年来,百度在AI领域投入了超过1800亿人民币!

百度在AI技术上的持续投入,与华为长期投入芯片研发的性质类似,都属于面向未来的战略性投资,旨在为中国AI产业奠定必要的基础。

2025年的中国AI产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百度作为代表性企业,构建了从芯片、框架、大模型到云服务与无人驾驶的完整技术生态。

这一全链条布局在全球范围内也属少见。

有美国投资者指出,百度的现金储备接近其市值,这意味着市场尚未充分认可其AI基础设施和无人驾驶业务的价值。

随着百度AI技术在各行业深入应用,其无人驾驶平台扩大规模,自研芯片成为算力支撑,公司价值将得到更全面体现。这一过程不仅关乎企业自身,也折射出中国科技产业的整体进步。

正如古代中国在四大发明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当前在AI领域的突破,同样有望为全球技术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来源:奇闻观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