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近日透露,在过去两周内,俄军竟然向乌克兰投放了高达2500枚滑翔制导炸弹!这个数字不仅揭示了战场的残酷强度,更意外暴露了俄罗斯空中力量被严重低估的真实实力。
据《中时新闻网》消息,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近日透露,在过去两周内,俄军竟然向乌克兰投放了高达2500枚滑翔制导炸弹!这个数字不仅揭示了战场的残酷强度,更意外暴露了俄罗斯空中力量被严重低估的真实实力。
这些配备了“通用规划和校正模块”(UMPK)的滑翔制导炸弹,已经成为俄军现阶段最重要的打击手段。它们可以让俄军战机在距离目标80公里外的安全空域投弹,然后通过卫星导航滑向目标。这种战术极大降低了战机被乌军防空系统击落的风险,同时保持了持续的高强度轰炸。
除了这2500枚滑翔炸弹外,俄军在同一时期还投放了超过3500架无人机和近200枚“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呈现出多层次、立体化的打击体系。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还是这些看似“传统”却经过现代化改造的滑翔炸弹。
这些滑翔炸弹的主要投放平台是俄军的Su-34战斗轰炸机。这种双座、超音速、全天候的中程战轰机,拥有12个武器挂点,可携带多达14吨的弹药。更重要的是,Su-34与Su-27、Su-30等机型共享大部分结构和发动机,这大大简化了后勤维护的复杂性。
从泽伦斯基公布的数字可以推算出:平均每天俄军要执行44架次轰炸任务。假设每架Su-34平均携带4枚炸弹(FAB-250或FAB-500型),那么仅仅为维持这一强度的轰炸,每天就需要至少110名飞行员投入战斗,这还不包括轮休、培训和后备人员。
而真正让人意外的是俄军维持这种作战节奏的能力。根据开源情报统计,截至2025年9月,俄军已经损失了约37架Su-34,占战前总数127架的近30%。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俄军不仅保持了轰炸强度,甚至还能不断增强。
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UAC)的生产数据揭示,自2022年战争爆发以来,该公司已经交付了至少15批、每批不少于4架的新造Su-34M战机。生产节奏还在逐年加快:从2022年的2批,到2024年的6批,而2025年尚未结束就已经交付了4批。
这种生产能力不仅弥补了战场损失,还能同时满足国外客户(如阿尔及利亚)的订单需求。这与西方媒体早期预测的“俄罗斯军工即将崩溃”形成了鲜明对比。
更让西方军事专家感到尴尬的是对比数据。美国政府的问责局报告显示,美军F-35机队的可用率长期低于55%,且软件问题频发。而俄军的Su-34机队在高强度实战环境下,仍然保持了惊人的出勤率。
当然,这种对比需要考虑不同环境,军是在和平条件下训练,而俄军是在实战中运营。但即便如此,Su-34展现的可靠性和出动强度,仍然挑战了许多西方分析家的预设观点。
对乌克兰而言,这些滑翔炸弹已成为难以应对的威胁。这些炸弹价格相对低廉(每枚成本约2-3万美元),但拦截它们却需要消耗价值数百万美元的防空导弹。这种不对称消耗让乌克兰的防空系统不堪重负。
更重要的是,俄军战机现在可以在乌军大多数防空系统的射程外投弹,使得乌军很难对载机进行有效打击。这种战术上的优势,正在转化为战场上的主动。
俄军空中作战体系展现的几个特点值得关注:
强调经济性,使用相对便宜的滑翔套件改造传统铁炸弹,实现高效费比打击;
维持高强度,通过轮班制和高效后勤,保持持续作战压力;
注重生存性,在安全距离外投弹,降低战损率;
快速补充,军工体系能够及时补充损失,甚至扩大规模。
这场持续的高强度空中打击,不仅体现了俄罗斯航空太空军的作战能力,也反映了整个俄罗斯国防工业的韧性。在西方连续多轮制裁下,俄罗斯仍然能够维持甚至扩大其航空兵器的生产,这本身就打破了战前的许多预测。
俄军在乌克兰上空的作战经验,很可能重新定义未来冲突中空中力量的使用方式。它展示了一种不同于美军“高科技、高成本”模式的作战思路,通过适中技术水平的武器平台,配以经济实用的精确制导弹药,实现持续的高强度打击。
这种模式可能特别适合大规模持久冲突,也为其他中等军事强国提供了新的思路。毕竟,不是每个国家都能负担得起数千架F-35,但许多国家却可能借鉴这种将传统平台与现代制导技术结合的作战方式。
随着俄军继续扩大Su-34机队并提高生产效率,乌克兰战场上的空中压力很可能还会持续增加。而对西方分析家来说,或许需要重新评估俄罗斯军事工业的真实能力和韧性。#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军机处留级大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