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AI破百年流体难题!华人博士助捕奇点,冲击千禧年大奖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9-21 01:52 2

摘要:2025年9月19号,谷歌DeepMind跟NYU、斯坦福这些顶尖机构一起,发了篇20页的论文。

2025年9月19号,谷歌DeepMind跟NYU、斯坦福这些顶尖机构一起,发了篇20页的论文。

老实讲,这论文一出来,数学圈和AI圈都炸了,他们说用AI在三种流体方程里,找到新的“不稳定奇点”了。

本来想简单说“AI帮数学解题”就行,但后来发现没讲清奇点是啥,大家可能还是不懂,得慢慢掰扯。

这“奇点”到底是啥?其实就是流体方程遇到极端情况时,会算出速度、压力这些物理量变成“无限大”,这在现实里根本不可能,所以一直是个谜。

以前数学家靠手算、靠传统计算机模拟,折腾半天也没个准信。

这次谷歌团队用的是“物理信息神经网络”,简称PINN。

跟普通AI不一样,它不用喂一大堆数据,而是直接把流体方程的规矩装进神经网络里,让AI照着这些规矩学,最后算出的误差特别小,说出来你可能不信,相当于预测地球直径就差几厘米。

更有意思的是,他们还发现个规律:奇点越不稳定,它的一个关键属性就越靠近直线分布。

毫无疑问,这一下就把流体方程里没被发现的数学结构给揪出来了。

以前总觉得奇点这东西没规律可循,现在AI一介入,居然有了清晰的模式,这对数学和物理研究来说,可不是小突破。

不过光说AI厉害还不够,这奇点为啥能让数学家纠结一百年,还得从那千禧年大奖说起。

早在1822年,法国数学家Navier就提出了描述流体运动的方程,23年后爱尔兰的Stokes又把它完善了,这就是咱们说的“纳维-斯托克斯方程”。

平时飞机能飞、飓风会形成,都能用这方程解释。

但有个问题一直没解决:这方程的解到底是不是“光滑”的,会不会在某些时候出现奇点?

2000年的时候,克雷数学研究所把这问题列为“千禧年大奖难题”,谁能解决就给100万美元。

这么多年过去,就一个难题被破解了,剩下的都难住了全世界的数学家。

华裔数学家陶哲轩之前也研究过这方程的解,可没找到奇点的实锤证据。

说实话,这问题不光是理论上的事儿。

你想啊,要是能提前知道天气预报里啥时候会出现奇点,台风、洪水的预测就能更准,飞机设计的时候,也能避开气流奇点带来的危险。

所以这次谷歌AI找到奇点,才这么受关注。

当然了,这事儿能成,除了AI给力,还有个华人博士得重点提提。

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YongjiWang,现在是NYU的博士后,还在斯坦福当访问博士后。

他的学历可不简单,上海交大本科毕业,又在港大拿了另一个本科,之后去剑桥读硕士、MIT读博士。

研究方向就是用AI解决流体力学、地球物理这些领域的问题,之前还因为开发流体模拟AI模型拿过奖。

这次研究里,他负责的是把数学规律嵌入PINN的模块,简单说就是让AI更懂数学、更懂物理。

他自己也说,思路就是“让AI懂物理”,不是单纯拟合数据,而是让AI像数学家一样理解方程背后的规律。

如此看来,他在这个团队里,绝对是关键角色。

能在这么顶尖的合作项目里挑大梁,咱华人学者的实力是真没的说。

现在回头看这事儿,谷歌AI找到奇点,不光是可能拿那100万大奖,更重要的是开了个好头,把数学思维和AI结合起来,说不定以后更多百年难题,都能这么被攻克。

而且这成果很快就能用到实际中,天气预报、飞机设计、甚至心血管研究,都能沾光。

搞不清以前谁会想到,AI能帮着数学家解决百年难题。

但现在事实摆在这里,以后科研的路子,可能真要变一变了。

来源:墨史浅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