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当种子被撒进田里,就无时无刻都要面临潜藏的病害、虫害的威胁,限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种植小麦前,用农药、菌肥等给小麦种子拌种,能促进小麦出苗率的提高,促进全苗壮苗。
现实管理过程,大部分基层农户都忽视种子拌种,抱着不拌种同样能长的侥幸心理,直接进行播种。
其实,这种想法是大错特错,当种子被撒进田里,就无时无刻都要面临潜藏的病害、虫害的威胁,限制产量和质量的提升。
虽然通过后期的水肥管理,病虫害防治相关措施,能够改善植株长势,弥补没有拌种的短板,但整体的收成还是会受影响。
拌种效用
抑制虫害扩张。虽然土壤表面看不到虫害,但实际里面隐藏着各类害虫,如蝼蛄、蛴螬和金针虫等。
这类害虫啃食种子、根系和幼苗,如没进行药剂拌种,害虫就要猖狂为祸,造成出苗率大幅度降低。
控制土传性病害。除虫害外,部分病害能通过种子和土壤传播,扩大对小麦的影响范围和面积,常见的如根腐病和纹枯病。
只要病害爆发,幼苗的就要变得萎靡,幼苗植株变黄枯萎,根部腐烂,抗逆能力减弱,无法抵抗外界环境的侵扰。
提高抗逆能力。没有经过拌种的种子,缺乏微量元素和调节剂的促进作用,只要遇到温度过低,持续降雨,发芽速度和出苗率就变低。
通过使用拌种剂,种子的抗逆能力增强,能充分适应低温、盐碱和过黏重的土壤环境,避免造成缺氧烂根问题。
拌种流程
预备药剂。提前购买用来拌种药剂,杀菌剂如戊唑醇、苯醚甲环唑,杀虫剂如吡虫啉、噻虫嗪,调节剂如矮壮素、抗旱剂等。
购置的药剂,要选择专业的农资商店购买,谨防因贪图便宜,购买到品质劣等,肥效和药效就要堪忧。
放入容器。首先把种子放入容器,如拌种专用的搅拌机或者普通的塑料盆内,根据容器体积的大小,调整拌种次数。
接着按照规定用量,把清水和药剂混配,加入药剂要缓慢匀速,进行充分搅拌,过程中要佩戴口罩和手套。
拌种完成,要及时清洗手和脸,避免药液接触皮肤,剩余的药剂要妥善保存,无用的药瓶进行无害化处理,远离人群和水源。
加入药剂。把配制好的药剂,倒入放置小麦的容器,边倒边搅拌,搅拌时间为2-3分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时间。
拌好的小麦种,挪放至阴凉干燥的区域,避免阳光的直射,过段时间,用手触摸麦种,无粘手的感觉,就能播种。
注意要点
按需选药。选择拌种剂,要根据当地的病#优质图文扶持计划#虫害情况,购买对应药剂,避免使用没有登记,成分不明,过期的药剂。
如对当地的病虫害情况不熟悉,直接选用购买小麦专用的拌种剂,通常都是由几类药剂组合而成,肥效和灭除病虫害的效果明显。
要注意的是,要警惕过度宣传的拌种剂,别被虚假的宣传欺骗,如使用完拌种剂能一季无蚜,能防治赤霉病,能增产20%等。
控制用药量。拌种剂的用药量要根据使用说明操作,用量过大和过小都无益小麦的成长发育,会造成出苗缓慢,发芽率降低。
而且,拌种要均匀,确保种子表皮都能裹满拌种剂,无过度包裹和漏拌,会造成死苗和无防护的区域。
科学合理使用。拌种完的小麦要尽快播种,1至2天就能播到土壤里,时间过久,拌种剂就要脱落,甚至吸湿霉变。
播种时,土壤墒情过干,要浇灌造墒,过度干旱,种子的出苗率低,播种完适度镇压,确保种子和土壤紧密接触。
最后要说,小麦想高产,拌种是关键,掌握拌种技巧,就能事半功倍,实现苗齐,根壮,产量高的目标。
而且,即使使用拌种剂,日常管理同样不能忽视水肥管理,病虫草害防治,及时检查各类风险性事项发生情况,采取措施预防。
来源:羊村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