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在今日头条全网首发72小时,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文章不含任何虚构情节和“艺术加工”,无任何虚构对话,本文不含任何低质创作,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
胰腺切除是一件大事,不管是部分切除还是全部切除,对身体功能的影响都是长期的,不可能“恢复如初”。
很多人术后几个月感觉还行,就误以为问题解决了,生活又恢复老样子。但医生最怕的就是这种“恢复假象”。
手术只是第一步,真正的挑战,是从术后开始,怎么让身体重新适应没有胰腺的状态。医生已经说过很多次,有些事切完胰腺后就不能再做了,不听劝,就是自己害自己。
第一件不能再做的事,是不规律吃饭、乱控制主食、轻信“断糖疗法”。
很多人切除胰腺是因为肿瘤或慢性胰腺炎,术后医生会说可能会出现血糖波动,这是因为胰岛素的分泌能力下降甚至消失了。
听完这话,有些人一刀切地把碳水全戒了,还拿着“低糖饮食抗癌”“饿死癌细胞”的说法当理论依据,每天只吃蔬菜和一点蛋白质。
短时间内看着血糖不高,体重也降了,可几个月后问题来了——极度疲乏、脱发、肌肉流失、低血糖昏迷,严重的直接住进ICU。
胰腺切除后本身就容易出现胰岛功能紊乱,血糖控制比正常人难十倍。再去极端控糖,会让身体没有能量供应,胰高血糖素也分泌紊乱,一旦血糖掉下来,补都补不上来。
有项研究很清楚地指出,胰腺全切除术后患者如果不进行科学的饮食干预和胰岛素替代治疗,6个月内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率高达46.2%,其中最常见的是低血糖休克。
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临床现实。每一个胰腺切除病人都应该建立科学的饮食计划,而不是靠网络段子和“民间养生法”来安排三餐。
必须保证规律碳水、少量多餐、血糖监控、胰岛素按时补打,否则血糖波动不是升高,是大起大落,哪边都危险。
第二件不能做的,是不补酶、不吃药,硬扛腹胀腹泻。有些人术后医生开了胰酶制剂,但觉得吃药麻烦,或者自己感觉还好就停药了,结果一到饭后就胀气、放屁、大便油腻漂浮、次数增多,
一天跑厕所三五次。这些不是单纯肠胃功能不好,是胰液分泌严重不足造成的消化吸收障碍。胰腺切了,消化脂肪的能力几乎归零。
不吃胰酶,脂肪根本分解不了,维生素ADEK吸收也跟着下降,再严重点,会发生脂溶性维生素缺乏、骨质疏松、视力下降、凝血功能异常。
这类营养性并发症,常常被误诊为别的病,真正的源头就是胰酶没补够。
第三件事是长期熬夜、情绪失控、工作强度不减反增。有些患者手术后休息了一阵子,感觉恢复得还行,就立马回归高压生活,熬夜加班、喝咖啡提神、情绪起伏大。
问题是,术后身体代谢功能已经处于低水平状态,胰腺切了,代谢调节能力直接下降,靠的是肝脏、肠道、神经系统去补偿。
长期熬夜和压力大,会让交感神经持续兴奋,造成血糖不稳定、内分泌错乱、睡眠结构紊乱,影响的是整体恢复节奏。
第四个错误,是不做随访检查、不监测指标,觉得“切了就好了”。这类人最危险。他们术后几个月查了一次血糖、B超没问题,就不再管了。
甚至有些人干脆连基础胰岛功能、肝胆胰系统都不再查。胰腺不是切掉就彻底没事,
尤其是部分切除的病人,还有胰腺残端,残端仍然有发生慢性炎症、胰管扩张、甚至再次病变的可能。
就算是全切的患者,也必须定期监测空腹血糖、糖化、C肽、胰岛素使用反应,甚至还要查脂肪酶、胆红素、血脂指标,这些不是多余,是防止出现连锁代谢异常。
有些人觉得自己恢复得快,觉得医生说的是“标准化流程”,跟自己没关系,结果问题一个个找上门。身体从来不是照本宣科的机器,而是有滞后、有代偿、有反馈的动态系统。
胰腺切除后,全身代谢系统发生变化,不是靠感觉能判断出来的。这时候最需要的,是尊重医学规律,而不是靠经验活着。
那问题来了,有的人做完胰腺手术以后,发现食欲下降严重,吃不进去,体重一直掉,补也补不上,医生查了一圈说没器质性病变,CT也正常,这种人是不是就是“术后功能性消化障碍”?
那这类障碍是纯生理问题,还是神经心理状态也参与了?要怎么处理,才能慢慢恢复到一个正常进食状态?
这个问题在实际临床上出现得非常频繁。大量术后病人并不是被手术本身打垮的,而是术后长期的“吃不进——吸收差——情绪差——不想吃”形成了一个负反馈循环。
很多时候不是器官出事,而是自主神经调节系统出了故障。
手术后的交感神经持续活跃,迷走神经功能抑制,胃肠蠕动功能下降,胃排空变慢,胰酶分泌不足导致食物难以消化,从而进一步降低食欲。
长期下去,不光体重下降,还可能出现营养性抑郁、肌少症、贫血、低白蛋白等问题。
要打破这个循环,不能光靠补营养,更重要的是调整节律,让身体恢复对“食物”的正常反应。
这需要合理使用促胃动力药物、外源性胰酶、心理支持疗法、甚至短期营养干预辅助。
对一些患者,还需要介入肠道菌群调整,利用益生菌或粪菌移植手段恢复肠道-大脑轴的信号。
不是简单“多吃点”,而是用系统方法重新唤醒整个胃肠神经反应。这类问题既不是纯消化问题,也不是纯心理问题,而是术后全身系统紊乱的一种表现,必须多学科协作,慢慢调整。
只靠意志力撑,效果极差,最终拖垮的,不是胃口,而是整个生存质量。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玫瑰][玫瑰][玫瑰]
[1]王媛媛,蒙博,王莹莹.影响胰腺癌切除术后患者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23,38(01):142-144+151.
来源:老徐医学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