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车主,我对家用车的要求很实际:别让我总惦记充电,长途出行别焦虑油耗,车里空间得够全家人舒展,还能帮我分担点带娃的琐碎活儿。体验了荣威 M7 DMH 这款车,发现它的技术亮点恰好都落在了这些家庭用车的痛点上。用技术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今天
作为一个有两个孩子的家庭车主,我对家用车的要求很实际:别让我总惦记充电,长途出行别焦虑油耗,车里空间得够全家人舒展,还能帮我分担点带娃的琐碎活儿。体验了荣威 M7 DMH 这款车,发现它的技术亮点恰好都落在了这些家庭用车的痛点上。用技术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今天就从使用场景聊聊这款车的技术价值在哪儿。
对插混车型来说,纯电续航不是数字游戏,而是直接关系到生活便利度的核心指标。荣威 M7 DMH 标称的 160km CLTC 纯电续航,我原本是持怀疑态度的 —— 毕竟很多车的续航都是 "实验室数据"。但实际测试下来有点意外,在满载两大两小、开 24 度空调的情况下,从市区到近郊往返 150km 后,表显还剩 18km 续航。后来看到权威媒体测试,坐满三位成年人跑 20% 拥堵路段,实际续航能达到 166.5km,确实超过了官方标注数值。
这种续航表现对家庭用户太重要了。我家每天接送孩子、买菜、通勤加起来大概 35km,周末偶尔去趟商场,一周下来总里程差不多 200km。以前开纯电车时,周三就得找充电桩,现在开 M7 DMH 每周日晚上充一次电就够了。按谷时电价计算,充满电只要 7 块钱左右,比之前每周两次快充省了不少事和钱,一年下来能省出全家几顿火锅钱。
长途出行更能体现混动技术的优势。如果全家去三亚自驾游,满油满电出发,从成都到三亚全程 2000 多公里,实测综合续航达到了 2094km,跑到目的地还剩小半箱油。官方数据显示亏电油耗是 2.91L/100km,实际跑高速居多的情况下,油耗低到 2.7L/100km,每公里成本不到 2 毛钱。中途服务区休息时,看到其他车排队加油,只需要让孩子下车活动活动,这种从容感是以前开燃油车从未有过的。
后来了解到,这套 DMH 6.0 系统有个 "21 合 1 混动管理系统 PICU",能精准分配发动机、变速箱和空调的能量。比如高速行驶时会自动降低空调功耗保续航,堵车时又能高效回收动能。充电效率也不错,快充 40 分钟就能从 30% 充到 80%,喝杯咖啡的功夫就能补够通勤一周的电量,应急时管用。1.5L 发动机 43% 的热效率不是个抽象数字,而是实实在在转化成了更少的加油站停留时间。
有孩子的家庭都懂,开车时最狼狈的莫过于后排孩子哭闹却腾不出手安抚。荣威 M7 DMH 搭载的豆包 AI 大模型,在这种场景下显出了真价值。在长途高速上,小女儿犯困哭闹,我随口说 "宝宝要睡觉了",车机居然自动把空调调到 26 度、调低了风量、关上了后排车窗遮阳帘,还播放了她常听的摇篮曲。
这种复杂指令联动比传统车机好用太多。权威测试里它在五轮自由话题测试中表现突出,能理解 "别让风吹到孩子" 这种生活化表达,连我爸带点口音的指令也能准确响应。以前开老车需要先调空调、再切音乐、还要手动关窗,分心操作其实危险,现在一句模糊指令就能完成系列操作。
车机的记忆功能也挺贴心。如果提过在减肥,语音导航去商场时,系统居然就会推荐轻食餐厅,这种 "记得你说过什么" 的体验,让车机从工具变成了有点温度的伙伴。硬件上搭载的 8155 芯片保证了操作流畅度,我家老大用后排屏看动画片,我同时导航、调空调,系统也没出现过卡顿,这在同价位车型里表现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手机互联功能,支持华为、小米、苹果、OPPO、VIVO 等全系机型无缝衔接。我用华为手机摇一摇,导航就同步到车机上了,老婆的苹果手机也能轻松投屏放儿歌,不用像以前那样折腾数据线。对多设备家庭来说,这种全生态兼容比单独强调某品牌互联实用多了。
