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刷到这条数据的时候,正挤在地铁二号线上,旁边小哥手机里是AI面试题库,对面阿姨在看直播带货课。
“原来以为月薪过万是少数派,结果现在江苏每七个人里就有一个。
”刷到这条数据的时候,正挤在地铁二号线上,旁边小哥手机里是AI面试题库,对面阿姨在看直播带货课。
一瞬间,车厢像被切成三块:写代码的、卖货的、教别人卖货的。
数字经济的浪头确实拍过来了。2024年江苏新增就业里,28%的岗位直接写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电商运营”,名字听起来像科幻,其实就是教人怎么让机器更懂人。
这波岗位把“高端收入线”从12.2%推到13.5%,听着不多,换算成人头,差不多多了十万个“月入过万”的打工人。
可真正让钱包鼓起来的,是另一件小事:最低工资涨了140块。
别嫌少,对于拿3500块的那15%人来说,这是每周多加两顿排骨的钱。
政策还顺手给个体工商户减税,以前开奶茶店的小夫妻总被隔壁连锁品牌压着打,现在补贴到账,两口子把“第二杯半价”改成“第二杯免费”,客流反而翻倍。
中端收入群里,他们的比例从25%涨到30%,靠的不是风口,是实打实的让利。
最魔幻的是私营企业和个体户的收入差。
以前总觉得“给人打工才稳”,现在倒过来,隔壁做宠物美容的闺蜜,接单接到凌晨,一个月到手八千,比写字楼里做PPT的学长还多两千。
税收减免像给小店装了弹簧,蹦得比大公司还高。
所以江苏这盘棋到底怎么赢的?
简单说,把高薪岗位做大,把底薪托住,再把中间那层“自己给自己打工”的人扶上马。
数据不会说谎:失业率3.8%,全国最低;低收入人群从16%降到15%,不是靠裁员,是靠涨薪。
最后留个小尾巴:如果你现在月薪正好卡在6510块,别急着焦虑。
要么去学学怎么训练AI写文案,要么琢磨下楼下夜市哪个摊位还没人卷。
毕竟,江苏的统计表里,下一个13.5%,可能就从你这儿开始。
来源:乐观的芒果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