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这种“蘑菇”碰不得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3 00:02 1

摘要:这些外表平平无奇的蘑菇,是一种原产于墨西哥的致幻蘑菇——裸盖菇。其具有强烈的致幻作用,对滥用者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构成严重危害。2025年9月19日《中国禁毒报》识毒专版对裸盖菇的形态特征、滥用危害和相关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进行深入报道。

神奇蘑菇、迷幻蘑菇、魔法蘑菇,当看到这些词汇,你是否会把它们和毒品联系到一起?它们神秘而又诱人的面纱背后,实则潜藏着巨大风险。

这些外表平平无奇的蘑菇,是一种原产于墨西哥的致幻蘑菇——裸盖菇。其具有强烈的致幻作用,对滥用者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构成严重危害。2025年9月19日《中国禁毒报》识毒专版对裸盖菇的形态特征、滥用危害和相关违法行为法律责任进行深入报道。

1

迷幻背后,暗藏国家管制药品

近日,四川省洪雅县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的余某某等4人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案宣判,4名被告人依法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至2年6个月不等。

本案中,被告人贩卖的就是裸盖菇。这种蘑菇含有的赛洛新、赛洛西宾,是国家管制药品(案发时被列管为第一类精神药品,2025年7月21日起被列入《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目录》管理),具有强烈的致幻作用,对吸食者身心健康和社会秩序构成严重危害。犯罪分子利用其“天然植物”的伪装,企图逃避法律制裁。

那么,何为裸盖菇?滥用危害有哪些?

裸盖菇大部分有着白色的伞柄、褐色的伞盖,外表看起来平平无奇。因伞盖是金色的,涉毒圈称之为“金老师”,吸食大麻的人也将其当作大麻的替代物质。

裸盖菇能在短时间内作用于人的神经系统,会引发神经兴奋,对时间和空间产生错觉,直至出现自我歪曲、妄想和思维分裂等症状,严重的会出现心动过速、瞳孔放大,呕吐、腹泻、大量出汗、血压下降、哮喘、排尿困难等。而长期食用裸盖菇,会导致精神障碍,比如持续性幻觉、焦虑、抑郁,甚至诱发精神分裂症。

一些人滥用裸盖菇后产生了“会飞”“周围有怪物”等极端错觉,甚至作出自伤、自残等行为,此前已有多起因食用裸盖菇导致的坠楼、伤人事件。

2020年9月,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曾对部分网络平台销售带毒野生菌现象进行报道。记者发现2020年以来,一些描述误食带毒野生菌后出现幻觉的短视频在网络上走红,一些不明情况、寻求刺激的人开始主动搜寻这类“致幻菌”,一些不法商家趁机揽客。

在一些网络平台上,部分卖家向消费者兜售一种外号为幻觉蘑菇的毒品野生菌,就是裸盖菇,食用后会产生明显的致幻效果。他们通常以评论留言的方式,在视频或工具类网站留下网络社交平台联系方式。

2020年以来,贵州、新疆等地警方陆续打掉多个利用互联网销售裸盖菇的犯罪团伙,不法分子通过网络平台购买裸盖菇菌丝并学习相应的培育方法,得到裸盖菇成品,再次通过网络平台兜售给寻求刺激的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47条规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予以刑事处罚;第353条规定,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食、注射毒品的,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72条规定:吸食、注射毒品的,处10日以上15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2000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5日以下拘留或者500元以下罚款。涉裸盖菇违法犯罪行为将受到法律严惩。

2

相关犯罪手段多样、隐蔽性强

从近年来警方侦办的涉裸盖菇相关案件来看,其存在运输手段、联络方式、交易方式隐蔽的特点。

在上述洪雅县检察院提起公诉的涉裸盖菇案件中,犯罪链条也呈现出高度隐蔽性和组织性。蔺某某负责种植裸盖菇,待出菇后采摘、烘干,再进行生活化包装。随后,余某甲、余某乙、蔺某某3人商议,由杨某某将包装好的裸盖菇运输至某地偏僻地点进行“埋包”。为了逃避打击,他们通过一款境外通信软件发布广告吸引顾客,整个贩卖过程买卖双方不见面也可以不交流,由群聊的群主充当中介促成交易,犯罪手法极具迷惑性和隐蔽性。

成都行政学院法学教研部副教授赵敏奇介绍,涉及裸盖菇的相关犯罪与当前新型毒品犯罪具有一定的共性特征,包括网络化、匿名化以及无接触化等。例如,犯罪分子利用境外匿名通信软件作为沟通和交易平台,采用线上下单、物流寄递等方式使得人货分离,对侦查工作造成很大的障碍。

