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8年5月,毛主席在窑洞中翻阅一份报告时,突然勃然大怒,立即向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下达指示:“黄寿发的问题无法原谅,即刻处决”!黄寿发究竟做了什么让毛主席如此震怒?
1948年5月,毛主席在窑洞中翻阅一份报告时,突然勃然大怒,立即向华北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下达指示:“黄寿发的问题无法原谅,即刻处决”!黄寿发究竟做了什么让毛主席如此震怒?
毛主在延安
黄寿发原冀中军区参谋长,1911年出生在福建新泉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童年时期过着给地主放牛、做泥工的艰苦生活。
1929年,当毛主席和朱德率领红军进入闽西时,年仅18岁的黄寿发加入了赤卫队,次年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凭借作战勇敢和聪明机智,黄寿发在红军中晋升很快,到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已经担任到师参谋长的职位,抗日战争爆发后,他被分配到晋察冀军区工作,成为聂荣臻的得力助手。
影视剧—黄寿发
在抗日战场上,黄寿发确实表现出色,1939年的黄土岭战役中,他担任115师独立团的一位营长,参与击毙了日军中将阿部规秀的行动,这是我军在抗日战争中击毙的日军最高将领,狠狠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1940年百团大战的涞灵战役中,黄寿发率部拼死守住涞灵战场,没有放一个敌人通过,1941年秋,日军对我方发起大扫荡时,他坚守梯子沟,为大部队突围争取了宝贵时间。
可以说,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黄寿发是一位英勇的革命战士,可到了解放战争时,黄寿发就犯了原则性错误,并亲手杀死了已经怀孕的妻子。
抗日战争
黄寿发的妻子名叫何茵,出生于天津一个商人家庭,从小受到良好教育,1938年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何茵参加革命,学习了无线电发报技术,后来担任冀中军区电台报务员。
1939年,经人介绍,何茵与黄寿发结为夫妻,两人婚后育有一女,本该是共同为革命理想奋斗的伴侣,然而随着时间推移,黄寿发逐渐暴露出思想上的退步。
他沾染了“军阀主义作风”,对手下人员非打即骂,妻子何茵多次劝解,但黄寿发毫不悔改,两人关系逐渐恶化。
1946年,因两人工作繁忙,无暇照顾孩子,便请了一位保姆单洁英,没想到这个决定成了悲剧的导火索,黄寿发很快与这位年轻漂亮的保姆发生了不正当关系。
当何茵发现丈夫的丑事时,她已经怀有数月身孕,何茵对此极为气愤,表示如果黄寿发不回头,就要向组织报告。
黄寿发害怕事情败露会影响自己的前途,竟萌生了杀妻的念头,他先是企图让警卫员边振海动手,但边振海拒绝并劝他不要冲动,但被私欲冲昏头脑的黄寿发根本不听劝告,反而威胁边振海不得声张。
1947年农历正月初二,黄寿发借故将妻子何茵约到河北河间张庄附近的一处偏僻地方,在争吵后拔枪对着怀孕的妻子连开三枪,导致何茵当场死亡,事后黄寿发还试图伪造自杀现场,企图蒙混过关。
图片来源网络
案件发生后,黄寿发一开始百般抵赖,不承认自己的罪行,有关部门用了将近一年时间搜集证据,最终形成了完整的证据链,在铁证面前黄寿发才不得不认罪。
然而,对于如何处置黄寿发军队内部出现了分歧,一种意见认为,黄寿发会打仗,正值解放战争用人之际,可以让他戴罪立功,另一种意见则认为他罪大恶极,必须处决以严肃军纪。
案件在冀中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多次开会讨论,却迟迟难以决定,这样拖了一年多,直到1948年初,聂荣臻向毛主席汇报了此事。
毛主席和周总理
毛主席得知后非常气愤,严厉批评了军区对此事未做严肃处理的举动,主席明确指示:“黄寿发的问题无法原谅,一定要判处死刑。”
在毛主席看来,黄寿发作为老革命干部,历经五次反围剿和长征,本应自律自明,却为私欲残忍杀害怀孕妻子,暴露出严重的旧军阀思想*和自私自利的品质,必须严惩不贷。
1948年5月,华北军区司令部军法处对黄寿发作出了判决,判决书指出:“黄寿发身为革命军人,为满足个人私欲,竟亲手杀害自己的妻子亦即自己的同志,并使未出生的胎儿同遭毒手。
此种犯罪行为充分表现其恶劣的军阀主义与自私自利品质,卑劣残忍绝灭人性,实为革命军纪法纪所不容。”
黄寿发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但今天回顾起来,仍然有着深刻的历史启示。
从黄寿发的人生轨迹可以看出,一个人无论过去有多大功绩,如果放松自我要求就会思想变质,黄寿发正是由于“学习不努力,政治不开展,习染军阀主义作风”,最终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毛主席处理黄寿发案件的态度,体现了共产党对军队纪律的高度重视,在革命即将取得全国胜利的关键时期,这种严肃纪律的做法为进城执政后防止腐败敲响了警钟。
事实上,西柏坡时期的中共已经开始思考如何应对执政后的考验,建国初期对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的处理,就是西柏坡时期反腐斗争的延续。
在处决刘张两人时,也有人提出两人之前有功,希望能让他们戴罪立功 ,但毛主席却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
只有处决他,才可能挽救20个、200个、2000个、20000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这种对纪律的坚守,对任何违法行为都不姑息的态度,至今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1948年5月,一声枪响过后,黄寿发的人生画上句号,四个月后,辽沈战役正式打响,解放战争进入战略决战阶段。
历史会记住那些为革命牺牲的烈士,也会记录下那些被纪律利剑惩处的堕落者,党纪与国法之间,功过不能相抵,这一原则至今仍然铮铮作响。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
来源:历史求知所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