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号召,江西省文物局精心策划并启动了2025年全省博物馆“百馆下基层”活动,旨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博物馆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的“建立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机制”号召,江西省文物局精心策划并启动了2025年全省博物馆“百馆下基层”活动,旨在从陈列展览、社教活动、文创产品、专业人才、数字技术等方面推动全省博物馆事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普惠,增强基层群众文化获得感与幸福感。全省百余家国有博物馆积极响应,省、市、县三级紧密联动推进,以多元形式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江西文旅发布特推出《百馆下基层 我们在行动》专栏,聚焦活动成效,分享创新经验,展现江西推动优质文博资源直达基层、满足群众文化需求的生动实践。
2025年,景德镇市积极响应全省“百馆下基层”号召,以御窑博物院、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皇窑陶瓷艺术博物馆、民窑博物馆及乐平市博物馆等为代表的文博单位,充分发挥资源优势,通过展览下沉、社教普及、数字共享、文创惠民等多种形式,将优质文化服务送至社区、学校、乡村基层,切实打通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一、展览下沉,让精品文化“流动”起来
全市27家博物馆积极推进展览进基层,打破场馆限制,让文化资源流动起来。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在陶阳学校举办四场巡展,吸引1500余名学生参观。通过近距离展示御窑瓷器的精湛工艺与历史底蕴,激发青少年对陶瓷艺术的兴趣。专业讲解员带领学生观赏明清御窑精品,细致介绍制作工艺与历史背景,深化了他们对陶瓷文化的理解,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
皇窑博物馆推出“景德镇制瓷工艺陈列展”和“高校教师陶瓷艺术展”,累计吸引8万余人次参观,并组织开展“陶瓷文化进社区、进学校”巡展,精心制作流动展板和便携展品,走进多个社区、学校及机关单位。现场专业讲解让陶瓷历史与文化深入人心,该馆已覆盖3个社区、5所学校,辐射超8000人次。
乐平市博物馆构建“临展、巡展、基层展”三位一体展览体系,推出五个高质量临展,涵盖瓷板画、书法、候鸟标本、渔俗文化摄影及红军长征印谱等内容,吸引大量市民参观。馆藏精品拓本联展赴安徽、江苏等地交流巡展六场,成为宣传赣鄱文化、促进区域文化交流的使者,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结合。
皇窑博物馆走进东城区幼教中心开展陶瓷文化进校园活动
《鄱阳湖候鸟标本展》在乐平市博物馆展出,成为青少年自然科普的热门课堂。
二、社教润心,让文化传承“温暖”落地
社教活动成为博物馆与公众之间的情感桥梁。景德镇各大博物馆依托文化礼堂、乡村书屋、社区书房、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等基层空间,推出多样性、互动性强的社教活动,包括讲解、体验、手工、讲座、沙龙与研学等,推动博物馆资源向基层延伸。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暑假推出“博物馆之夜”系列,以青花、玲珑、粉彩等为主题,融合非遗展演、戏曲欣赏和亲子体验,吸引大量年轻观众。“小小探瓷家”活动通过陶瓷捏塑、釉下彩绘等实践,在孩子心中播下文化种子。
皇窑博物馆开展“小小陶艺家”亲子工坊和“陶瓷文化大讲堂”,提供免费陶艺指导,让亲子家庭在创作中感受陶瓷魅力,累计吸引超5000人参与。专家讲座深化公众对陶瓷历史、工艺与鉴赏的认知,提升了文化素养与家庭互动体验。
民窑博物馆举办多场品牌活动,如“非遗开讲”第十期“探湖田窑址,溯青白瓷源”,以及“探秘湖田窑——雕塑的故事”,通过实地讲解、技艺展示和互动体验,深化公众对陶瓷非遗技艺与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解。该馆还联合民俗博物馆开展“博物馆进校园”活动,为鲇鱼山镇中心小学带去陶瓷历史课程与瓷业习俗图文展,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直观认识。
