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中模拟卷四【考试范围:第1—11课】可下载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9 00:39 1

摘要: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1.隋朝开国皇帝杨坚是全世界公认的明君,在位期间大有作为。他的主要功绩是

A.创立科举制 B.开通运河 C.统一全国 D.创立殿试

2.2.《隋书·裴矩传》载:“帝令都下大戏。征四方奇技异艺,陈于端门街,衣锦绮,珥金翠者,以十数万。又令三市店肆皆设帷帐,盛列酒食,遣掌蕃率蛮夷与民贸易。蛮夷嗟叹,谓中国为神仙。”这反映出隋朝

A.繁荣开放的时代风貌 B.重农抑商有所松动

C.悠闲雅致的市井生活 D.民族关系和谐稳定

3.3.隋朝于6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导致隋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A.自然灾害严重 B.统治十分残暴

C.外戚、宦官专权 D.土地兼并严重

4.4.唐太宗的昭陵刻有李世民在建唐过程中所骑六匹骏马的雕像,均雄劲有力。武则天在位期间,曾下令组织编撰《三教珠英》一书,儒、佛、道的内容都包括在其中。出土的唐三彩中,连牵马的昆仑奴都昂首向天,没有一丝卑怯的神情。这说明了唐朝的社会风气

A.兼容并包,崇文抑武 B.昂扬进取,积极向上

C.尚武轻文,民族压迫 D.男女平等,思想开放

5.5.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长官品高位尊,皆为宰相。唐太宗时,却赐品级较低的官员以宰相名号,让他们参加宰相会议,共商国是。此举意在

A.提高行政效率 B.扩大统治基础

C.加强宰相权力 D.强化君主专制

6.6.《洛阳伽蓝记》中记载唐朝妇女“其俗妇人襦衫束带,乘马驰走,与丈夫无异。”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这些现象反映了唐朝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妇女地位高于男性

C.经济的繁荣 D.文学艺术的兴盛

7.7.我国自古强调“农为邦本,本国固邦宁”下面四幅图中出现在唐朝并推动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农业工具是

8.8.下表是唐朝某一时期的人口变化。这一变化说明此时

年份 户数 人口 754 约907万户 约5288万人 764 约293万户 约1692万人

A.中央集权有所强化 B.北方局势更为动荡

C.民众生活环境恶化 D.唐朝统治基本瓦解

9.9.“史论结合、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唐朝时期,周边亚洲国家与中国在语言文字、思想意识、社会组织、物质文明方面联成一体,形成一个以中国为文化源的中华文化圈。能为这一观点提供论据的史实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江南地区开发

C.鉴真东渡日本 D.文城公主入藏

10.10.下面两图所示人物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这体现出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高度繁荣,共享太平 B.世界领先,求同存异

C.对外开放,双向交流 D.源远流长,泽被东西

11.11.唐政府曾广泛吸收社会人士参与历法编制工作,如著名的天文学家僧一行,就曾主持编制过《大衍历》,并且负责制造了不少天文仪器。这体现出

A.科学技术服务社会生产 B.中国天文技术领先于世界

C.国家力量推动科技发展 D.政府加强了对文化的控制

12.12.在我国古代,德才兼备的人通常被成为“圣人”。 “诗圣”指的是

A.李白 B.白居易 C.杜牧 D.杜甫

13.13.下列作品能够体现唐朝书画创作成就斐然的有

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14.14.宋朝庆历以后,财政每年都入不敷出;到熙宁、元丰年间(宋神宗在位时期)却出现了“中外府库,无不充沛,小邑所积钱米亦不减二十万”的景象。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

A.王安石变法 B.崇文抑武政策 C.澶渊之盟 D.设立转运使

15.15.苏辙评价王安石变法中的募役法时说:“繁重的徭役对于百姓来说如同战火带来的危害,它创立之后就再也没有这样的隐患了。”据此可知,苏辙认为募役法的实施

A.增加了政府收入 B.减轻了百姓负担

C.增强了军事力量 D.促进了农业发展

16.16.观察下图的货币样式,结合这一时期的历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北宋采取崇文抑武的治国政策 B.各民族之间在更大范围内交融

C.北宋海外贸易规模超过前代 D.北宋结束了长时间政权分立的局面

17.17.中华民族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各民族之间有分有和,不断交融与碰撞。两宋时期,曾出现了宋与辽、西夏、金几个政权并立的局面。下列能正确反映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是

18.18.岳飞是南宋杰出的军队统帅。他治军赏罚分明,以身作则,他率领的部队“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说明“岳家军”

A.取得了郾城大捷 B.纪律严明

C.受到民众的拥护 D.作战勇敢

19.19.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主要的历史贡献包括

①统一蒙古草原 ②定都大都 ③建立蒙古政权 ④统一全国

A.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

20.20.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哪些是历史史实,哪些是观点。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表述的是

A.10世纪初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

B.元昊仿效唐宋制度,订立官制。

C.忽必烈接受汉族儒臣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

D.元灭南宋,奠定了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二、 辨析改错(共8分)

21.21. 国家的建立和衰亡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个过程。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 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 589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大兴。

改正:

(2) 隋文帝时,进士科的创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改正:

