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升级!蔡国强被指918后 “炸龙脉”,多位主播毅然解约表态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3:37 1

摘要:在法国和日本被拒绝,却最终在中国的喜马拉雅山上燃放成功,你怎么看?

9月19日,户外品牌“始祖鸟”和艺术家蔡国强合作,

在喜马拉雅山脉点燃了一场名为《升龙》的高原烟花秀。

“龙升起了”,但紧随而来的,却是网友们的质问和愤怒。

问题很尖锐:

一个自称中国的艺术家,为了致敬西方艺术,筹备30年的烟花秀,

在法国和日本被拒绝,却最终在中国的喜马拉雅山上燃放成功,你怎么看?

一:从浪漫到质疑,烟花秀的双重面孔

如果单纯从视觉效果来说,很多人承认那一刻确实震撼。

火光划破高原的冷冽空气,龙形腾空,仿佛壮丽无比。

但问题是:这场浪漫,谁来为它付出代价?

高原生态本就脆弱,一个被外人忽视的小动作,可能就是不可逆的灾难。

历史已经给过警示。

35年前,《红河谷》摄制组为了拍戏,用炸药在江孜县冰川炸出三角形口子。

如今过去三十多年,冰川依旧没有恢复。

那是电影留下的伤疤,而这次,是一场打着“艺术”旗号的炫技。

更讽刺的是,烟花秀现场立着“禁止吸烟”的标牌。

连一根香烟的火星都不允许存在的地方,竟然能容忍几十分钟的大规模烟花燃放。

这不是艺术,这是荒诞。

二:为什么在别国被拒,却能在中国上演?

蔡国强的《升龙》并非一时兴起。

早在1989年,他就画下草图,并称其是“为西方艺术史做的第一件作品”。

是的,这本质上是一份“献礼”,

但献给的不是中国,而是西方。

他曾尝试在法国、在日本落地,可都被环保部门一口回绝。

理由很简单:风险太大,环境难以承受。

然而,正是在这片被称为“地球之巅”的中国高原,它却轻易拿到了“通行证”。

为什么?

审批环节究竟经历了怎样的流程?

是出于对艺术家的盲目崇拜,还是某些品牌的商业推动?

网友们最愤怒的,正是这个“为什么”。

一个被两国拒绝的污染项目,却在中国被轻易接纳,

谁该为此负责?

三:身份之争与舆论的火焰

事情很快从“环保”扩散到“身份”。

有人扒出,蔡国强妻子是日本人,大女儿是日本籍,小女儿是美国籍,本人常年旅居日本。

而这次的烟花秀主题是“龙”,偏偏选择在“918”之后的一天上演。

有人解读为“炸龙脉”,寓意暧昧。

当然,艺术的解释权向来模糊。

但在民族记忆极其敏感的时刻,这种选择怎么都不像“巧合”。

这也是为什么网友们的愤怒,不止停留在“污染环境”,而是触及了情感底线。

如果作品本身是为西方艺术史服务的,

为何要中国的土地、空气、冰川去买单?

四:大V的沉默与游川的突围

始祖鸟,是一个以“环保、户外”为卖点的国际品牌。

按理说,它最该珍惜自然,守护生态。

可偏偏,它成为了这次“炸山”的推手。

更耐人寻味的是,事件曝光后,绝大多数户外圈的大V保持沉默。

直到有网友扒出:始祖鸟和很多大V都有广告合作。

原来沉默的代价,叫“商业利益”。

但沉默,并不能遮住烟花燃尽后的烟尘。

有例外。

户外博主游川,率先宣布拒绝和始祖鸟的合作。

他的态度,引发更多网红跟进表态。

在金钱面前选择噤声的人很多,

但在风口浪尖敢说“不”的人,才是真正的清流。

五:艺术与环保,谁才是底线?

有人说,艺术本该突破界限。

可再宏大的艺术,如果以破坏自然为代价,本质上就是自私。

何况,蔡国强并不是没有选择。

既然法国、日本拒绝,他完全可以另寻表达方式。

但他选择了最简单粗暴的路径:到中国的高原来点火。

这不仅是对自然的不尊重,更是对公众智商的轻视。

艺术的使命,不该是制造争议,而该是带来思考。

一个自称“世界级”的艺术家,

却在最基本的环保认知上跌倒,这无疑是一种讽刺。

六:事件之外,更深层的警醒

事情发酵后,始祖鸟和蔡国强都发布了致歉声明。

官方也派出调查组,表示将依法依规处理。

但道歉,能修复被惊扰的冰川吗?

调查,能抹去人们心中的质问吗?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真正值得警醒的,是以下几点:

环保底线是否坚守?

禁烟的高原尚且珍贵,怎么能轻易容下大规模烟火?

审批机制是否健全?

一个在别国被拒的项目,怎么能在国内轻易过关?

公众表达是否被尊重?

艺术不是脱离社会的孤岛,它需要对土地、对人民负责。

这些问题,不该在舆论热度过后被淡忘。

来源:一盅情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