十大瓷厂博物馆承办“赓续千年窑脉 焕彩十厂风华”申遗宣讲活动,践行“社教润心・温暖基层”理念,增强群众对陶瓷文化的认同与自豪。
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博物馆之夜”活动
景德镇民窑博物馆举办探秘青白瓷之源活动
三、数字赋能,让文化资源“云端”共享
各大博物馆积极借助科技手段,推动数字化文化服务,打破时空限制。
御窑博物馆广泛应用多媒体技术,设置可触摸透明显示屏,以图文、三维模型等形式实现文物360度观赏,配备大屏液晶显示器和环幕投影,动态展示瓷器修复、烧造流程及传统工艺,提升观展体验性与趣味性。多种电子导览设备满足不同观众需求,显著提升信息化与服务水平。
皇窑博物馆建设智慧导览系统,集成自动感应讲解、多内容呈现和智能路线规划等功能,提供全景地图、语音讲解和虚拟展览等服务。馆内设多媒体互动设备,方便观众深入了解展品,并通过3D数字化技术实现珍贵藏品的虚拟展示,线上导览系统访问量达1万人次,智能设备使用人次达2万,“线上皇窑博物馆”访问量达8万,“数字陶瓷艺术展”参与人数达1.5万。
民窑博物馆引入DeepSeek文博讲解互动平台,推出“唯我青白”青白瓷数字展,乐平市博物馆也通过新媒体平台扩大传播,实现文化资源跨地域、高效率共享。
御窑博物馆利用数字化设备动态展示瓷器烧造流程
皇窑博物馆设立的藏品3D数字化虚拟展示与体验
四、文创惠民,让传统文化“走进”生活
文创产品成为陶瓷文化走进日常生活的载体。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馆藏文物“无语菩萨”以反差萌的网络形象破圈,在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累计创造超5亿次话题曝光,带动博物馆年接待量突破300万人次,创造了"一个IP激活一座馆"的文博新范式。博物馆敏锐捕捉到Z世代对文化符号的解构需求,与第三方联合推出“无语菩萨”文创产品——冰箱贴、钥匙扣、包包、公仔、手机壳、鼠标垫等等,相关文创也开始在网上热卖。
御窑博物院结合当下年轻人的审美喜好,利用文物IP形象的打造,发挥创意、大胆想象,激活历史记忆,对馆藏文物“明成化素三彩鸭形香熏”进行二次创作,文创IP“岁岁鸭”发布,与第三方合作,共同开发“岁岁鸭”文创产品,包括T恤、抱枕、冰箱贴、随手杯、雨伞等共计30余款;自行开发了“岁岁鸭”文创公仔,市场反应良好。与此同时,还对岁岁鸭、青花秘境、高岭侠等IP进行版权登记和商标注册。文创作品的衍生,让昔日窑存的遗存,被时代赋予新的历史使命——为社会大众提供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滋养,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看、看得懂,加强与文物互动,使古老文物在当代焕发新的活力。
皇窑博物馆与菲安妮品牌合作,开发出陶瓷饰品、箱包、动漫人物等一系列文创产品,如仿古风格可乐杯、青花元素包具、香薰、陶瓷符号米奇等,并推出DIY陶艺套装,让消费者在家体验制作乐趣。一款青花瓷图案手机支架备受喜爱,文创活动吸引2万人次选购,线上线下参与达3万人次。
乐平市博物馆创新文化体验下基层形式,开展“永生花油画亲子活动”“榫卯奥秘,木艺之美”古建筑课堂,以及“古台承韵 端午传情”等融合非遗与节俗的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创造性表达与共享。
游客在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选购文创产品
景德镇御窑博物院开发的“岁岁鸭”文创产品
五、专业人才下沉,服务基层文化建设
博物馆积极发挥专业优势,支持基层文化发展。乐平市博物馆不仅为本馆活动提供支撑,还承接多家单位在赣东北特委旧址开展主题党日,将文博专业力量转化为基层党建与教育服务的坚实支撑。
截至目前,“百馆下基层”活动已覆盖学校、社区、乡村、企业等多类场所,直接惠及群众数十万人次,显著丰富了基层文化供给,增强公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和认同感,为景德镇陶瓷文化传承创新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