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棉衫”,时间就像调皮的精灵,悄无声息地溜走,转眼间,明天凌晨2点19分04秒,秋分这个带着独特韵味的节气就要闪亮登场啦!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棉衫”,时间就像调皮的精灵,悄无声息地溜走,转眼间,明天凌晨2点19分04秒,秋分这个带着独特韵味的节气就要闪亮登场啦!
它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第十六个“小明星”,也是秋天的第四位“使者”,“分”这个字,就像一把精准的尺子,意味着秋天已经走过了一半的路程。
秋分一到,昼夜就玩起了“换岗游戏”,白昼渐渐变短,黑夜慢慢拉长。北半球接收到的太阳热量明显减少,天气就像坐上了滑梯,明显转凉,昼夜温差也像吹了气的气球,进一步变大。
老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不过到了秋分,可不能再盲目“冻”啦,得跟着天气的节奏,合理增减衣服,晚上睡觉盖好被子,不然感冒这个“小怪兽”可就会找上门咯。
在古代,秋分这天可是个重要的日子,因为寒暑交替、阴阳平分,阴气慢慢旺盛,阳气渐渐衰减,人们会祭拜月亮。
古人对天象那可是崇拜得五体投地,他们希望通过祭拜月亮,让老天爷保佑风调雨顺、心想事成。
但秋分交节的时间不一定在十五,圆月就像个害羞的小姑娘,不一定露面,祭月没了圆月相伴,总觉得少了点啥,挺扫兴的。
于是,慢慢的,祭月时间就挪到了八月十五,正好是仲秋的一半,中秋节就这么诞生啦,可以说中秋节是从上古时期的秋分祭月演变而来的呢。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记载着:“秋分,八月中”,它是农历八月份的“中气”。一般情况下,秋分交节在农历八月中旬,不过农历和阳历置闰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会互相影响,导致每年秋分交节的农历时间差别很大。
就拿今年来说,是闰六月,秋分交节时间提前到了农历八月初二,妥妥的“早秋分”。老话说“早秋分冷嗖嗖,晚秋分热死牛”,今年“早秋分”,按照老祖宗的经验,冷天可能会像个急性子,早早地就来啦,咱们可得提前做好防寒保暖的准备哟。
秋分一到,我国大部分地区就进入了秋收、秋耕、秋播的“三秋”大忙时节,就像一场紧张又刺激的“农业大作战”。农民伯伯们就像勤劳的小蜜蜂,忙着收获一年的希望。
所以啊,秋分这天的天气,就成了大家关注的焦点。农村有句老话说最怕“秋分一日雨”,这到底是啥原因呢?咱们来看看老祖宗留下的农谚怎么说。
要是秋分这天下起了雨,哪怕只是滴了几滴,老祖宗说“秋分落一滴,秋天雨连绵”,这预示着往后秋天可能会被连绵的阴雨天气“霸占”。
阴雨天多了,可就麻烦啦!已经成熟的粮食作物就像一群调皮的孩子,容易倒伏,甚至还会发芽、长霉,产量和品质就像坐了过山车,直线下降。
要是农作物还没成熟,连续的阴雨就像个“小恶魔”,降低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粮食作物的籽粒就会瘦巴巴的,不饱满。
而且,秋收进度受影响,秋耕和秋播也得跟着“受牵连”。要是播种晚了,作物越冬能力就会变弱,来年小春作物高产的梦想可能就要泡汤啦。
还有一句农谚“秋分雨淋淋,秋雨淋到冬”,意思就是秋分下雨,往后一直到冬天都可能是秋雨绵绵的天气。
秋分时正常气候已经比较干燥了,这时候下雨,说明北方冷空气和南方暖空气都特别活跃,就像两个调皮的孩子在打架,容易引发持续的阴雨天气。
“一场秋雨一场寒,十场秋雨穿上棉”,秋天雨水多,气温就会像跳水运动员一样,越来越低,冷天会早早地来报到。
这对晚熟作物来说,可就是个“大灾难”啦,像晚稻就可能因为生长积温不够,空壳率大大增加,产量也会受到影响。
不过,要是秋分这天是个大晴天,那情况就不一样啦。“秋分出日头,旱到九月底”,老祖宗说这预示着往后很长时间都会是少雨的天气,晴天会像忠诚的小伙伴一样,一直陪伴着我们,这种干旱少雨的天气会持续到九月结束。
秋天对应农历七月、八月、九月,“九月底”差不多就到冬天啦。秋分后雨水少,对秋收作物的收割、运输和晾晒来说,就像遇到了大救星,非常有利。
而且秋耕秋播也能顺利进行,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可是有很大帮助的呢。“秋分太阳笑,晒谷不用簟”,要是秋分当天阳光灿烂,往后天气都会以晴天为主,稻谷晾晒就不用担心被雨淋,连竹簟都不用拿出来挡雨啦,多省心呐!
还有“秋分露水大,八月雨难寻”,露水大说明昼夜温差大,夜晚晴朗少云,热量容易向空中辐射,就容易形成露水,这也间接表明天气晴朗,八月雨水就会比较少。
秋分是晴天,也说明副热带高压这个“大块头”势力还比较强,在它的控制下,容易出现晴朗少云的天气,炎热的天气可能还会“赖着不走”呢。
这么看来,根据老祖宗的经验,秋分的天气就像一个神奇的“预言家”,会影响秋天的旱涝情况。
秋分是晴天,往后晴天就会比较多;要是秋分下雨,往后降雨可能就会频繁光顾,这对农事生产来说,影响可大啦!所以民间才会有最怕“秋分一日雨”的说法。
明天就是秋分啦,你那里是阳光明媚,还是细雨纷纷呢?是像被火炉烤着一样炎热,还是已经感受到了丝丝凉意呢?不妨在留言区分享分享,咱们一起聊聊这有趣的秋分天气。
来源:芹菜汤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