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校园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青少年是国家未来与民族希望。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靶向青少年群体的案件频发,“游戏账号交易诈骗”“粉丝群返利诈骗”等新型骗局层出不穷,暴露出校园安全宣传供需错配、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近日,西安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鱼斗路派
校园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阵地,青少年是国家未来与民族希望。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靶向青少年群体的案件频发,“游戏账号交易诈骗”“粉丝群返利诈骗”等新型骗局层出不穷,暴露出校园安全宣传供需错配、形式单一、效果不佳等问题。近日,西安市公安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鱼斗路派出所聚焦校园安全重点领域,开展“反诈+安全”主题宣传系列活动,以精准化施策、沉浸式传播、长效化赋能的实践,为高新分局守护校园平安、护航青少年成长提供了鲜活样本。
锚定痛点定制菜单,破解防护“供需错配”
“校园安全宣传不能‘大水漫灌’,必须找准师生的‘急难愁盼’,才能让防护措施落到实处。”鱼斗路派出所所长朱喆在活动部署会上的讲话,道出了此次宣传活动的核心逻辑。前期,鱼斗路派出所联合辖区学校开展专项调研,精准锁定三大校园安全“痛点”,即:青少年对新型电诈手段识别能力弱、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淡薄、基础安全知识普及存在缺口。
针对这些痛点,派出所宣传民警团队精心打造“安全宣传菜单”。在内容上,将反诈知识拆解为“青少年常见骗局”“个人信息保护”“反诈工具使用”三大模块,结合近期未成年人被诈骗的真实案例制作图文并茂的PPT 和漫画手册,让抽象的法律条文变成具象的警示故事;在形式上,配套准备交通安全标识卡片、灭火器实操模型等教具,兼顾“听、看、做”多维体验。这种“按需定制”的宣传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一张传单讲到底”的低效模式,实现了从“我要宣传”到“师生要学”的转变。截至目前,该“菜单”已覆盖辖区中小学、幼儿园,累计为3000余名师生及家长提供针对性安全指导,有效填补了校园安全宣传的 “空白地带”。
活化创新宣讲范式,推动防护“入脑入心
“陌生链接别乱点,免费福利是陷阱;个人信息要保密,转账之前问家长。”在鱼斗路小学四年级(2)班的教室里,社区民警李文涛编的反诈顺口溜刚一出口,就引来同学们的齐声跟读。这一幕生动的场景,正是鱼斗路派出所“沉浸式宣讲”的缩影 。为打破传统安全宣传“枯燥说教”的困境,派出所创新采用互动提问、案例剖析、趣味表达的宣讲模式,让安全知识真正“活”起来。
宣讲中,民警始终以青少年的认知习惯为出发点。用“有没有收到过免费游戏皮肤链接”的提问拉近距离,用“12 岁学生因点链接被骗 8000 元”的真实案例敲响警钟,用漫画手册展示 “游戏账号交易”“冒充老师收学费”等5类高发骗局,更将复杂的防护逻辑提炼为“不点击、不透露、不转账”的“三不原则”。这种“案例看得见、道理听得懂、口诀记得住”的宣讲方式,彻底扭转了青少年对安全宣传“没意思、不想听”的印象。
从单向灌输到双向互动,从照本宣科到故事化表达,鱼斗路派出所的沉浸式宣讲,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传递安全理念,不仅让防护知识入脑,更让安全意识入心,逐步形成了“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宣传效果。
长效健全守护机制,构建校园“共治体系”
鱼斗路派出所的校园安全宣传实践,并非孤立的基层探索,而是西安市公安局高新分局统筹推进校园安全工作的生动缩影。一直以来,高新分局始终将校园安全置于辖区平安建设的重要位置,以“校园安全无小事,师生平安大于天”为导向,统筹各派出所力量,构建“一所一策、一校一案”的精准防护模式。结合辖区校园特点开展专项调研,精准对接师生需求,避免宣传“一刀切”;同时整合分局刑侦、治安、反特等警种资源,形成“反诈+安全”的复合型宣传力量,确保校园安全宣传既覆盖全面,又重点突出。
在长效机制建设上,高新分局更着力推动校园安全从“短期行动”向“常态守护”升级。一方面,联合学校打造“校园安全宣传角”“反诈文化墙”等固定阵地,将安全知识融入校园环境;另一方面,建立“警校共治”月度会商机制,定期梳理校园安全隐患,同步开展“反诈情景剧进校园”“安全知识竞赛”等常态化活动,让安全宣传从“一阵风”变成“四季歌”。此外,分局还积极联动教育、社区、家长等多方力量,搭建公安、学校、家庭、社会的校园安全共治平台,通过家长会、社区宣传、线上推送等渠道,推动安全理念从校园延伸至家庭、辐射至社会。
从鱼斗路派出所的精准实践,到高新分局的统筹推进,每一项举措都紧扣“守护青少年成长”的核心目标,每一次创新都围绕“提升安全防护实效”的根本要求。下一步,高新分局将持续深化校园安全宣传模式创新,以更精准的施策、更沉浸的传播、更长效的机制,为辖区青少年筑起一道坚实的安全屏障,用公安力量护航每一位学子健康成长,为建设平安高新、法治高新筑牢校园基石,以实际行动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根本宗旨。
来源:健康导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