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葡萄牙四个西方国家,像商量好似的,同时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为主权国家。这消息一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脸都绿了,直呼这是终于意识到,光喊“停火”没用,得来点实打实的动作了。
9月21日,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葡萄牙四个西方国家,像商量好似的,同时宣布正式承认巴勒斯坦为主权国家。这消息一出,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脸都绿了,直呼这是终于意识到,光喊“停火”没用,得来点实打实的动作了。
加沙那边的战火,从2023年10月7日哈马斯突袭以色列开始,就烧得没完没了。以色列的反击让加沙伤亡超4万(联合国数据),人道危机直逼“种族清洗”边缘。西方国家呢?起初齐刷刷站队以色列,美英澳加这些老铁儿,提供军援、情报共享,忙得不亦乐乎。可眼瞅着联合国大会(UNGA)开幕在即,民意反弹越来越猛——英国街头抗议者堵路,加拿大多伦多犹太社区和巴勒斯坦支持者对峙,澳大利亚悉尼的“自由巴勒斯坦”游行天天上热搜。各国政客坐不住了:新上任的英国首相基尔·斯塔默(Keir Starmer)直言,“这是为了重燃和平希望,不是奖励哈马斯”;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Mark Carney)强调,巴勒斯坦当局承诺明年大选,哈马斯别想掺和;澳大利亚的安东尼·阿尔巴尼斯(Anthony Albanese)则说,“两国方案是唯一出路”。葡萄牙外交部长保罗·兰格尔(Paulo Rangel)更接地气:“停火刻不容缓,两国并存才是正道。”
这四国动作协调得像排练过,明显是G7内部的“反水潮”。据卫报报道,这波操作针对以色列在西岸的定居点扩张——最近以色列批准E1项目,相当于把巴勒斯坦领土切成两半,还浮出吞并82%西岸的提案。内塔尼亚胡气急败坏,周日早间内阁会议上就放话:“巴勒斯坦国不会存在,我们要战斗到底!”以色列媒体《国土报》分析,这等于把内塔尼亚胡推向外交孤岛:盟友们开始“卸妆”,美国虽没跟进,但特朗普政府已私下抱怨“伤了贸易感情”。有趣的是,法国、比利时、卢森堡、马耳他这些欧洲国家也传出要跟进的消息,预计本周UNGA上集体亮相。X上,巴勒斯坦大使胡萨姆·祖姆洛特(Husam Zomlot)发帖看斯塔默视频时眼圈红了:“英国终于在纠正历史错误。”转发破万,点赞11万多。
从数据看,这事儿不光是象征性秀肌肉。路透社统计,全球已有147国承认巴勒斯坦,这次西方四国加入,让数字逼近150大关——想想看,联合国193成员国,这等于七成国家站队巴勒斯坦了。X实时数据更热闹:斯塔默的认国视频帖浏览超2100万,转发2.3万;加拿大反对党议员梅丽莎·兰茨曼(Melissa Lantsman)抨击“这是奖励恐怖”,却被85个点赞的反驳帖淹没。全球搜索量激增背后,是普通人醒了:加沙的废墟照、难民帐篷视频刷屏,年轻人用TikTok和X推波助澜。比起枯燥的外交辞令,这些接地气的传播,让“两国方案”从书本跳到街头。
但话说回来,这波操作真能止戈吗?以色列的回应可不含糊——内塔尼亚胡下周见特朗普,估计会加码西岸行动,甚至威胁“报复性吞并”。巴勒斯坦内部分裂也棘手:哈马斯不服管,法塔赫老迈,选举承诺听起来像空头支票。X上有以色列人质家属论坛怒喷:“48名人质还在哈马斯手里,你们这是在纵容绑架!”加拿大犹太团体也抗议,称这“破坏规则秩序”。不过,从长远看,这或许是转机:西方不再一味纵容以色列“无限期占领”,而是逼它坐下来谈。想想历史,爱尔兰、北爱和平协议不也靠外交压力?加沙这摊烂事儿,说不定也能来个“巴勒斯坦版贝尔法斯特”。
总的来说,这四国认巴勒斯坦,像极了老朋友终于敢说“不”——不是反犹,而是厌倦了“一边倒”的双标。内塔尼亚胡的怒吼听着解气,但也暴露以色列的尴尬:盟友散了,国际法庭的“种族灭绝”指控越来越响。X上一个澳洲网友调侃:“我们认了巴勒斯坦,现在以色列得请我们喝杯咖啡谈谈边界了。”哈哈,是啊,外交这玩意儿,本来就该这么接地气点。希望这不是昙花一现,早日看到加沙小孩重拾足球,而不是躲防空洞。
一起成长,一起长成—-长成君
来源:莫离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