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13日,跟隔壁老王坐闫老师的车,到临潼的乡村饱览春色;先去了新丰的渭河畅心湾,返程绕路参观了扁鹊纪念馆,还在不远处遇到蔺相如墓。
〔札记〕李建学
4月13日,跟隔壁老王坐闫老师的车,到临潼的乡村饱览春色;先去了新丰的渭河畅心湾,返程绕路参观了扁鹊纪念馆,还在不远处遇到蔺相如墓。
蔺相如墓未开发成为旅游景区,却安卧在墨绿的麦田和金黄的油菜地之间。四月中旬,正是关中腹地桐花扑鼻的季节;高大的土墓成山,密实的树木为林,蔺相如安享田园之美,也是一种境界。
回来查资料,才发现有关蔺相如故里和墓葬,说法比较多,各有各的道理。仅埋葬地点,就有河北邯郸、山西古县和陕西临潼三处争议。
据说在临潼一带,蔺氏后人为逃避灾难改姓为门,且祖祖辈辈居住在墓之西北,村名曰门家村,村民尊蔺相如为祖先,每年都要扫墓祭奠。
走近门家村,走到蔺相如墓前,于春花灿烂里,敬仰这位传奇人物。
蔺相如是战国时赵国上卿,著名政治家和外交家。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三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会”还有“将相和”都在史册。
司马迁在《史记•蔺相如廉颇列传》中说:“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得益于缪贤的举荐,作为权贵私养门客的蔺相如,受命充当赵国使者携带和氏璧入秦,智斗秦王,不辱使命,以“完璧归赵”的结果步入政坛。
公元前279年,秦王与赵王相约,“会”于河南渑池,蔺相如随侍赵惠文王。面对秦王的一再刁难,相如当面斥责强秦不辱国体,回来因功受封为上卿,是为“渑池会”。
也就因上卿之位居廉颇之上,惹恼了战功赫赫的老将军。廉颇耻居其下,多次有意羞辱相如。蔺相如深知将相和睦才能国泰民安,极力回避忍让,最终感动廉颇,颇亲赴蔺府“负荆请罪”,将相之和确保了赵国好些年的安稳。
传统剧目《将相和》很有名,都知道“将”即廉颇,“相”就是蔺相如,多以为蔺相如官居相位。其实蔺相如从来没做过相,倒是廉颇代过相。《史记·赵世家》载:“以尉文封相国廉颇为信平君”。《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也有一句:“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为假相国”。这里的假,当然是代理之意。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最后用一段话来专论蔺相如。
太史公曰: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太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
明末清初诗坛盟主之一钱谦益有诗赞曰:
危计难成五步间,置君虎口幸全还。
世人莫笑三闾懦,不劝怀王会武关。
三件彪炳史册的事之外,蔺相如晚年,曾极力阻用“纸上谈兵”的赵括,终因各种原因未果。赵括惨败长平,导致四十万兵被坑,赵国也几乎灭亡,蔺相如约在同时期去世。
蔺相如因为史书记载和文学艺术品的广泛传播而家喻户晓,却没有确切的生卒年月可考。历史包括现实中,让人无奈、痛恨甚至惧怕的人不少,能让人敬仰者不多,蔺相如算一个。
在离秦始皇兵马俑十多里的田野里,隐藏着一座蔺相如墓。至于其真正的埋葬地点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这个人的名字,就会想起“完璧归赵”之类典故,想到这个人的睿智、宽怀特别是不畏强暴的凛然之气。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经过司马迁的心血加持,给后世贡献了好几个成语典故;如价值连城、白璧微瑕、怒发冲冠和完璧归赵,还有渑池之会,包括负荆请罪和刎颈之交等,多与蔺相如有关。现在的大干部,包括有点成就的作家、学者和教授,能给后世留下多少有意义的玩意呢?
2025年4月15日晨于西安•家中。
来源:李建学元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