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敢在常委会上“硬刚”县长吗?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3 07:23 1

摘要:常务副县长看似离县长只有半步,可真正坐到那张常委桌,才发现半步之外是深壑。议题针锋相对时,是据理力争,还是一笑而过?刀光剑影都在一句话里。

摘要:常务副县长看似离县长只有半步,可真正坐到那张常委桌,才发现半步之外是深壑。议题针锋相对时,是据理力争,还是一笑而过?刀光剑影都在一句话里。

三十七岁的邵远从省厅下来,任常山县常务副县长,排县委常委第四号。文件里明写着“协助县长抓财政、审计、发改”,俗称“钱袋子”。市里领导送他赴任时笑称:“下去扛扛担子,干出点动静。”

县长叶逢春五十岁,本土成长,从乡镇科员一路杀到政府“一把手”,在常委会上说话节奏不快,却没人敢插话。他对邵远很客气,公开场合一口一个“邵常委”,但财政局的老局长悄悄提醒新搭档:“叶县长对‘花钱’两个字最敏感,你省里那套‘先花钱后见效’思路,得先过他那关。”

邵远决定先烧“三把火”:一是整合全县闲置资金搞“数字茶园”示范,二是推动政府产业基金直投科创企业,三是把历年沉淀的2.4亿土地出让金盘活,撬动银行配套。

方案报到县长办公会。叶逢春听完汇报,合上材料问:“银行配套谁担保?基金赔了谁兜底?茶园亏了谁负责?”三连问后,他淡淡一句:“先放放,再论证。”

邵远照惯例回办公室改本子,第二稿加了风险补偿、退出条款、兜底来源,再报。叶逢春批回五个字:“财政扛不住。”

一周后,县委常委会召开,议题原本是乡村振兴。叶逢春在会议末尾忽然加议题:“关于财政资金使用纪律,我提个建议:凡一次性支出超五千万元的项目,必须县长、常务双签字,缺一不可。防止个别口子一开,全县被动。”

话音落地,他端起杯子喝水,目光掠过邵远。常委们心知肚明:这是给“数字茶园”上锁,钥匙两把,县长一把,常务一把,但县长不开锁,常务那把就是废铁。

邵远感觉后颈发热,笔记本上的圆珠笔戳破了纸。那几秒钟,他有两个选择——

A:拍桌子质问,“县长,财政归我分管,程序里哪一条要双签字?” B:合上笔帽,笑着说“我服从,马上起草细则”。

他最终选了B。因为余光扫到县委书记也在慢悠悠地转笔,那支笔的朝向,是叶逢春。

会后,县政府办连夜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大额财政资金管理的通知》,文件编号常政办〔2025〕62号,主送各局长、各乡镇。大家看得明白:常务副县长想花钱,得先找县长“补票”。

“数字茶园”被切成两期,一期资金压缩到四千九百万元,邵远自己找银行谈授信,叶逢春不签字,授信黄了。科创基金改为“县级引导+社会资本”,财政不出资,邵远只能把方案改成“政策库”,挂在网上招商,应者寥寥。

年终考核,邵远分管的“财政绩效”一项,得分全县倒数第二。叶逢春在干部大会上点评:“有的同志有闯劲,但也要看县情,不能脱离实际乱拍板。”掌声四起,邵远跟着鼓掌,掌心发麻。

后来,组织部长老郑跟邵远喝茶,给出“硬刚”三定律:

背景通天:你是省委空降的培养对象,市长给你撑腰,县长怕你三分,但这类人全省也没几个。利益互换:你手里有县长更想要的政绩,比如省里试点、中央预算内投资,他会让步,但筹码得够大。到站无欲:你五十好几,不打算再提,敢撕破脸,可结局多半是调去人大政协“养老”。

邵远三条都不占,只能选择第四条——等。也许换届年、也许政策风口、也许叶逢春高升,那一天到来前,先学会把锋芒收进签字笔里。

又过半年,省里突然下发《数字化农业先行县竞争通知》,先给3000万、再配5000万专项债,要求县长、常务联合答辩。叶逢春拿着文件敲邵远办公室门,第一次用了商量的语气:

“邵常委,数字茶园方案还在吧?咱俩得合起来弄,这次必须成。”

邵远笑着起身握手,目光掠过墙上那幅字——“稳字当头”,是叶逢春去年送的。

位置的转换,往往能让人瞬间理解过去的很多“规矩”。

来源:盐场专注制盐之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