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新一届名单公布,交大2人入选!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3:03 1

摘要:陈昊,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副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主要从事新型半导体光电材料,单结/多结钙钛矿光伏器件研究,在钙钛矿光伏器件性能上持续取得突破,曾取得了单结小面积和平方厘米级钙钛矿光伏器件认证效率世界纪录,且均被最佳研究电池效率表(NREL)和“太阳能之父”M

黄浦江畔,创新潮涌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共同举办的

浦江创新论坛日前在沪开幕

作为2025浦江创新论坛专题论坛之一

2025科技青年论坛

Meet the TR35 Summit 2025

暨《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

发布仪式

揭晓了新一届入选者

上海交大共2位青年科技人才入选

他们分别是

溥渊未来技术学院 陈昊

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 武庆庆

2025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入选者

2025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

“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亚太区

交大入选者如下

↓ ↓ ↓

陈昊,溥渊未来技术学院副教授,国家高层次青年人才。主要从事新型半导体光电材料,单结/多结钙钛矿光伏器件研究,在钙钛矿光伏器件性能上持续取得突破,曾取得了单结小面积和平方厘米级钙钛矿光伏器件认证效率世界纪录,且均被最佳研究电池效率表(NREL)和“太阳能之父”Martin Green教授发布的太阳电池效率表收录。他提出的双钝化位点分子“平伏式”缺陷钝化机制,以解决钙钛矿光伏器件中传统钝化材料阻碍载流子抽取难题,极大推动了倒置结构器件性能的提升,率先实现了倒置结构钙钛矿光伏器件认证效率对传统正式结构器件的超越。迄今,以第一作者(含共同)和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3篇), Nature (3篇), Nature子刊(4篇)、Advanced Materials (4篇) 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1篇(含9篇ESI高被引论文)。

陈昊致力于高效稳定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提升单结钙钛矿光伏器件和基于钙钛矿的多结串联光伏器件的性能,解决钙钛矿光电器件中的界面损失和稳定性等关键问题。通过界面工程和组分工程等创新策略,他在单结及多结全钙钛矿叠层电池领域取得了多项效率突破。

在单结钙钛矿电池方面,他通过引入双位点钝化分子,提出钝化分子“平伏式”钝化机制,有效降低了界面缺陷并促进载流子传输,实现了小面积 0.05cm² 器件 26.15% 的准稳态认证效率,创造了反式结构钙钛矿电池的效率纪录。同时,他还将 1cm² 单结器件的认证效率从 24.3% 提升至 25.2%,推动了大面积钙钛矿电池的发展。

在全钙钛矿叠层电池方面,陈昊通过场效应钝化策略有效降低了宽带隙子电池的开路电压损失,实现了认证效率达 26.3%(NREL 认证)的全钙钛矿双结叠层电池,其效率超越单结钙钛矿电池的认证效率。此外,其团队发现了晶格畸变抑制光诱导相分离的新机制,开发出在光照下稳定的 2.0eV 宽带隙钙钛矿材料,并制备出认证效率达 23.3%(NREL 认证)的全钙钛矿三结叠层电池。其研究成果对推进钙钛矿电池的商业化应用及全球能源结构优化、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武庆庆,集成电路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副教授,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主持国家重点研发青年科学家项目等。主要从事6G智能反射面/智能超表面(IRS/RIS)、低空智联网、通感算智一体化的研究。他提出了智能反射面通信技术,以解决 6G 网络中的覆盖、成本与功耗挑战,并推动通信感知计算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发表IEEE权威期刊论文100余篇、第一作者英文专著2部,谷歌学术引用4.4万余次。研究成果被谷歌、苹果、高通、华为等全球信息通信产业链百余项专利引用。

针对困扰现有无线通信的两大核心难题——基站及天线密集化带来的高成本与高能耗,以及无线传播环境的随机不可控性,武庆庆提出了一项名为“智能反射面通信”(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communications,IRS-COM)的技术,旨在将无线环境从一个被动、随机的因素,转变为一个可主动调控、服务于通信的智能实体,为 6G 网络的可持续演进开辟了新维度。

智能反射面是一种由大量可重构反射单元组成的人工电磁超表面,能够实时、精准地调控电磁波的相位、幅度、极化和频率等参数。通过软件编程,智能反射面可以协同基站和用户设备,智能地重塑信号传播路径,例如绕过障碍物、增强信号覆盖、抑制网络干扰。这一技术范式从“适应信道”转变为“重构信道”,突破了传统通信系统仅在收发两端进行优化的设计局限。

他进一步发现了智能反射面通信的三大定理,即增益定理、量化定理和部署定理,为智能反射面通信技术奠定了理论基石,已成为智能反射面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同时,他围绕通信感知一体化、低开销传输和空地网络部署策略等关键问题展开了系统性研究,提出的新方法能够有效降低发射功率和系统所需的射频链路数量,从而显著提升网络能效并降低成本,推动了智能超表面通信的工程应用和标准化进程,为实现低成本、低功耗、广覆盖的 6G 网络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发布仪式上,武庆庆参加“颠覆性创新技术”圆桌论坛并做研究成果分享

本届TR35亚太区入选者覆盖人工智能、生命科学、能源技术、材料科学等多个前沿科技领域,他们聚焦原始创新,拓展认知边界,以创造性的思维与实践闯入科研“无人区”,凭借显著的早期科研成就与推动社会进步的潜力,从数千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

据了解,自1999年以来,每一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都会选出一批35岁以下来自科技领域最具创新性与影响力的青年领袖,组成年度“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名单。

2014年,TR35亚太区评选正式启动,截至目前共完成11届发布,220位入选者脱颖而出。其中,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持续领跑,共有82人入选,新加坡以76人紧随其后,其余入选者来自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马来西亚等地。2024年,TR35项目正式落地闵行区“大零号湾”,开启新的创新篇章。

祝贺入选青年科学家!

来源:上海交通大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