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气候传播论坛在清华举行,专家学者共议传播在气候治理中的力量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9-22 20:24 1

摘要:9月21日,“2025清华大学全球气候传播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主题为“传播如何塑造气候未来:连接·赋能·转型”。活动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办,清华大学绿色大学办公室协办,能源基金会支持。来自国际组织、学界、媒体与产业界的嘉宾围

9月21日,“2025清华大学全球气候传播论坛”在清华大学举办,主题为“传播如何塑造气候未来:连接·赋能·转型”。活动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办,清华大学绿色大学办公室协办,能源基金会支持。来自国际组织、学界、媒体与产业界的嘉宾围绕气候挑战、全球治理与文化叙事开展交流,探讨如何通过传播推动双碳目标和可持续发展落实为政策与行动。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杨斌在致辞中回顾了清华大学在绿色技术与公共传播上的探索。他强调,应该以多学科合力把传播的力量转化为绿色转型的现实动能,并关注媒介生态的新变化,呼吁拓展高质量知识供给。能源基金会代表王志高提出“六个方面”的传播任务:讲清“怎么做”、讲清“协同效应”、关注“人”、塑造共同愿景、点燃创新、转化为行动,他认为,有效的传播既能凝聚共识,也能激励行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周庆安表示,应对气候变化是科学与传播的双重挑战,当前亟需将气候议题转化为公众可理解的故事。

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杨斌在论坛中致辞(清华大学供图)

在主旨发言环节,国际著名气候学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及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陈德亮指出:在外部不确定性上升与冲突加剧的大背景下,科学界应在全球气候治理当中发挥更积极作用,包括致力于构建全球共识、提供决策依据、开展风险评估,并强调气候科学传播的重要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驻华代表白雅婷呼吁各国提出更具雄心的国家自主贡献,加强包容性的气候融资,并肯定中国在清洁能源部署和区域合作中的作用。中国气象局二十四节气重点开放实验室主任宋英杰以二十四节气为例展示中国古典智慧的现代转化,主张用“共通的时间语言”与“可视化的物候表达”来加强跨文化沟通。

国际著名⽓候学家陈德亮院士在论坛中发言(清华大学供图)

圆桌讨论以“从故事到解决方案:传播如何推动全球气候行动”为主线,中外嘉宾共同探讨了国际气候合作的现实挑战,以及媒介叙事如何通过理解全球受众、案例化传播、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等方式来推动气候变化合作与治理的经验。两场分论坛则聚焦“新信源·新声音”和“故事的力量:驱动行业与城市转型”,两场分论坛则聚焦“新信源·新声音”和“故事的力量:驱动行业与城市转型”,展示了绿色纪录片、青年气候领袖、地方低碳转型等案例,强调以“找故事—用故事—系统性叙事”推动气候传播。论坛同期还介绍了清华在低碳校园建设中的阶段性实践。

清华大学气候传播与风险治理研究中心主任曾繁旭表示,中心将持续推出研究产品,开展能力建设计划,联合多方伙伴打造长期气候传播生态,助力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并推动全球气候治理。

来源:中国日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