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十点睡”被推翻了?医生:过了50岁,睡觉尽量要做到这8点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3 12:16 1

摘要:近几年,凌晨一点还在刷手机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圈里凌晨还在更新动态的大有人在。数据悄悄地揭示,这一代的中老年朋友,“晚睡晚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近几年,凌晨一点还在刷手机的人越来越多,朋友圈里凌晨还在更新动态的大有人在。数据悄悄地揭示,这一代的中老年朋友,“晚睡晚起”的趋势越来越明显。

有人说,十点不睡就算熬夜,可你发现没有,有些人十点一躺下,反而难以入睡,越想睡越清醒。其实,睡觉也不是“一刀切”,十点睡觉的说法,真的适合所有人吗?

今天就聊聊,过了五十岁,关于睡觉这件事,有哪些值得我们认真对待的细节和误区。

每次门诊,总有人问,医生,听说十点睡觉最好,结果我一到十点就焦虑。其实,“按点睡觉”并不是万能钥匙,很多健康传言都喜欢用“黄金时间”来吓唬人。

可睡眠这回事,和年龄、作息、生活习惯息息相关,不能生搬硬套。

我们这一代人,身体的需求和年轻时已经截然不同。“好睡眠”的标准,远比“几点上床”复杂得多。

不少人习惯把“早睡早起”当成健康的标配。可现实中,“十点钟准时睡觉”,对很多过了五十岁的人来说,反而是负担。

有人退休后觉得时间自由,晚上习惯看电视、下棋、和老友聊天,十点一到就熄灯,反倒辗转反侧。其实,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固定的睡眠时间,比按时上床更重要。

“规律作息”才是关键,不必苛求每晚十点准时入睡。

过去有媒体报道,一些高龄老人生活极有规律,凌晨十一点入睡,早上七点自然醒,依然精神矍铄。可见,健康的睡眠,“贵在持之以恒”,而不是死磕某个时间点。

人到中年,身体的生物钟会发生微妙变化,强行改变只会让自己更焦虑。

不少朋友睡前爱琢磨事,家长里短、儿女操心、明天的菜价都能绕个半夜。其实,“脑袋停不下来”,是影响睡眠质量的大敌。科学研究发现,焦虑情绪会加重入睡困难。

建议睡前一小时给自己“降温”,可以听点舒缓的音乐,泡泡脚,让身体慢慢进入放松状态。

有时候,“睡前小仪式”比强迫自己十点上床更管用。比如,有人喜欢在睡前写写日记,把心事写下来,脑子里的杂念自然而然少了很多。

心理学上讲,只要给大脑一个停下来的信号,睡眠就容易多了。

你可能发现,“白天窝在沙发上”,晚上反而越睡越浅。其实,适当的日间活动,能帮我们晚上更容易入睡。哪怕是遛弯、做做家务,活动量稍微大一点,身体自然更愿意休息。

反之,“整天无所事事”,大脑却异常兴奋,晚上反倒睡不着。

社会学研究也发现,退休后的人群,如果能保持一定的社会活动参与,比如参加社区活动、兴趣班,睡眠质量普遍高于宅家的人。“有事做,有人聊”,情绪稳定,晚上自然更容易入睡。

很多人忽略了卧室的环境对睡眠的影响。其实,“光线柔和、安静无噪音”的卧室,能让人更快进入梦乡。家里如果有路灯直射,建议拉上窗帘,保持房间微暗。

床垫和枕头也别凑合,选择适合自己软硬的款式,“一觉到天亮”并非遥不可及。

说起来,温度也是个小门道。夏天别贪凉,冬天别捂太热,室温保持在适中,身体最容易放松。曾有一项调查显示,睡眠环境舒适度高的人,入睡时间平均缩短了十分钟。

“小细节”,有时候比大变化更有效。

不少人晚上睡不好,白天就补觉。午睡固然好,但“睡得太久”反而让人晚上更难入睡。理想的午睡时间,在二十到三十分钟左右。超过四十分钟,就容易进入深睡眠,醒来反而头昏脑胀。

现实中,许多中老年朋友把午睡当成“补觉”的法宝。其实,午睡是锦上添花,不能替代夜间的深度睡眠。“白天小憩,晚上安睡”,才是科学的作息节奏。

午睡时间过长,晚上翻来覆去,第二天精神依然不济。

你肯定有过这样的经历,晚上吃得太多,躺下就觉得肚子胀,怎么都难以入睡。其实,“晚餐适量”,才是保证好睡眠的关键。建议晚上七点前吃饭,避免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

吃太饱,不仅胃难受,还会影响身体其他系统的“休息”。

一位知名健康栏目曾经报道,过了五十岁的人群里,“晚餐吃得清淡”的人,睡眠质量普遍高于“夜宵党”。所以,晚餐不妨多吃点蔬菜、粗粮,少吃油腻食物。“胃轻松了,心情也会更好”。

手机、平板、电视,成了很多人睡前的“标配”。可你知道吗,“电子屏幕的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让人越看越清醒。尤其是刷新闻、看短视频,信息量太大,大脑兴奋得难以“刹车”。

建议晚上九点后,逐渐减少电子产品的使用。可以换成阅读纸质书籍,或是和家人聊聊天。

“屏幕少一点,困意多一点”,让身体和大脑都慢慢进入休息状态。

有些人一觉睡不好,就急着想着“补救办法”。其实,大多数睡眠问题,都和生活习惯有关。“药物不是万能钥匙”,调整作息、改善情绪、优化环境,往往比吃药更管用。

千万不要轻信“神药”、“保健品”的广告,科学的作息才是真正的长久之计。

如果实在长期睡眠不佳,建议咨询专业医生,“安全第一”,切勿自行乱用药物。

过了五十岁,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还在,只要用对方法,大多数人都能逐步改善睡眠质量。

其实,睡眠没有唯一标准,“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过了五十岁,别再被“十点睡觉”的标签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睡眠节奏,才是真正的健康之道。

每天给自己一点柔软的夜晚,留点空间给身体和心灵,让好睡眠成为生活的底色。

生活中的琐碎和压力,总会有办法消解。只要我们用心呵护每一个夜晚,“健康的明天”,一定会悄悄到来。睡觉这件事,不必太苛求,也别太放纵,找到平衡点,让身体和心情一起安静下来。

参考文献:

[1]周玉华.老年人睡眠障碍的流行病学及干预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3,42(3):245-250.

[2]陈静,李明.中老年人健康睡眠管理与行为指导[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2,42(12):1089-1092.

[3]刘晓红.睡眠与慢性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国健康教育,2021,37(5):462-465.

来源:健康科普驿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