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何养了五种四川地标鸡,最抢手的是兴文山地乌骨鸡,黑皮黑骨,炖汤带股药材香,成都月子中心直接包圆,一只238元不讲价。
“一只鸡卖两百,猪崽还没断奶就被订光,这日子谁不羡慕?
”刷短视频看到老何蹲在鸡舍门口数钱,评论区炸了锅。
有人酸:“摆拍吧?
”有人真动心:“我家后山空着,能干不?
”别急,把老何的账本摊开看,门道比想象多。
先说鸡。
老何养了五种四川地标鸡,最抢手的是兴文山地乌骨鸡,黑皮黑骨,炖汤带股药材香,成都月子中心直接包圆,一只238元不讲价。
旧院黑鸡更离谱,绿壳蛋在网上被炒成“孕妇圣品”,30枚礼盒卖168元,还限购。
巴山土鸡长得慢,十个月才三斤多,但胜在肉紧味鲜,重庆火锅老板开着皮卡来抢,现杀现拉走。
乡城藏鸡和镇龙山瓦灰鸡小众,可架不住北上广的“中产猎奇”,瓦灰鸡羽毛灰扑扑的,硬是被健身博主吹成“低脂低胆固醇”,身价翻三倍。
猪更夸张。
老何的土猪散养在板栗林,吃野菜喝山泉,长到两百斤要十四个月。
去年有对北京夫妻来村里玩,尝了腊肉当场下单整头,连猪油都要了,说“回去涮火锅香”。
现在还没过年,二十头猪已被预订到腊月二十八,定金收了八万。
有人算过账:老何一年出鸡三千只,按均价150元算,毛收入45万;猪五十头,每头净利润三千五,又是17.5万。
扣掉玉米、疫苗、人工成本,净落三十多万。
关键这钱赚得踏实——去年猪瘟,隔壁村用饲料猪的赔得底掉,老何的散养猪靠智能预警提前隔离,零感染。
政策红利也踩得准。
仪陇县去年给每个地标鸡养殖户补贴三千元建鸡舍,还送物联网监控设备。
老何的手机能实时看鸡舍温度,湿度一超标就自动喷雾降温。
县里农技站每月来抽检,兽药残留为零,检测报告直接贴在网上,买家扫码就能看。
最妙的是卖法。
老何儿子在抖音开号“何家土鸡”,拍鸡打架、猪拱地,粉丝五万。
直播时现抓现称,北京朝阳区的阿姨边喊“宝贝别跑”边下单,顺丰冷链隔天送到家。
去年双11,光绿壳蛋就卖了八千盒,纸箱堆得仓库像小山。
有人担心“跟风养多了会砸价”。
老何倒淡定:“地标鸡就这点量,兴文乌骨鸡全县年出栏不到五十万只,还不够成都人塞牙缝。
”确实,中国有机农产品市场去年增速20%,高端鸡缺口大得很。
省里刚出台规划,到2027年地标畜禽要翻两倍,现在进场算早的。
当然,苦也得吃。
夏天鸡热得张嘴喘气,老何得半夜起来冲水;冬天怕黄鼠狼,狗都养了三条。
最惨是前年暴雨冲垮围栏,三百只鸡冲进竹林,全家打着手电找到凌晨三点。
但看着银行卡余额,又觉得值。
老何总结就三句话:“养别人养不了的品种,用别人嫌麻烦的方法,卖别人找不到的渠道。
”听着像鸡汤,可村里跟着干的六户人家,去年都换了新车。
有人把旧院黑鸡苗空运回甘肃老家试养,成活率低,但孵出的绿壳蛋照样被抢光——地域特色就是护城河。
临走时,老何媳妇在灶房炖乌骨鸡,汤滚得咕嘟咕嘟。
她掀开锅盖笑:“这锅汤成本八十,卖给月子中心三百八,还不还价。
”香气飘出来,突然懂了:所谓风口,不过是把老祖宗留下的好东西,用新方法卖给了愿意买单的人。
来源:一往无前橙子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