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2日,OpenAI与英伟达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意向书。英伟达有意将逐步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用于支持数据中心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合作将为OpenAI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部署至少10吉瓦的英伟达系统,首批吉瓦级英伟达系统将于202
事件:
9月22日,OpenAI与英伟达宣布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的意向书。英伟达有意将逐步向OpenAI投资至多1000亿美元,用于支持数据中心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双方合作将为OpenAI的下一代人工智能基础设施部署至少10吉瓦的英伟达系统,首批吉瓦级英伟达系统将于2026年下半年部署。
这是英伟达迄今为止做出的最大手笔投资承诺。
1000亿美金,10GW,到底是什么级别呢?
10GW:
在数据中心语境中,GW(吉瓦)是电力功率单位,1GW=10 亿瓦,相当于一座大型核电站的供电规模。
对AI算力而言,10GW对应 400-500万块GPU的部署量,接近英伟达 2025年全年出货总量,是其2024年出货量的两倍。
这一规模远超此前行业标杆!比如,Meta规划的Hyperion集群首期仅 1GW,而甲骨文此前引发市场异动的项目规模为4.5-5GW。
英伟达与OpenAI合作建设的这个10吉瓦的AI数据中心,用于训练和运行下一代模型。这一耗电量相当于800万户美国家庭的用电量。
根据英伟达 CEO 黄仁勋的公开指引,
1GW AI工厂对应500亿美元资本开支,其中35%(约350亿美元)直接流向英伟达的芯片及系统销售。据此推算:
10GW总资本开支为5000亿美元,其中英伟达可获得3500亿美元收入,相当于其2025全年营收(1305 亿美元)的2.7倍。
(该数据已通过上市公司公告及合规文件确认,并非市场猜测)
纯增量:
黄仁勋在CNBC直播中明确表态,10GW是 “已公布协议之外的纯增量”,直接打破市场对重复计算的担忧。这就意味着:
行业算力供给将额外增加当前全球AI芯片年出货量的规模,彻底改变供需预期。
对比甲骨文4.5-5GW 项目的市场反应,此次10GW增量引发资本狂欢具备明确参照系。
英伟达采用 “ 产能达标 - 资金注入” 的阶段性模式:
每完成1GW算力部署(对应350亿美元GPU采购),英伟达即注入100亿美元投资,形成 “10%股权投资撬动100% 产能落地” 的杠杆效应。
绑定主体涵盖 OpenAI、甲骨文、微软、软银等生态核心玩家,形成 “芯片供应商 - 云服务商 - AI 应用方” 的利益共同体,确保长期订单稳定性。
产业链传导:
1)硬件端的直接拉动
光模块与网络芯片:单机柜集群规模超72颗GPU时需1.6T光模块互联,博通的Spectrum-X 以太网芯片单季度营收已超25亿美元,其定制化AI芯片业务2025年预计贡献150亿美元收入,将深度受益于此次增量。
GPU与封装产能:10GW需7万台GB300机柜支撑,直接推动英伟达 CoWoS 封装产能上调。最新信息显示,台积电2026年CoWoS月产能将达9.3万片,其中60%专供英伟达,印证此前 “上调 200K” 的市场传闻。
2)生态端的 “左脚踩右脚” 循环
这一模式本质是 资本投入→产能扩张→需求增长→再投资 的正向反馈:
英伟达通过股权投资提前锁定客户算力扩张需求,客户则借助资金支持加速GPU采购,形成自我强化的增长飞轮。
机柜数量、电力配套、冷却系统等衍生需求同步爆发,例如10GW需7-8 千个高功率机柜,带动数据中心基建全链条重构。
关于英伟达的拆解分析,可以回顾:
全球股王英伟达供应链拆解分析!
英伟达GB300有哪些新的增量?投资机会梳理
短期业绩确定性:英伟达Q3数据中心营收指引480亿美元,同比增长56%,而10GW项目将在2026年起量,为后续增长提供可见性。
产业链估值重构:光模块(如 800G/1.6T 产品)、PCB(胜宏科技等供应商)、HBM 内存等环节的需求模型需按 10GW 增量重新测算。
竞争格局固化:英伟达通过资本+技术双重绑定巩固垄断地位,其在AI 芯片市场的主导权进一步强化,对AMD等竞争对手形成压制。
可以说,这次10GW 项目不仅是单笔投资,更是英伟达主导的AI算力扩张战略的王炸级大动作。从财务模型到产业链传导,从短期市场情绪到长期生态格局,都标志着AI基础设施建设进入 “吉瓦级” 超级周期,行业估值体系将迎来系统性重构。
算力基建的 “超级周期” 来了!
来源:金融梦想家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