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8月底,汽车圈炸了个小惊雷,海尔旗下卡泰驰控股花18亿美金,从中国平安手里拿下了汽车之家43%的股份,正式成为这家老牌汽车门户的新老板。
2025年8月底,汽车圈炸了个小惊雷,海尔旗下卡泰驰控股花18亿美金,从中国平安手里拿下了汽车之家43%的股份,正式成为这家老牌汽车门户的新老板。
这笔交易从2月官宣到完成,折腾了大半年,期间汽车之家从上到下变了个样,CEO换了两茬,高管团队大洗牌,连业务方向都开始转向,老牌平台这是要彻底“改头换面”了。
说起汽车之家这半年的管理层变动,那叫一个热闹,本来2月底交易还没敲定的时候,海尔没找到合适的CEO人选,就先让汽车之家原高级副总裁杨嵩顶班,当了临时CEO。
杨嵩也挺卖力,一边管着自己之前负责的“汽车之家空间站”和二手车平台“天天拍车”,一边还开了个视频号,自己下场做自媒体,拍和车企老板的对话、聊行业看法,想靠个人IP给平台拉点人气。
杨嵩这临时CEO当得像“过渡工具人”,8月底交易一完成,海尔立马派自己人上阵了海尔集团董事、卡泰驰董事长刘斥直接接了CEO的位子,还兼任董事会主席。
更有意思的是,杨嵩不光被撤了CEO,连董事身份都没了,管理层名单里再也找不到他。
虽然官方说他还留着高级副总裁的头衔,但9月汽车之家要办的“全球AI科技大会”,核心管理层都出席,唯独没他。
他那个视频号也改了名,从“汽车之家杨嵩”变成“杨嵩SY”,之后就再也没更新过,明眼人都能看出来,他这是彻底被边缘化了。
除了CEO,整个管理层都被“海尔系”接管了,董事会里,除了平安方面留着的一个董事名额(由原董事会主席龙泉担任),其余5个非独立董事全是海尔的人,像海尔集团总裁梁海山、卡泰驰的周生磊等人都进来了。
业务端也来了新人,北汽新能源原副总经理王秋凤成了总裁,她在汽车媒体和车企待了快20年,一来就增加了新车测评、行业深度对话这些内容,看来是想给汽车之家的内容“加点料”。
可能有人会问,海尔放着家电老本行不好好做,为啥花18亿美金买汽车之家?这就得说说双方的“互补性”了。
汽车之家是2005年李想创办的老牌平台,2013年就在美国上市了,在线上汽车内容领域摸爬滚打这么多年,有不少固定用户,也积累了很多销售线索。
但近几年它日子不好过,懂车帝这些新平台靠短视频、直播抢用户,汽车之家股价从140美元跌到30美元左右,今年上半年收入和利润还都下滑了,平安估计也是觉得“不赚钱”才卖掉股份的。
而海尔早就想在汽车领域发力了,卡泰驰就是它专门搞汽车业务的平台,有线下二手车门店,还做汽车改装定制,但一直缺个像样的线上入口。
汽车之家刚好能补上这个缺口线上靠汽车之家吸引用户、提供内容,线下让卡泰驰的二手车、改装业务承接交易和服务,形成“线上看车、线下买车、后续改装”的链条。
刘斥就说过,汽车之家是海尔构建汽车全链路生态的“重要一步”,这话其实已经把算盘打得明明白白了。
这种“线上+线下”的组合,在行业里也不是第一次见,之前京东收购易车后,就用易车的线上内容给京东汽车线下门店引流,效果还不错。
海尔显然是想复制这种模式,让汽车之家成为自己汽车业务的“流量入口”,不过目前来看,双方的协同还停留在“内部调整”阶段,真正要打通线上线下业务,估计还得等一阵子。
海尔入主后,汽车之家确实有了新动作,比如9月21日要办的“全球AI科技大会”,邀请了上汽、广汽、长城等几十家车企的高管,看样子是想借这个机会重新刷一波存在感。
刘斥也放话,说海尔对汽车之家的态度是“支持、赋能、不干涉”,会让用户、员工和合作伙伴决定平台的发展方向,还会跟上内容行业和汽车产业的变革。
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挺骨感,汽车之家现在面临的挑战可不少。
首先是业绩问题,今年上半年收入和利润都在降,股价也趴在低位,海尔就算有钱有资源,想让它“翻身”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其次是竞争压力,懂车帝的用户还在涨,广告收入也比它高,抖音、快手这些大平台也在往汽车内容领域挤,汽车之家想抢回用户,得拿出真本事才行。
更关键的是内部整合问题,海尔派来的管理层和汽车之家原来的团队,在做事风格、业务理念上肯定有差异,能不能磨合好是个未知数。
杨嵩之前负责的空间站、天天拍车这些业务,接下来会不会被调整,要是处理不好,很可能会让员工人心惶惶,甚至流失用户。
如此看来,海尔想短期内“重塑”汽车之家的影响力,难度真不小。
汽车之家这波“大换血”,说到底是老牌平台在行业变革中的“自救”,也是海尔布局汽车产业的“一步棋”。
对汽车之家来说,海尔的入主是机会也是考验抓住了,就能借助海尔的资源找回往日地位;
抓不住,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越陷越深,至于最终结果如何,只能等时间来给出答案了。
来源:墨史浅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