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个寒武纪”股市新旗手:端侧AI芯片概念股将接过牛市大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08:12 1

摘要:2025年被市场定义为“AI+改革牛市”元年,类比2000年房地产、2007年金融、2015年互联网,本轮牛市的核心驱动力来自AI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前几轮不同的是,AI的应用场景正从“云端集中式”向“端侧分布式”快速迁移——AI不再局限于数据中心的高

引言:AI+改革牛市的新主线崛起

2025年被市场定义为“AI+改革牛市”元年,类比2000年房地产、2007年金融、2015年互联网,本轮牛市的核心驱动力来自AI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与前几轮不同的是,AI的应用场景正从“云端集中式”向“端侧分布式”快速迁移——AI不再局限于数据中心的高算力服务器,而是通过智能眼镜、AI手机、可穿戴设备、家居家电等终端硬件,以更低延迟、更高隐私、更个性化的方式渗透进日常生活。在这场变革中,端侧AI芯片作为智能硬件的“大脑”,既是技术突破的关键节点,也是产业链价值量最集中的环节,有望成为引领牛市下一阶段的核心旗手。

一、产业逻辑:为什么端侧AI芯片是本轮牛市的新主线?

(一)技术趋势:从“云为中心”到“端云协同”,端侧需求爆发

传统AI依赖云端强大的算力支持,但存在三大痛点:高延迟(指令响应需秒级)、隐私泄露风险(数据需上传至云端)、高能耗(数据中心耗电量占全球3%)。而端侧AI通过将轻量化模型嵌入终端硬件(如SoC芯片),实现了“本地计算+云端辅助”的协同模式——例如,AI眼镜可在本地实时识别环境物体并反馈建议,无需等待云端响应;智能手表通过低功耗芯片持续监测心率并预警,数据不出设备。

Gartner预测,到2025年底,50%的企业数据将在边缘端(即终端硬件)处理而非传统数据中心,边缘AI市场规模将从当前的百亿级向万亿级迈进。而端侧AI的普及,直接依赖于高性能、低功耗的芯片支撑,端侧AI芯片的需求将随终端智能化渗透率提升呈指数级增长。

(二)政策与市场双轮驱动:国产替代窗口期已至

国内在高端GPU(如英伟达H100)和先进制程(如3nm)领域虽与海外存在差距,但端侧AI芯片对制程要求相对较低(7nm已足够),且国内消费电子产业链(如手机、家电、可穿戴设备)的迭代速度远超美国——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智能硬件生产国(占全球70%以上份额),也是最活跃的终端需求市场(14亿人口的消费升级需求)。政策层面,“十四五”规划明确将半导体与AI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各地对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等环节给予税收减免与研发补贴,为国产端侧芯片企业提供了黄金发展窗口。

二、核心赛道:端侧AI芯片产业链的“五朵金花”

端侧AI芯片产业链涵盖设计-制造-封装-存储-终端应用五大环节,其中芯片设计环节(尤其是SoC芯片)是技术壁垒最高、附加值最大的核心,其次是存储芯片(AI终端数据存储需求激增)与物联网模组(连接芯片与网络的桥梁)。结合机构研报与上市公司财报,以下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最具爆发潜力:

(一)SoC芯片:智能硬件的“中央处理器”,国产龙头领跑

SoC(System on Chip)芯片是端侧AI的“大脑”,集成CPU、GPU、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等多模块,负责终端设备的本地计算与AI推理。国内企业凭借对本土需求的深刻理解与快速迭代能力,在中低端市场已实现对海外巨头的替代,并逐步向高端渗透。

★瑞芯微:国内SoC芯片设计龙头,拳头产品RK3588芯片支持6TOPS(每秒6万亿次运算)算力,可部署3B参数级轻量化大模型(如DeepSeek-V3.1),适配智能音箱、无屏设备等场景;6nm工艺的S905X5系列半年内斩获千万级订单,净利润预增190%(2025年数据)。机构预测其2025年端侧AI芯片出货量将同比增长超200%。

★恒玄科技:专注低功耗可穿戴芯片(如TWS耳机、智能手表),采用先进制程与自研电源管理技术,续航能力领先行业(如OpenAI“别针”设备的续航需求),是AIoT设备厂商的核心供应商。

