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一季度,国内挖掘机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差异化图景。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1-3月挖掘机累计销量达61372台,同比增长22.83%,其中国内市场销量36562台,增幅高达38.25%,迎来近四年最强开局。
2025年一季度,国内挖掘机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差异化图景。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统计,1-3月挖掘机累计销量达61372台,同比增长22.83%,其中国内市场销量36562台,增幅高达38.25%,迎来近四年最强开局。
/// CONSTRUCTION MACHINERY
文 | 今日工程机械 闫晗
本文约2600字,阅读时长约8分钟
然而在产业链中下游,代理商群体的生存状态却未同步同幅改善——部分区域代理商陷入“量增利减”的困境,小型挖掘机的市场发展状况成为关键诱因。这个占据国内挖掘机市场超70%销量的细分品类,正经历着被视之为“鸡肋”般的发展阵痛。
01 占比攀升:解构小挖市场的增长密码
中国小挖市场的崛起是多重因素共振的结果。从2021年的60%到2025年第一季度的78%,小挖销量占国内市场比重的持续攀升,本质上是工程机械行业对中国市场独特需求的精准响应。
其一是替代劳动力需求增加。伴随着中国老龄化加剧,建筑工人数量增速下滑,小型挖掘机的高效性(一台6吨小挖可替代数十劳动力)成为替代人工的重要选择。
其二是改扩建需求激增,小挖的工况适应性更加匹配,应用场景拓展和需求更为多样化。市政工程、园林绿化、农田水利等改扩建领域的小型化施工场景增加,小挖的灵活性和搭配多种属具的多功能性(如破碎、钻孔、起吊等)满足了狭窄空间作业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近两年国家重点投入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也激增了一大批对于中小挖的需求。
其三是小挖在经历过去三年惨烈的价格战之后,价格已经几乎到底,采购价格便宜,和买辆普通的家用乘用车差不多,而且还能够赚钱,又不用担心残值因为后续更严重的价格战大幅缩水,所以客户更愿意采购新机。
其四是随着技术进步和供应链成本的降低,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外资品牌的小型挖掘机的性价比均不断提升,能够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
02 价格波动:从触底到企稳的演变路径
小挖价格经历了从下行到企稳的演变变化。2020-2023年,行业价格战导致小挖均价逐步下探,年度降幅一度超过了10%。即便是在非道路排放切换国四排放标准的时间点上,小挖的价格上涨也仅维持了一个季度。
小挖价格稳中有降的演变有多方面原因。一方面,国产品牌的崛起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使得市场竞争更加充分,价格逐渐回归合理区间;另一方面,规模化生产和零部件国产化率的提高,降低了生产成本,也为价格空间的变化提供了支撑;还有一个最重要原因就是惨烈的内卷竞争。
2022年到2023年的部分月份,有近90%的渠道代理商在销售小挖时,是价格倒挂的,也就是说实际的销售价格要低于进价,即便是将最终达成的占有率返利等补贴因素计算进去,多数代理商在销售小挖时也是卖一台亏一台。部分品牌甚至以低于成本价15%的“自杀式定价”抢占份额。
转机出现在2024年下半年。在长期的价格倒挂和失血之后,开始有一些代理商乃至制造商放弃了对于小挖销量的执念,在保持住价格体系的前提下,“能卖则卖,不能卖就不卖”。在一线市场中,随着这部分代理商不参与“囚徒博弈”之后,小挖的市场竞争趋缓,价格开始逐步企稳,从2024年第四季度到2025年前两月,部分市场的小挖价格在部分月份出现了小幅上涨。
