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日,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了4起避险避灾典型案例,其中甘孜州3起。这3起案例于八月中下旬分别发生在雅江、得荣、德格三县,均为泥石流灾害,因提前转移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
川观新闻记者 宁蕖
近日,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了4起避险避灾典型案例,其中甘孜州3起。这3起案例于八月中下旬分别发生在雅江、得荣、德格三县,均为泥石流灾害,因提前转移避险,未造成人员伤亡。
泥石流来临前,他们都做对了什么?
半小时左右
受威胁群众完成撤离
“不好,水变浑了,危险!”
8月12日18时10分,得荣县日雨镇因都三村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次村降错发现村里的一条山沟中,水正在变得越来越浑浊。次村降错敏锐地意识到泥石流正在袭来,他在将情况上报的同时,迅速开始组织周边群众转移。
接报后,日雨镇政府组织了更多力量投入转移工作,确保不漏一户一人。仅用不到半个小时,受威胁群众就被转移到了安全地带。
一个多小时后,泥石流顺着山沟倾泻而下,农田受灾25.8亩,群众房屋受损两间。“还好我们撤离及时,不然后果简直不敢想。”村民尼玛告诉记者,家里只有围墙轻微受损,“已经是万幸了。”
泥石流导致农田受灾
相似的一幕也发生在德格和雅江,同样用时半小时左右,两地就转移了所有受威胁的群众。
快速的转移,依靠的不仅是自下而上的报送。就在次村降错发现沟里的水“不对劲”的前一小时,他就接到了来自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预警短信,根据短信内容,他对重点区域开展了巡查,结合沟水的异常,他才果断作出了反应。
“当天,州县两级气象台都发布了气象预警,我们组织了应急、农水、自规、气象、交通、文旅等部门进行综合研判后,通过微信、电话、短信、应急广播等多渠道将预警信息传递到了‘最后一公里’。”得荣县当日县级带班领导魏国权介绍。
得荣县日雨镇开展清淤工作
德格和雅江同样采用“自上而下调度+自下而上报送”联动模式。在三场泥石流灾害中,三地共转移群众438人,除部分道路、房屋、农田等受损外,未造成人员伤亡。
提前三小时
气象台发布“短临预警”
“受对流云团影响,预计未来3小时,我县呷拉镇等乡镇将出现强对流天气,局地小时降水将达10毫米以上,并可能伴有阵性大风和雷电活动。”8月19日16时13分,雅江县气象台发布“强对流短时临近天气预报”。两小时后,呷拉镇脚泥堡村白姑组突发强降雨,密石沟地质灾害点发生泥石流灾害。
雅江县呷拉镇脚泥堡村道路被淹
“‘短临预警’是我们能快速组织转移的一个关键,接到预警后,我们迅速将预警信息传达至各村、组、户、各施工单位、工棚、工地,做好了人员转移避险准备。”呷拉镇镇长泽仁汪姆告诉记者,相比以往的中长期预报,“短临预警”更精确和及时,能直接服务于临时决策。
此次受表扬的3起避灾避险案例中,提前3小时的“短临预警”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预警时间如果过短,可能导致应急响应来不及;时间过长,就可能因天气变化导致信息不准,3小时左右的时长,是兼顾‘准确性’和‘实用性’的黄金预警时段。”雅江县气象台台长许志强告诉记者,近年来,雅江县气象台依靠天气雷达、气象卫星、地面观测站等设备,提高对强降雨等突发性灾害的精确预报能力,目前常态化开展短临预警。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自然灾害综合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短临预报预警能力,同时强化预警响应联动,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应急管理能力。”甘孜州应急管理局风险监测与综合减灾科科长吴秀全表示。
甘孜州应急管理局供图
来源:川观新闻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