家庭用车的空间绝不是 "轴距数字大就好" 这么简单,而是要解决实际乘坐痛点。荣威 M7 DMH 的 2820mm 轴距不算长,但实际空间利用率高 —— 我 180cm 的身高坐后排,膝盖离前排还有一拳多距离,中间地板是平的,老二在后排爬来爬去也不会磕到脚。4940mm 的车身长度让后备箱常规容积就有 527L,放进两个儿童安全座椅、一个折叠婴儿车还有富余空间,周末全家露营的装备轻松装下,需要拉大件时后排座椅还能放倒扩容。
比较实用的设计是副驾的 "折叠功能"。按下按键后,副驾座椅能几乎水平放倒,后排瞬间变成了 "亲子互动区"。有次老大在后座睡着了,我妈坐在中间照顾,我从副驾放倒的空隙递水递纸巾,不用像以前那样停车或弯腰探头,这个设计对有老人小孩的家庭太实用了。
座椅细节能看出是为家庭用户优化过的。表层采用 Ultra Touch 极触材质,里面填充的 Surflex® 反重力海绵支撑性刚好,我妈有腰椎问题,之前坐别的车半小时就喊累,这次连续坐两小时高速也没抱怨,她说座椅 "能托住腰"。上次老二打翻了果汁,用湿纸巾一擦就干净了,不像我家老车的座椅总留下印子。
储物空间的巧思也加分。全车有 31 处储物空间,中控台下有专门放手机的无线充电板,后排扶手有杯架和小桌板,连门板储物槽都做了分区设计,孩子的保温杯、老人的老花镜、我的车载吸尘器都能各就各位,这种随手可得的便利性比华而不实的配置实用多了。
开这款车明显的感受是 "安静"。低速用电模式下接送孩子时,后排小声说话都能听清,发动机介入时的动静也比较柔和。有次我妈在后排睡着了,发动机启动她都没醒,这比我之前开的燃油车强多了。后来了解到,这是因为混动系统主要靠电机驱动,发动机只在高效区间工作,减少了频繁启停带来的噪音。
底盘表现让人惊喜。我们试驾的车型选装了 mCDC 动态悬挂,这套系统能每秒 200 次扫描路面,提前 15 米预判路况。过减速带和坑洼路面时,悬挂能有效过滤掉大部分震动,不会有生硬的冲击感。上次乡下亲戚家门前那段烂路,坐在后排的老人孩子都没抱怨颠簸,车身姿态稳健。高速变道时车身侧倾控制得也不错,虽然是偏向舒适的调校,但紧急避让时也能给人信心。
方向盘的手感调校很讨喜,低速挪车、掉头时不用频繁修正方向,减轻了带娃出行时的驾驶负担。而车速提升到 60km/h 以上后,转向会收紧,高速行驶时稳,这种随速变化的转向手感对家庭用户友好。
体验下来,荣威 M7 DMH 难得的是把技术落在了实处。160km 纯电续航不是为了参数好看,而是让家庭用户实现 "一周一充";AI 智能座舱不只是语音控制,而是能理解家庭出行的复杂需求;空间设计不追求轴距数字,而是优化了每个家庭成员的乘坐体验;底盘调校不是为了操控跑分,而是实实在在提升了全家出行的舒适性。
对家庭用户来说,汽车技术的价值从来不是冰冷的参数,而是能不能把生活中的麻烦事变简单。不用记着充电时间,不用焦虑长途油费,不用为车内空间打架,这些看似琐碎的体验改善,才是技术该抵达的地方。荣威 M7 DMH 目前提供 8.58 万起的限时售价(截止到 10 月 31 日),把这些技术优势转化成了实际的使用便利,这种技术落地的思路或许比任何营销话术有说服力。
倘若你与我境况相同,正寻觅一台既能从容应对日常通勤的繁忙,又可妥善满足全家出游之需的家用车,那么不妨着重留意这些能够提升生活品质、优化生活体验的技术细节。
#8.58万起长续航混动荣威M7#
来源:一股清流留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