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书包里永远装着英语单词卡,每晚七点雷打不动坐在书桌旁当 “监工”:“这个单词昨天刚教过,怎么又记错?”“课文跟读必须得满分,不然明天别想玩玩具。” 我盯着作业本上的红叉叹气,他攥着铅笔的手指泛白,明明是活泼的年纪,面对英语书却像面对洪水猛兽。
YoyoTalk 外教一对一,真人直播,性价比高,固定外教更踏实!
儿子刚上一年级时,我成了朋友圈最焦虑的 “陪学妈妈”。
书包里永远装着英语单词卡,每晚七点雷打不动坐在书桌旁当 “监工”:“这个单词昨天刚教过,怎么又记错?”“课文跟读必须得满分,不然明天别想玩玩具。” 我盯着作业本上的红叉叹气,他攥着铅笔的手指泛白,明明是活泼的年纪,面对英语书却像面对洪水猛兽。
第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说 “孩子对英语的抵触情绪很明显”,我还委屈:“我花了那么多时间陪他,不就是为了让他跟上进度吗?” 直到某天夜里,我撞见他对着玩偶小声嘀咕:“英语好难,妈妈会不会又生气?” 那一刻,我突然发现,我把 “帮他达标” 的执念,变成了刺向孩子的压力。
一、跑调的儿歌里,藏着最好的亲子时光
转机出现在一首英文儿歌里。
那天老师布置了《Baby Shark》的演唱作业,儿子磨磨蹭蹭不肯开口,说 “怕唱错被笑话”。我想起自己上学时也怕英语演讲,鬼使神差地说:“妈妈陪你一起唱,我当年英语也常不及格呢。”
音响里响起旋律,我扯着嗓子跟着唱,刚唱到 “Mommy Shark” 就跑了调,调子歪到姥姥家。儿子先是愣住,接着 “噗嗤” 笑出声:“妈妈你唱得好难听!” 我也笑,索性故意唱错,看着他笑得在沙发上打滚。
后来我们把歌词改成家里的趣事,他唱 “Daddy Shark”,我接 “Grumpy Shark”,跑调就重来,忘词就互相提醒。那天没有 “必须唱对” 的要求,却在笑闹间把歌词记了个牢。睡前他抱着我的脖子说:“妈妈,今天学英语好开心呀。”
我突然顿悟:原来陪学不是当 “考官”,而是做 “同伴”。我以为是我在教他,其实是他在教我,教我放下焦虑,教我用笑声代替指责。
二、教育从不是单向输出,是我们互相成全
慢慢的,我不再盯着作业本上的分数,而是和他一起发现英语里的乐趣:看动画片时比赛记台词,逛超市时用英语说物品名称,甚至把单词卡变成 “寻宝游戏”。
我发现自己也在悄悄改变:以前他犯错我会立刻发火,现在会蹲下来问 “哪里卡住了呀”;以前我总说 “你要加油”,现在会说 “我们一起试试”。
这些在陪学中重新学会的 “耐心” 与 “共情”,不仅让亲子关系更亲密,也让我在工作中更懂得换位思考。
有天儿子拿着满分的英语试卷回来,不是炫耀分数,而是举着一张贴纸说:“这个给妈妈,因为你陪我一起进步呀。”
那一刻我彻底明白:所谓教育,从不是家长对孩子的单向输出,而是我们借着陪伴的名义,互相温暖、共同成长的旅程。我们陪孩子走过学习的难关,孩子也陪我们修补成长的遗憾。
三、和孩子一起,遇见更好的英语课堂
其实很多家长和曾经的我一样,把陪学变成了 “达标 KPI”,却忘了教育最本真的模样是陪伴。
而一次好的英语试听课,从来不是让孩子单独 “闯关”,更是给家长一个观察的窗口:看孩子在互动中是否放松,在游戏里是否主动,在同伴中是否自信。当我们放下 “监督者” 的身份,和孩子一起坐在课堂里,才能真正读懂他的需求,找到最适合他的学习方式。
现在,就有这样一个机会 —— 扫码留资,带孩子体验不一样的英语课堂。这里没有枯燥的灌输,只有有趣的互动;没有冰冷的要求,只有温暖的陪伴。
这一次,别再只盯着 “达标”,和孩子一起,在英语的世界里,慢慢成长,悄悄发光。
YoyoTalk 外教一对一,真人直播,性价比高,固定外教更踏实!
来源:Yoyotal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