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田间到舌尖的“民生答卷”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9-23 11:34 1

摘要:“鲜笋少不了,鸡要多买几只……”秋高气爽九月天,又到了近郊游的好时节,在湖北十堰茅箭区大川镇经营好风楼农家乐的瞿道国,趁着帮厨间隙,和儿子瞿超盘算起需要多备的食料,按经验日均接待量在500人左右,像他们家这样的农家乐,在整个茅箭还有100多家。

“鲜笋少不了,鸡要多买几只……”秋高气爽九月天,又到了近郊游的好时节,在湖北十堰茅箭区大川镇经营好风楼农家乐的瞿道国,趁着帮厨间隙,和儿子瞿超盘算起需要多备的食料,按经验日均接待量在500人左右,像他们家这样的农家乐,在整个茅箭还有100多家。

山水环抱的民宿农家乐如诗如画,安全放心的时令蔬菜新鲜可口,经过精心修整的乡村环境整洁宜人,在城市中积累的压力,随着皮质醇在乡村的舒缓降低而渐渐消散。如何补齐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乡村短板?茅箭区正以“两山”理念为笔,用心当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守井人”,书写从田间到舌尖的“民生答卷”。

一枚“承诺码”,织密食品安全防护网

走进十堰供销华西农商城,消费者拿起蔬菜只需扫码,产地环境、检测报告等21项信息便一目了然。这张“鄂农食安”肉菜安全承诺码,如同农产品的“电子身份证”,将生产、检测、流通全链条数据“一码汇聚”,让每一份食材的“前世今生”清晰可查。“以前买菜总担心农残,现在扫个码心里就踏实了!”市民李女士的感慨,道出了万千消费者的心声。

这一创新举措成效显著:试点期间,该码日均扫码量超过5000次,带动市场复购率提升18%;全区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开具率从72%跃升至95%,287家生产主体被纳入信用档案。从田间地头到百姓餐桌,茅箭区用科技筑牢食品安全防线,让群众吃得安心、吃得放心。

一勺“产业蜜”,撬动乡村振兴新引擎

在茅箭区的广袤山乡,“甜蜜经济”与“绿色产业”交相辉映。湖北青悠绿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构建起“生产基地+分拣中心+冷链物流”全链体系,每天3吨高山蔬菜、香菇等特色农产品,沿着标准化物流通道运往武汉106家合作门店,年销售额近亿元,带动3.2万农户年均增收1.8万元。“以前种出来怕卖不掉,现在订单式种植,损耗少、收入稳!”种植户王大哥喜笑颜开。

品牌赋能让“山货”变“尖货”。茅箭区整合60余款绿色农产品,打造“一箭倾心”区域公用品牌,借助抖音直播、“美购十堰”等平台,年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在京堰对口协作机制下,茅箭高山蔬菜走进北京首航超市,神农蜂语百花蜜通过“与辉同行”直播3小时售罄5万单。林下经济同步发力,新发展黄精、连翘各1000亩,大川鸡头黄精精深加工项目投产,让“林药蜂菜”全产业链释放更大价值。

一间“民宿房”,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

漫步茅箭乡村,白墙黛瓦的民宿与青山绿水相映成趣,昔日闲置老宅变身网红打卡地。茅塔乡东沟村依托红色旅游资源,修复8处明清古民居,开发沉浸式红色研学游,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村民张大姐将自家老宅改造成民宿,年收入增加6万余元,“没想到老房子也能生金!”

康家村铺设3.5公里彩色生态游步道,串联起6个农旅项目;全区培育38家特色民宿、118家农家乐,800余名农民变身旅游从业者,户均年增收2.3万元。乡村节庆活动精彩纷呈,“购山货、游乡村”成为市民的“固定节目”,带动农产品销售超千万元。从污水治理全覆盖到生活垃圾减量30%,从特色庭院500余个到古民居焕发新生,茅箭区的乡村既有“面子”更有“里子”。

如今的茅箭,科技赋能的“数智防线”守护着百姓舌尖安全,绿色发展的“生态引擎”驱动着产业转型升级,文脉赓续的“活态传承”留住了浓浓乡愁,多元共治的“共建共享”凝聚起发展合力,现代文明与乡土文化相互交融、交相辉映。站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茅箭坚持以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为工作锚点,奋力开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新图景。(张茜 柯栋)

来源:金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