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非遗百科|第1期:揭秘“哭”唱民歌、洪拳秘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9 03:40 1

摘要:东海嫁历史悠久,至今 600多年。东海嫁内涵丰富。其内容大致涵盖14个门类,包括男女爱情、人伦孝道、革命斗争等;表达方式有叙事、抒情、讽喻、颂扬等;表达风格有粗犷奔放、委婉柔情、朴实淳厚等。

近日

湛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了

《湛江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

湛江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

文件中

27 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被列为湛江市第九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名录

一起来看看有哪些

↓↓↓

东海嫁

东海嫁诞生于

雷州半岛东侧的东海岛

是方言东海话民歌

是我国唯一以“哭”为唱

以“悲”为美,以“有我之境”诉情的

民歌体文学

东海嫁历史悠久,至今 600多年。东海嫁内涵丰富。其内容大致涵盖14个门类,包括男女爱情、人伦孝道、革命斗争等;表达方式有叙事、抒情、讽喻、颂扬等;表达风格有粗犷奔放、委婉柔情、朴实淳厚等。

《东海嫁》集成出版后

收获社会积极评价

近年来,利用东海嫁这种文学样式

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获得重视和支持

洪拳(吴川洪拳)

洪拳的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康熙年间

在20世纪40年代

郑楷书将粤西洪拳传播到吴川庄艮

2016年2月,林伟惠接管庄艮聚英堂

继承和发扬了粤西洪拳精髓

至今,前来求学的弟子众多

吴川洪拳主要由拳术和器械组成。拳术有龙、蛇、虎、豹、鹤五大形等;器械有大关刀、马叉、七星棍(双头夹单枝)等。

吴川洪拳技击要点主要有沉肘护要害,身移手随变;逢推必带,遇拉随进,四顾前后左右,应变上中下势;出击取短矩,直线宜快速,准狠能制胜等。

湛江傩舞面具

湛江傩文化的传承与展现

离不开傩舞面具

傩服及舞傩道具等元素

共同构筑了傩文化独特且丰富的内涵

湛江傩舞面具造型独特、材质丰富(木质、橹罟质、牛皮质),是原始图腾的再现,更是祛灾纳祥、祈福求安的精神寄托,见证了从神灵崇拜到娱神、娱人的文化演变,凝聚了世代民众的审美情趣,还承载着雷州半岛人民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此外,湛江傩舞面具的分布广泛

主要集中于麻章区、雷州市和吴川市

雷州石雕

雷州石雕历史悠久

早在四五千年之前的新石器时代

雷州石雕技艺就已初具雏形

雷州石雕是一种以雷州玄武岩为原材料,紧密结合雷州人民生产生活和文化习俗,并结合相关技艺使石材形成具体形态的民间工艺。

雷州石雕讲究因材“施刀”,创作手法多种多样,圆、浮、透、线、沉、影等多种雕法并存。

雷州石雕工序主要包括六个环节:选材、勾勒轮廓、去除边角、整理造型、精雕细刻、打磨。

彩扎(遂溪花灯)

遂溪花灯,历史悠久

是湛江地区保存得较完整的

最原始的农耕文化形式之一

彩扎(遂溪花灯)是一门综合艺术,其制作过程一般包括构扎胚、裱糊、装饰几个环节。花灯以竹篾为骨,以宣纸为面,以祝语为表,以烛火为心,纯手工制作,融合了中国书画技法、剪纸技法、编制技法、裱糊技法等,制作精巧。

彩扎(遂溪花灯)主要集中在遂溪县遂城镇四九管区朗村、黄略镇部分村庄。彩扎技艺多是从祖上传下,从业者不多,以家族传承为主,呈群体传承状态。从业者利用下半年秋冬农闲时节进行花灯扎作生产,品种有纱灯和走马灯。

接下来,将聚焦本批市级非遗项目

来源:湛江旅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