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岭南,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与鱼片煮成秋汤,祈愿“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还有粘雀嘴,将汤圆置于田边,免得雀子破坏庄稼。小时候,我家乡也有这个习俗,小孩子还嘴馋,就去别人家地里偷吃汤圆。
当太阳直射赤道,昼夜等长,我们迎来了秋分,即在9月23日,就是今天,今年秋季的第四个节气——秋分到了。
秋分,这个平分秋季的重要节气。在古代,秋分不仅是农事的关键节点,还有丰富多彩的习俗。
比如秋分祭月的习俗,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便由传统“祭月节”演变而来;
在岭南,客家人有吃秋菜的习俗,秋菜与鱼片煮成秋汤,祈愿“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还有粘雀嘴,将汤圆置于田边,免得雀子破坏庄稼。小时候,我家乡也有这个习俗,小孩子还嘴馋,就去别人家地里偷吃汤圆。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秋分的很多习俗被淡忘了,但是秋分对农民来说,却是很重要的一个时间点,因为它不仅是秋分,还是专属于农民的节日,那就是中国农民丰收节,而今年已经是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了,大家打算怎么过节呢?
秋分时节,对于农民来说,天气变化也是最受关注的,尤其是降雨和天晴对农事有着不同的预兆。在我老家,今天不仅下雨了,而且还气温也突然大降,一下子降了十几度,感觉都要进入冬季了。那秋分节气当天下雨又降温,有什么说法呢?
从农谚来看,秋分下雨,似乎并非坏事,往往预示着后面的雨水很充足,比如谚语“秋分落一滴,秋天雨连绵”,说的是秋分若下雨,哪怕只有一滴,后续秋天都会是连绵阴雨。
这样的天气对农作物的播种时很有利的,此时是油菜,冬小麦,还有一些蔬菜的播种黄金期,可不能缺雨水。
另外还有“秋分雨淋淋,秋雨淋到冬”,更表明秋分下雨,秋雨会一直持续到冬天,不仅让晚熟作物生长积温不够,还会让气温越来越低,提前进入冷天。
而且在民间,普遍都是认为秋分节气下雨才好,比如也有农谚说“秋分有雨来年丰”,指的是秋分下雨,预示着来年会大丰收。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雨,指的是适度降雨,能为秋播作物如冬小麦、油菜提供充足水分,有利于播种、出苗和生长,为来年丰收打下基础。
所以,关键在于雨量和时长,适度降雨有益,而连阴雨则是农民不愿看到的。
那么,如果秋分是天晴又如何呢?听村里的老辈人就说了:“秋分出日头,旱到九月底”“秋分太阳笑,晒谷不用簟”,表明秋分天晴预示着往后少雨,多是晴天,这对秋收作物的收割、运输和晾晒极为有利,方便秋耕秋播,利于提高农作物产量。
不过,若晴天持续太久,也可能导致干旱,影响作物生长,所谓“秋分天晴必久旱”“秋分日晴,万物不生”,说的就是这个意思,长期晴天少雨,缺少雨水滋润,不仅秋播和秋种不利,就连万物的生长都是会受限的。
再看“秋分日晴,寡妇发愁”这句,它的意思是说,秋分是晴天的话,古代的寡妇就会发愁了。
这是因为在过去,农业生产是家庭主要收入来源,寡妇本就缺少劳动力,若秋分天晴,预示着后续易干旱,农作物生长受影响,同时秋播也不能顺利进行,这样来年的收成难以保障,生活便会陷入困境,所以才会发愁。这从侧面反映出古代农民靠天吃饭,天气对生活的重大影响。
秋分的晴雨,无论是对农事生产,还是对古人生活的影响,都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虽然如今科技发达,我们有了更精准的天气预报和农业技术,但这些农谚里的智慧,依旧提醒着我们尊重自然规律,珍惜每一份收获。
今日秋分,你家乡的天气如何?是天晴还是下雨呢?在这个秋分,大家不妨多留意当地的天气变化,感受自然与生活的微妙关联,顺便也验证一下古人的智慧,在今天还准不准。
来源:三农小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