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后30秒,新西兰追到7分,全场心跳爆表!镜头扫过去,那个瘦瘦小小的14号女孩,居然咧嘴笑了——下一秒,她后场接球,一个变向晃倒对手,三分线外两步直接扔!球还在空中,她就转身冲观众席比出‘嘘’的手势。唰!空心入网!比分重新拉到10分,比赛盖棺定论。她叫李沅珊
“最后30秒,新西兰追到7分,全场心跳爆表!镜头扫过去,那个瘦瘦小小的14号女孩,居然咧嘴笑了——下一秒,她后场接球,一个变向晃倒对手,三分线外两步直接扔!球还在空中,她就转身冲观众席比出‘嘘’的手势。唰!空心入网!比分重新拉到10分,比赛盖棺定论。她叫李沅珊,今天才15岁,却用8记三分把新西兰打成了筛子。问题来了:这么炸的小孩,中国女篮多久没出现过了?”
1. “黑珍珠”李安妮:1米8抢赢1米95,小个子凭啥统治篮板?
直播间弹幕刷疯了——
@要篮球绝不加班:“我靠,这姑娘是装了弹簧吗?对面中锋比她高15厘米,她愣是旱地拔葱抢走前场板!”
数据说话:李安妮全场10个篮板,其中4个进攻板直接转化成二次得分。更狠的是,她每抢完板第一件事不是传,而是自己运球推反击,活脱脱一个“女版格林”。赛后我问她秘诀,她咧着一口白牙:“我妈说,篮板球不会说谎,你跳得比球高,它就跟你回家。”一句话,把努力说得比鸡汤都香。
2. 袁艺芯三分钟被换下,教练“骂醒”全队
首节还剩7分钟,主力控卫袁艺芯连续两次传球失误,教练王楠直接大手一挥:“下来!”小丫头低着头,眼眶通红。镜头给到替补席,王楠没讲战术,只递给她一瓶水:“怕什么?对面又不是你班主任!”网友@三分线外没有有人家留言:“这一嗓子,把我从手机屏幕前喊醒了——原来竞技体育最狠的惩罚不是骂,是‘你先看着’。”结果第二节袁艺芯重新上场,一记追身三分+两次抢断,正负值+12,完美救赎。孩子懂了:犯错可以,逃避不行。
3. 38分背后,是“凌晨四点的深圳”
李沅珊的爸爸说,女儿从去年开始每天4:50起床,5:30准时出现在深圳体工队球馆,投满500个三分才允许去上课。昨晚比赛结束,她隔着视频给爸爸看手掌——全是茧。“老茧比分数更诚实,”李沅珊笑得像偷到糖的小孩,“我知道投丢的每一球,都会在天亮前找回来。”网友@篮筐在右边评论:“看完我默默关掉抖音,把闹钟调到5:00——人家15岁都在还账,我30岁还欠自己一个梦想。”
① 一场大胜=冠军到手?别闹!
别忘了,去年U16亚锦赛我们73:95输给过新西兰整整22分!今天赢9分,就能掩盖内线高度不足、末节断电的老毛病?教练组连夜开会,墙上贴着日本女篮的录像截图:人家平均身高矮我们3厘米,但场均抢断多7次。王楠甩下一句话:“赢球迷天天过年,输球迷才看得懂路牌。”
② “天才”标签,是蜜糖也是匕首
李沅珊爆火后,微博一夜涨粉8万,私信里全是“女库里”“下一个苗立杰”。我想起2016年横空出世的李梦,当年也被喊“勒布朗梦”,结果膝盖大伤+网暴,差点退役。青少年骨骼还没闭合,一场高强度比赛等于一次微型车祸,媒体吹得越狠,教练越得替她“降温”。王楠的原话:“她先学会把护膝戴好,再谈进国家队。”
③ 青训金字塔,底座不止一个李沅珊
这场比赛直播峰值同时在线120万人,可全国注册U16女球员只有3174人。什么概念?我们用一个市的苗子,去拼别人一个国。网友@村口刘大爷说得好:“别等出下一个姚明才想起去修球场,把社区篮筐高度降到2米6,小女孩够得着,才会在日记本写‘我想打篮球’。”
【网友·神评合集】
@运球过人:“看完比赛把我女儿从补习班接回来,直接去球场,她投了个三不沾,但笑得比考试满分还开心——这,就是传承。”
@篮板是苦的:“别只吹李沅珊,李安妮的10个篮板才是普通人能复制的励志,身高不够,跳频来凑!”
@教练我想扣篮:“建议把末节最后5分钟剪成视频,发给所有校队,让他们看看什么叫‘领先不会打球’,警钟长鸣。”
哨声响起,记分牌定格在83:74,全队围成一圈,把李沅珊压在地板上,尖叫声穿过吉隆坡的夜空。可我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开始——24小时后,她们要碰日本,那支去年把我们挡在决赛门外的“快刀流”。小姑娘们能继续笑吗?我不知道。但我确定:当她们明天踏进球场,头顶的国旗会比今天更红,因为上面沾着15岁手掌的汗、替补席泪水的盐、还有千万个屏幕前你我未熄的热。
所以,别急着封神,也别急着唱衰。把掌声先存起来,等28号决赛哨响,我们再一起把天花板掀翻——
——中国小姑娘,跑吧,世界就在你们脚尖前面!
来源:Monalisagodd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