全志科技:智能终端SoC专家,R329芯片集成AI语音引擎,适配端侧大模型,广泛应用于智能家居、教育硬件等领域,与百度、小米等头部厂商深度绑定。

(二)存储芯片:AI终端的“数据仓库”,利基型存储涨价潮起

AI终端(如智能眼镜、摄像头)需本地存储大量模型参数与用户数据,推动存储芯片需求爆发。其中,利基型存储(如NOR Flash、SLC NAND)因适用于小容量、高可靠性场景(如设备启动程序、传感器缓存),成为端侧AI的刚需。

★兆易创新:国内存储芯片龙头,覆盖NOR Flash(全球市占率前三)、MCU(微控制器)与传感器,受益于AI硬件增量需求,利基型存储产品进入涨价周期(2025年Q2价格环比上涨15%-20%)。机构预计其存储业务2025年收入增速将超30%。

(三)物联网模组:连接芯片与网络的“桥梁”

物联网模组负责将端侧AI芯片的计算结果传输至云端或其他设备(如手机APP),是终端智能化的“神经网络”。国内企业在通信协议(如Wi-Fi 6、蓝牙5.3)、成本控制与客户资源上具备显著优势。

移远通信:全球物联网模组龙头,市场份额占比超35%,产品覆盖5G、NB-IoT等多制式,服务于智能制造、智慧零售等场景,受益于AI终端联网需求爆发。

(四)配套环节:封装测试与IP授权的“隐形冠军”

通富微电:AMD封测核心合作伙伴,具备7nm Chiplet(先进封装技术)规模量产能力,为端侧AI芯片提供高密度集成封装解决方案(如将多个功能模块封装于单一芯片以降低功耗)。

芯原股份:国内领先的GPU IP授权商,为芯片设计企业提供底层架构支持(如寒武纪等企业依赖其IP开发AI芯片),近期因摩尔线程IPO预期升温,单日涨幅超20%。

三、市场验证:业绩与订单的双重催化

从2025年上半年的业绩表现看,端侧AI芯片企业已进入“量价齐升”通道:

★瑞芯微:净利润预增190%,RK系列SoC芯片适配智能音箱、无屏设备,订单能见度至2026年Q1;

★兆易创新:利基型存储芯片价格环比上涨15%-20%,AI硬件增量需求推动产能利用率超90%;

★乐鑫科技:物联网Wi-Fi MCU芯片(ESP系列)凭借开源生态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小智AI”等设备,性价比显著高于海外竞品(如高通方案),市占率持续提升。

此外,产业链调研显示,AI眼镜、AI玩具等消费级终端的芯片订单已从2025年Q3开始放量,代工厂(如歌尔股份)的声学模组与整机组装产能正加速爬坡,进一步验证了端侧AI市场的爆发确定性。

四、投资策略:把握“技术壁垒+国产替代”双主线

(一)短期(1-3个月):关注事件催化与游资弹性

消费电子龙头:立讯精密(OpenAI设备整机组装)、歌尔股份(声学模组供应商)可能因量产预期获得资金短期炒作,但需警惕产品落地节奏不及预期的波动风险。

热点轮动:若市场情绪回暖,光模块(中际旭创)、GPU(寒武纪)等关联板块或联动上涨。

(二)中长期(6个月以上):聚焦核心技术与国产替代

SoC芯片龙头:瑞芯微(高算力SoC)、恒玄科技(低功耗可穿戴)、全志科技(语音交互芯片)是技术壁垒最高、业绩弹性最大的标的,适合逢低布局。

存储与配套环节:兆易创新(利基型存储涨价)、通富微电(Chiplet封装)受益于产业链协同效应,具备稳健增长属性。

结论:端侧AI芯片,牛市下一站的“王冠明珠”

2025年的牛市,不再是“概念炒作”的泡沫,而是由AI技术落地驱动的产业革命。端侧AI芯片作为智能终端的“心脏”,既是技术突破的核心(轻量化模型、低功耗设计),也是国产替代的关键战场(7nm制程足够、消费电子产业链领先)。随着AI眼镜、AI手机、智能家居等产品的普及,端侧芯片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相关龙头企业有望复制2015年“互联网+”时代的行情,成为引领牛市下一阶段的核心旗手。

对于投资者而言,当前正是布局端侧AI芯片概念股的黄金窗口——抓住技术壁垒高、国产替代明确的细分龙头,就是抓住这轮“AI+改革牛市”的主升浪。

来源:许大福许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