(3) 626年,李世民即位,开创封建社会的盛世,史称“开元盛世”。

改正:

(4) 元朝时,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盛况,并形成了一个新民族——回回。

改正: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36分)

22.22.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一直是社会发展的主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

【和同一家】

材料一:贞观十五年,太宗以文成公主妻之,令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主婚,持节送公主于吐蕃。

——刘晌《旧唐书》

(1)请说出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 (2分) 请说明这一史实从侧面体现了唐朝实施的民族政策是什么。 (2分)

材料二:

(2)写出图一中建立A政权的民族。 (2分) 写出图二中的B、C两个政权在当时达成了的边界协议内容。 (2分)

【走向统一】

材料三:

(3)元朝形势图中D地为哪一中央机构辖地? (2分) 元朝对这一地的管辖有什么重大意义? (2分) 从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角度,分析图三局面的实现有什么重要意义。 (2分)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历史上推动民族交融的主要因素。 (4分)

23.23.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璀明珠,从中可感受文学魅力,览历史胜景。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8分)

【文学览胜一:唐诗一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唐朝诗人创作了大量诗歌,谱写了丝路明珠长安的繁华。俯嗽长安城,“百千家似国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街市上,熙熙攘,“水门向晚茶商闹,桥市通肯酒客行”。在唐朝的宫殿上,“万国衣冠拜冤旅(借指皇帝)”。考试吸引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喧喧车马欲朝天,人探东堂榜已想”。妇女引领着时尚,“女为胡妇学胡妆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据《以诗证史一从唐诗看唐都长安的繁华》

【文学览胜二:宋词一长忆钱塘,不是人寰是天上】

杭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唐代已“户口日益增”“开肆三万室”,至”宋代更为东南繁华之最,“衣冠毕会,商贾云集”。柳永词称“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参差十万人家”,潘词云“万家掩映翠微间”。

——据《宋诗歌所反映的宋朝城市市场分析》

【文学览胜三:元曲—四围锦绣繁华地,车马喧天闹起】

自然条件优越山人南山带来芹办力元朝建立后,丝绸之路更加通畅,东西交往频繁。马致远在散曲中赞美:“至治统治者付华夷,正堂堂大元朝世…小国土尽来朝”。贯云石也在散曲中唱道:“江山富,劳动民的天下总欣伏…大元至大古今无·”。清代魏源说:“元有天下,其疆域之,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据《元曲的人文精神与文化启示》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长安为例,归纳唐朝繁盛的表现。 (4分)

(2)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杭州在唐宋时期的发展盛况。 (4分) 简要分析其在宋代成为“东南繁华之最”的原因。 (4分)

(3)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举一史实说明元朝疆域“过于汉唐”。 (2分) 并结合所学,指出元朝在该地如何行使管辖权的。 (4分)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24.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6分)

材料

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1)观图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A、B、C、D处场所的名称,概括长安城的特点。 (6分) 并分析长安城能够成为国际大都市的原因。 (4分)

(2)2024年9月20日至24日,第八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在陕西省西安市(古代称长安)举办。请你为来访的嘉宾撰写一份关于唐朝长安城的推介词,帮助嘉宾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0字左右。) (6分)

扫码下载源文件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B B D A C B C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D A B B D B D D

二、 辨析改错(共8分)

21. (8分)

(1)【×】(1分) “589年”改为“581年” ;(1分)

(2)【×】(1分) “隋文帝”改为“隋炀帝” ;(1分)

(3)【×】(1分) “开元盛世”改为“贞观之治” ;(1分)

(4)【√】(2分)。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2小题,共36分)

22. (18分)

(1)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2分) 开明的民族政策。 (2分)

(2)契丹族。 (2分) 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分界限。 (2分)

(3)宣政院。 (2分) 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2分)

意义:进一步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2分)

(4)统治者的改革和政策的推动;各民族之间的战争;各民族之间的和平交往等 (4分,任答2点即可)

23. (18分)

(1)表现:经济高度繁荣,文化高度发达,商业十分繁华,中外交流频繁,社会风气开放,文学艺术灿烂辉煌,等等。 (4分,任答2点即可)

(2)盛况: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商业繁盛,人口众多,等等。 (4分,任答2点即可)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农业、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等等。 (4分,任答2点即可)

(3)史实:元朝时,西藏正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下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2分)

方式: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统辖,掌管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在当地设置地方机构,任命官员征收赋税,屯驻军队,实行充分和有效的管理。 (4分,任答2点即可)

四、活动与探究(16分)

24. (16分)

(1)A:宫城;B:皇城;C:西市;D:东市。 (4分) 特点:规模宏伟;规划井然有序。 (2分)

原因: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唐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对世界各国具有强大的吸引力。 (4分,任答2点即可)

(2)示例:唐朝长安城。

唐朝都城长安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城中有东、西两市,是主要的商业区,这里商铺林立;城内所建100多个坊,坊是居民区,居住人口达百万。当时,国内各地各族和各国的商人、使者、艺人、学子、僧侣、工匠等云集长安。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也是闻名中外的国际大都市。 (6分)

来源:真诚百灵鸟0Xqw2h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