当然,小挖价格企稳上涨还与2024年至今的市场需求回暖相关,小挖是挖掘机类别中率先实现回暖并拉动市场增长的产品。长期来看,越来越多的工程机械企业意识到“赔本赚吆喝”难持续,开始聚焦价值竞争。
03 倒挂与共享租赁模式的争议:市场结构性矛盾显现
尽管市场整体回暖,小挖领域仍存在结构性的倒挂风险。2025年3月到4月,我们再次观察到了小挖在一些市场价格的环比下行。特别是在部分市场中,共享租赁模式的兴起放大了小型挖掘机的市场销量,也同样拉低了市场终端的小挖销售价格和租赁台班价格。
在共享租赁模式下,用户可以根据实际需求灵活租赁挖掘机,无需承担高额的设备购置费用和维护成本,这使得小型挖掘机的应用场景更加广泛。同时,租赁商通过规模化运营和专业化的管理,能够实现设备的高效调配和成本控制,进一步推动了挖掘机租赁市场的发展。
共享租赁模式虽然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还为代理商和租赁商带来了新的业务增长点,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市场生态的扭曲。由于小挖价格水平线的降低、对于残值保障的疑虑、未来小挖租赁市场的扰动,这些担忧让“共享租赁模式”颇受国内工程机械行业各方争议。
此外,部分租赁商为控制成本,采购简配机型,导致设备故障率上升,设备残值率降低,甚至影响到了部分制造商品牌的口碑。租赁价格体系也受冲击:某区域6吨小挖的租赁台班费从2023年的300元/小时压降至2025年的220元/小时,倒逼新机售价同步下行,形成“租赁低价→新机降价→利润侵蚀”的恶性循环。
04 隐忧与破局:从规模竞争到价值重构
小挖市场的可持续发展,亟待突破“低端内卷”的枷锁。从长期来看,小挖市场的乱象很难持续,特别是价格倒挂现象,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和用户对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的重视,价格将逐渐回归理性。过度竞争导致小挖利润率的下降,导致行业价值链上下游几乎没有赢家,无论是代理商、制造商还是供应商,对于用户来说,也会遭遇设备残值的损失和盈利能力的影响。
本质上来说,当前小挖市场的发展面临三重挑战:技术同质化导致高端市场缺位(欧美小微挖市场中,中国品牌占有率较低);价格战透支品牌价值(不断的降价会导致客户对于国产品牌小挖的认可度降低);租赁模式监管缺失可能会引发市场混乱。
破局之路在于构建“技术+服务+生态”的价值三角:技术端推动电动化与智能化突破,特别是三一、徐工、柳工等部分品牌的电动小挖已经实现量产和销售,电动化的差异化技术正在打开高端市场空间。服务端:建立全生命周期价值体系,提供更高附加值的质保服务,叠加二手机认证体系,从单纯价格竞争转向服务溢价。生态端:规范销售与租赁市场的竞争秩序,引导良性竞争。
小挖市场的“鸡肋”争议,本质是规模扩张与价值创造的阶段性矛盾。当国内市场占比逼近80%,当海外市场呈现多元化需求(如欧美市场对电动和智能小微工程机械设备的需求增加),小挖早已不是简单的“市场补充”,而是检验中国工程机械产业升级的试金石。
从短期看,需要企业克制规模冲动,拒绝“涸泽而渔”的价格战;从长期看,必须通过技术创新突破欧美市场的“绿色壁垒”与“智能门槛”。
当小挖真正实现从“性价比优势”到“技术价值优势”的跨越,这个目前的“鸡肋品类”,终将成为中国工程机械全球化征程的重要支点。在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上,小挖市场的破局之道,或许就藏在对“规模与价值”、“当下与未来”的理性思考中。
调研
2024年四季度代理商发展状况调研报告
3月流通领域市场监测丨 1月 丨 2月 丨4月
5月 丨 6月 丨 7月丨 8月丨 9月 丨 10月 丨11月丨12月
数据
1月 丨 2月 丨 3月丨 4月 丨 5月 丨6月
7月 丨 8月 丨 9月 丨10月 丨 11月 丨12月
重大项目
2025年1-2月全国重大项目汇总
2024年7-12月全国重大项目汇总
卓众工程机械传媒机构
来源:今日工程机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