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开学典礼刚散场,朋友圈就被这句吐槽刷屏。2050亩的新校区,从地图上看像一块突然长出来的拼图,硬生生把武汉最南边的荒地拼成了“未来”。78亿砸下去,60万㎡建筑一夜拔起,连食堂的自动收盘机器人都带着5G信号,排队时顺手给爸妈打了个视频,背景是还没拆脚手架的图书
“以后别人问我在哪儿上学,得先解释半天:不是光谷,是军山。
”
开学典礼刚散场,朋友圈就被这句吐槽刷屏。2050亩的新校区,从地图上看像一块突然长出来的拼图,硬生生把武汉最南边的荒地拼成了“未来”。78亿砸下去,60万㎡建筑一夜拔起,连食堂的自动收盘机器人都带着5G信号,排队时顺手给爸妈打了个视频,背景是还没拆脚手架的图书馆——这画面,科幻片都不敢这么拍。
有人算了笔账:1万名师生,平均每人分到205㎡,比某些楼盘的叠拼都阔绰。
可真正让人心跳加速的,是专业名单——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先进制造、新材料、生命科学,全是热搜常客。
隔壁武汉理工更直接,开学典礼现场停了辆没方向盘的无人车,校长一句“这是我们学生去年熬夜改的”,底下新生齐刷刷举起手机,闪光灯比阳光还亮。
军山新城的野心写在规划图里:地铁16号线复线直通校门,两站分别叫“武汉理工站”“华中大站”,听起来像游戏里的传送点。
更魔幻的是,地铁站还没影,企业已经抢滩——人工智能研发中心、新材料基地、生物医药园,贴着学校围墙盖厂房,活像游戏里“科研值+3”的buff叠满。
有学长实习第一天就撞上导师和CEO在食堂拼桌,聊的是“你们实验室那台设备,能不能借我们测个数据?
”
最接地气的变化藏在生活细节。
以前点外卖得备注“送到校门口铁门,再往里走五百米”,现在无人机直接降落在宿舍楼顶,取餐时还能顺手给飞机换个电池。
夜市摊老板学会了两句英文,“spicy or not spicy”说得比四六级还溜,因为隔壁产业园的印度工程师是真来吃烧烤的。
连菜鸟驿站都升级了,快递盒拆开直接扔进传送带,机器自动分拣,旁边屏幕实时显示“今日回收纸箱可种0.7棵树”,环保得像个道德绑架。
当然,槽点也不少。
新校区绿化还在“加载中”,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脚泥,去教学楼像野外拉练。
有同学调侃:“导航显示500米,实际要走20分钟,因为得绕过三个没修好的坑。
”但转头又补一句,“不过每天路过工地,看着楼又长高一层,居然有点养成系的快乐。
”
武汉经开区给的诚意也实在。
科研成果转化基金直接开到学校财务处门口,老师拿着专利证书就能领钱,学生创业项目注册公司,公章当天刻好。
最离谱的是,有团队做智能养猪系统,测试场地居然真给了块地,养了两头黑猪当“甲方”,现在猪比人先享受5G监控。
说到底,这场教育豪赌赌的是“把实验室里的光,变成厂房里的电”。
当别的城市还在抢“985分校”名头时,武汉直接把大学塞进了产业链——不是“建分校”,是“造引擎”。
以后军山新城的简历大概会写:本校特色,上课5分钟,进厂2小时,毕业直接对口隔壁楼,连通勤时间都省了。
至于值不值?
开学典礼那天,无人机群在操场上拼出“Welcome to 2025”时,有个新生在底下小声说:“我妈问我为什么报这里,我说想离未来近一点。
”说完抬头,正好看见校徽在夕阳里反光,像颗刚擦亮的螺丝钉——拧进了武汉最南边的齿轮里,开始转动。
来源:聪明的青山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