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刚踏入股市的新手,很容易被市场里的各种涨跌刺激得心跳加速,总想着赶紧买只股票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但你知道吗?股市不是赌场,盲目进场大概率会成为被收割的“韭菜”。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新股民为啥得先把理论知识吃透,再下场实操,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刚踏入股市的新手,很容易被市场里的各种涨跌刺激得心跳加速,总想着赶紧买只股票就能赚得盆满钵满。但你知道吗?股市不是赌场,盲目进场大概率会成为被收割的“韭菜”。今天就跟大家聊聊,新股民为啥得先把理论知识吃透,再下场实操,这里面的门道可不少。
首先得明白,股市是个啥地方。它不是你家门口的菜市场,今天买了菜明天就能吃;也不是简单的“低买高卖”那么轻松。A股有四千多只股票,每个行业、每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脾气。比如新能源行业前些年火得不行,可最近也有起伏;消费行业看着平淡,却总能在节假日前后搞点“小惊喜”。要是你连这些行业基本情况都不懂,看到别人说买啥就跟着买,那不就跟闭着眼睛扔飞镖差不多嘛。
那理论知识都得学些啥呢?最基础的,得知道股票是个啥玩意儿,上市公司为啥要发行股票,我们买股票到底买的是啥。然后是交易规则,比如A股的涨跌停板制度,当天买的股票不能当天卖(除非是科创板、创业板的特定情况),这些规则要是不清楚,分分钟就会犯低级错误。
再往深了说,得学学怎么看公司。一家公司好不好,得看它的财务报表吧。营收增长了多少,净利润有没有水分,资产负债表稳不稳当,这些数字里藏着公司的“健康状况”。就像你去医院体检,总得看看各项指标正不正常,总不能因为一家公司名气大就觉得它股票一定好。前段时间有家挺有名的房企,就是因为财务出了问题,股价跌得稀里哗啦,要是提前看懂了它的财报,不就躲开坑了嘛。
还有技术分析的一些基础知识,虽然不能迷信,但至少得知道均线是啥意思,成交量能反映点啥。比如股价在5日均线之上,大概率说明短期走势还不错;成交量突然放大,可能是有资金在进出。这些知识就像给你配了个“股市温度计”,能帮你大致判断市场情绪。
可能有人会问,学这些理论得学到啥程度才能下场?其实也不用非得变成“专家”,但至少得能看懂新闻里的财经术语,比如“货币政策宽松”对哪些行业有利,“大宗商品涨价”会影响哪些公司的成本。当你看到一只股票涨停,能大概想想是因为行业利好还是公司自身出了啥好消息,这就算是入门了。
等把这些理论知识嚼得差不多了,就可以小试牛刀了。但注意,是“小试”,不是让你把全部家当都砸进去。可以先拿一小部分资金,找几只你研究过的股票,试试水。比如你看好某个消费品牌,觉得它产品力强,渠道也在扩张,那就可以买个几百股,看看市场是不是跟你想的一样。就算亏了,也因为资金少,不会伤筋动骨,还能从中学到经验。
在实践过程中,还要养成复盘的习惯。每天收盘后,看看自己买的股票为啥涨了跌了,是大盘带动的,还是公司出了消息,或者是行业政策变了。把这些思考记下来,时间长了,你就能总结出自己的“炒股逻辑”。
现在咱们国家对资本市场越来越重视,最近还出台了好多支持股市健康发展的政策。比如鼓励长期资金入市,让社保基金、养老金这些“聪明钱”更多地参与到股市里,这对市场稳定是个好事;还有全面注册制的推行,让上市公司的质量能得到更好的把关,也给了我们股民更多优质的选择。这些政策都说明,股市长期发展是有底气的,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盲目乐观,还是得靠自己的真本事在市场里立足。
所以啊,新股民朋友们,别着急,先沉下心来把理论知识这块“地基”打牢。等你对股市的脾气摸得差不多了,再带着你的“武器”(知识和经验)下场,赚钱的概率不就大多了嘛。大家觉得在学习股市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最头疼的是财务分析还是行业研究呢?可以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丁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