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用仿真地貌还原远古冰川的气息、用岩石展厅讲述古人狩猎的故事、用本土乐队歌唱美好生活的日常……这样的文化创新场景正在景区、街区蓬勃涌现。“文化+”以融合之势,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上山游湖进草原,赏舞听歌逛展馆——布尔津旅游热,最热的是“文化味儿”!
用仿真地貌还原远古冰川的气息、用岩石展厅讲述古人狩猎的故事、用本土乐队歌唱美好生活的日常……这样的文化创新场景正在景区、街区蓬勃涌现。“文化+”以融合之势,跑出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
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赛事去旅行、跟着影视去旅行……当文化元素在布尔津县引燃时,旅游经济的火花持续绽放。
作为额河美食地标之一的河堤夜市,吸引着万千游客前来品尝额河烤鱼;作为电视剧《我的阿勒泰》取景地之一的禾木,吸引着撒贝宁、甄子丹等诸多知名主持和影视明星陆续打卡;今年夏天举办的2025年中国花样滑冰俱乐部联赛第三站•阿勒泰站赛事,吸引着全国各地的冰上运动爱好者争相奔赴。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文化为布尔津县的旅游市场注入新鲜活力。
随着旅游市场的人气指数不断上升,”文化+旅游”的复合生态链也在同步完善。
5A级景区里的平价超市、旅游街区里的“小份菜”、运动赛场上的志愿服务等便民措施贯穿四季。
游客本想“留一下”,却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留一夏”“留一秋”“留一冬”。
文化价值的思维方式,开拓了旅游产业新路径,让一些颇具内涵的路线火了起来。
隐于深山的禾木凭借“乡愁”文化,成为众人共认的“诗与远方”;七彩河休闲旅游度假区呈现出的童话风情,让游客领略了“童话布尔津”的魅力。
山水相逢处,文化共潮生。
科技赋能,文化焕新
远古的“冰川”散发着凌冽的凉意,不远处的“雪豹”昂首凝视。以“沉浸式自然史诗”为设计理念打造的喀纳斯自然博物馆已成为游客了解当地生态文化的“必选项”。
封存于历史长河的往事,在新质生产力的作用下,经科技赋能,构建出更多文化产品,实现了游客与时空之间的近距离互动。
村庄的绣娘们运用电脑软件生成设计纹样,为作品搭上数字指纹,再通过直播间将绣品卖过全国各地——当传统文化资源插上科技翅膀,产业新模式、消费新体验不断涌现,激活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布尔津县技工学校开设的“微导游”培训课堂上,授课老师借助VR模拟技术,让学员们置身于情景中,更直观的了解家乡的旅游资源,掌握服务的礼仪要求。
“文化+科技”让传统文化“老树开新花”,更多的文化新业态纷至沓来。5G、云计算、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等新技术,为内容生产、消费场景重塑了广阔空间。
文化惠民,润物无声
无论春夏秋冬,都有游客从四面八方而来。他们欣赏布尔津的日与夜、晴与雨、闹与静,甚至已把他乡作故乡。
早在中俄老码头风情街、七彩河休闲旅游度假区等景区的运营之初,就一直免费昼夜开放。
不仅如此,当地还在这些景区打造了喀纳斯塔桥、童话人物雕塑等文化景观。
入夜后,河畔边的灯光秀熠熠生辉、街区里的文艺演出热闹非凡……眼前所见,皆为“主客共享”。
目前,布尔津县规划出美术馆、博物馆、图书馆等,布局了农家书屋、景区书吧、文化驿站等,城乡群众共同领略文化之美。
听,马蹄乐队的歌声唱出了最美的风景;看,群众“村晚”的舞台涌动着自信的光芒。文化的滋养,孕育和激发出愈发强劲的发展活力。
布尔津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党组书记武雷说:“我们会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文化+’开启无限可能。通过‘文化+乡村振兴’‘文化+非遗展示’等诸多领域的跨界融合,滋养出一个生机勃勃的布尔津。”
在布尔津的旅途上,文化是如此生动鲜活,如此触手可达。
( 文/黄鸟 米列)
来源:You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