2024年12月,深圳邮局海关关员在对转运货物开展监管时,发现一票申报为“生长套件”的包裹机检图像异常,随即对其开箱查验。经查,该票包裹中有装在1个塑料盒中、呈菌丝状态的疑似致幻蘑菇一批,重747.5克。经鉴定,该批致幻蘑菇检出赛洛西宾、赛洛新成分。

2021年,在浙江瑞安警方侦办的一起走私、贩卖新型毒品案中,涉案人员通过国外某暗网软件搭线境外卖家进行毒品走私交易,购买裸盖菇等毒品,通过“黑话”在网络社交平台寻找买家,使用数字加密货币支付毒资,然后经由快递夹带等方式销往各地。

赵敏奇进一步介绍,裸盖菇相关犯罪也呈现出一定的个性化特征。一是以“天然植物”为幌子。犯罪分子以“园艺培养”为掩盖进行种植并出售,例如洪雅县案件中,蔺某某在私人场所培育裸盖菇,采摘后进行烘干和生活化包装并出售。二是迷惑性更强。已有案件显示,犯罪分子将裸盖菇磨碎后与巧克力、糖果等混合,制成“蘑菇巧克力”等新型毒品,外观与普通零食无异,极难辨别。三是针对青少年群体进行诱导性营销。犯罪分子在一些社交媒体平台传播裸盖菇的致幻效果,称吸食后“感觉能飞”,误导青少年尝试。

3

识破“变衣”伪装,全面筑牢拒毒防线

“裸盖菇”外形与可食用的正常蘑菇无异,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公众应时刻绷紧禁毒思想防线,切勿被裸盖菇平平无奇的外表所误导,落入毒品陷阱。

针对裸盖菇滥用危害防范,赵敏奇建议,相关部门应着重从三个维度持续发力:一是及时更新禁毒宣传内容,准确传递毒品信息。在日常禁毒宣传活动中,及时将裸盖菇及类似天然有毒植物的名称、外观、滥用危害等信息准确传递给公众,让公众正确掌握最新的毒品信息和毒情形势。二是提倡公众以“三个警惕”提高辨识能力。首先要警惕陌生人赠予的食物和饮品,防止被欺骗陷入犯罪分子的陷阱和圈套;其次要警惕陌生的食品和饮品包装,在食用之前仔细检查商品的详细生产信息以及包装是否完整等,避免被诱导误食毒品;最后要警惕陌生环境,特别是娱乐场所等涉毒高危场所,远离涉毒风险。

裸盖菇口感差,为掩盖其味道,不法分子将晒干的裸盖菇磨碎后与普通巧克力等混合,伪装成巧克力进行贩卖,而这些改头换面的裸盖菇,极具迷惑性。青少年辨别能力较弱,易受周围环境与周围人群的影响,更易受引诱沾染毒品。

对于青少年如何远离毒品侵害,赵敏奇进一步建议,相关部门应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识毒防毒拒毒能力。一是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基于互动式教育的基本原则,开展专项知识普及,提升青少年对毒品形态、危害等知识的掌握度。二是强化禁毒普法教育,讲明生产、制造、运输、贩卖毒品行为的严重法律后果,同时通过正向引导,帮助青少年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三是强化学校、家庭和社区的教育联动,如学校可以在社区为家长举办讲座,组织学生参观禁毒教育基地,提高他们的警觉性和辨别能力。

“有效的毒品预防教育不是简单的一次性活动,而是一项持续的、多维度的、体系化的教育工程,其最终目标不仅仅是让受众知道毒品有害,而是让他们全面提升识毒防毒拒毒能力。”赵敏奇说。

典型案例

无申报通道的可疑物

2025年5月,据“海关发布”报道,福州海关所属福州长乐机场海关在监管进境航班时,发现一名选择无申报通道通关的旅客行李过机图像异常。经现场开箱查验,海关关员从该旅客行李中查获简单包装的大麻种子、大麻花、大麻膏、大麻精油等共9件,净重36.3克;含赛洛新和赛洛西宾成分致幻蘑菇2件,净重6.77克。目前,该案件已移交缉私部门处理。

裸盖菇暗网流通

2021年,山东省烟台市公安局发布消息,该局成功破获一起公安部督办毒品案件。该案共抓获涉毒违法犯罪嫌疑人109名,缴获致幻类毒品裸盖菇4195.8克、“毒蘑菇巧克力”827.88克、大麻1468.89克、“大麻巧克力”30.08克,铲除大麻原植物14株,收缴毒资13万元及培养液、培植土、恒温箱等制毒工具。该案以国外非法网站为交易平台,以虚拟货币为支付手段,通过物流寄递渠道进行毒品贩运,犯罪手段新,跨境贩毒特点突出,社会危害性极大。

来源:草原古都生活宝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