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婚俗改革基层工作经验汇编——武清区篇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4:08 1

摘要:引言:婚俗改革是破陋习、树新风的重要实践,更是回应群众期盼、为幸福“减负”的暖心工程。天津市立足基层首创精神,以制度创新、文化浸润、服务升级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婚俗改革新路径,各区因地制宜,让新风尚既有温情更有质感。本专栏系统梳理这些“小切口、大成

婚俗改革

基层工作经验汇编

武清区篇

引言:婚俗改革是破陋习、树新风的重要实践,更是回应群众期盼、为幸福“减负”的暖心工程。天津市立足基层首创精神,以制度创新、文化浸润、服务升级为抓手,探索出一条具有示范意义的婚俗改革新路径,各区因地制宜,让新风尚既有温情更有质感。本专栏系统梳理这些“小切口、大成效”的基层智慧,旨在为深化移风易俗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天津样本”,助力文明新风吹遍津沽大地,滋养万家幸福。

LOVE

一、夯实基础 加强婚姻登记场所规范化建设

01

打造全新办公场所

完善婚姻登记机关登记大厅内部功能区设置,内设服务台、结婚登记区、结婚登记候登区、特色颁证区、离婚登记室、离婚登记候登区、婚姻家庭辅导室、档案室和照相室。设有多个结婚登记窗口、离婚登记室和档案查询窗口。

02

完善硬件设备配置

03

配齐配强工作人员

努力提高婚姻登记工作人员思想政治素质、政策法规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全面提升窗口服务质量。全体工作人员均持证上岗,按照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以强带弱等方法合理调配工作人员,所有工作人员均可胜任结婚登记、离婚登记和收养登记等业务。

二、创新方法 探索全方位服务工作模式

01.创新登记制度

婚姻登记机关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工作日全天工作制等21项规章制度,充分利用午休时间为群众办理婚姻登记业务,遇有重要节日采取提前上岗和延后下班的方式,确保当天业务全部办结。同时,休息日安排专门值班人员,全天接听电话为群众解答各种问题,为群众办理婚姻登记业务“少跑腿”提供有力保障。

02.创新颁证形式

婚姻登记机关设置结婚颁证场所,将“结婚登记颁证服务”纳入婚姻登记流程,建立地方领导、“两代表一委员”、社会名人、文明家庭、道德模范、金婚老人等特邀颁证员颁证制度,利用“2.14、5.20、七夕”等结婚高峰日,组织举办10场集体颁证仪式,把“弘扬时代新风、倡导文明婚俗”融入新人宣誓词、颁证员颁证词中,把结婚颁证作为传播文明婚俗“第一站”。

03.创新婚姻辅导模式

婚姻登记机关设置婚姻家庭辅导室和婚姻家庭纠纷调解室,每月开展1次婚姻大讲堂,组织婚俗文化知识讲座,向登记新人发放《婚姻心理学》《幸福的婚姻》等婚姻家庭教育书籍,引导新人树立正确的婚姻价值观和新型婚俗观。聘请专业人员为有需要的当事人提供情感沟通、心理疏导、关系修复、纠纷调解等服务,通过离婚冷静期及辅导服务的“双重”作用,今年共有516对当事人主动撤销或过期放弃离婚登记,促进婚姻家庭和谐稳定。

三、积极引导 推动全民共同参与婚俗改革

01

组织公益集体婚礼

为推进移风易俗,倡导婚俗新风,于8月9日成功举办了一场公益集体婚礼活动,来自全区的50对新人和200余名新人家属以及100余名社会组织人员参加,参加活动人员共计500余人,得到全体新人、家属和参与群众的充分认可。活动也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国家和市区媒体记者和各路网红博主踊跃参加,纷纷到场报道活动盛况,社会反响十分热烈。

02

发挥婚庆协会作用

整合社会组织资源,发挥区婚庆礼仪协会作用,吸纳更多社会力量参与服务婚俗改革领域,引导婚庆行业推出文明、简约式婚礼服务项目,杜绝闹婚、庸俗、铺张等无益的婚庆项目和程序;利用区婚庆礼仪协会换届之机,发出“婚俗改革、节俭婚礼、从婚礼人做起”的倡导,弘扬优良传统,传承华夏礼仪,倡导现代文明,顺应时代潮流,减轻群众负担。

03

健全红白理事会制度

指导622个村、115个社区成立红白理事会,制定《武清区村(居)级红白理事会章程》,积极引导红白理事会发挥作用,在村和社区基层一线,倡导除婚宴外,不办订婚定亲等其他喜庆活动,简化婚礼仪式,控制婚礼规模、迎亲车辆,不随意燃放烟花爆竹,抵制讲排场、比阔气、高额彩礼等不良风气。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