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回溯200多年的科技创新史,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科技创新会让部分行业遭受较大冲击,但却会让整体就业呈现净增长。而摩根大通认为,人工智能革命也将遵循这一规律。
图片来源:Getty Images
回溯200多年的科技创新史,我们可以发现,虽然科技创新会让部分行业遭受较大冲击,但却会让整体就业呈现净增长。而摩根大通认为,人工智能革命也将遵循这一规律。
在上个月的一篇文章中,摩根大通私人银行与财富管理部美国投资策略主管雅各布・马努基安回顾了前几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电力和计算机的出现所带来的变革。
马努基安表示,在之前几次工业革命中,这些技术突破并未造成大规模失业,反而降低了成本,催生了新的工作岗位,足以抵消旧的工作岗位被淘汰而造成的损失。
马努基安在文中写道:“我们认为,AI可能会遵循相同的轨迹,它会先急剧地颠覆很多工作,然后实现广泛的生产力增长。”
当然,从事传统工作的劳动者肯定是会承受巨大损失的。比如蒸汽机问世后,在1806年到1820年间,手工织布者的实际工资减少了一半。而随着蒸汽火车成为主流的运输方式,漕工、马车夫等传统职业也纷纷失业。
但是,随着纺织品生产与消费激增、运输成本下降,煤矿开采、铁路维护和城市零售等行业的劳动力需求也开始飙升。
电力革命和计算机革命也引发了类似的广泛变革,其中的许多变革,在当时是无法提前预见的。但是在此过程中,生产力同样得到了大幅提升。据马努基安估算,20世纪 80年代,企业每实现100万美元营收,需配备8名员工。而到了21世纪初则仅需要6人。
“这凸显了另一个长期趋势:科技创新正以更快的速度推动整体生产力增长。” 他补充道。
预测下一轮增长热潮
由于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马努基安认为,即便是AI的乐观派,可能也低估了下一轮增长浪潮的到来速度。
在蒸汽机问世后,又过了61年,才推动了生产力的普遍上升。在电力时代,这一时间间隔缩短至32年。在计算机与互联网时代,则进一步缩短至15年。而摩根大通预测,人工智能实现生产力的全面上升只需要不到7年。
摩根大通的观点与一些悲观看法形成了鲜明对比。诺贝尔奖得主、计算机科学家、“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顿曾表示,AI将带来大范围的失业,AI只会让少数人变富,而会让多数人变穷。
Anthropic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达里奥・阿莫代伊指出,未来五年,AI可能会淘汰50%的初级白领岗位,导致社会整体失业率飙升至20%。
事实上,已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AI正在压缩就业机会,尤其是初级岗位。美银最近指出,美国的大学应届毕业生失业率目前已高于整体失业率,打破了一个持续多年的趋势。
马努基安则认为,相较于人工智能来说,人类拥有一些不可替代的优势,比如常识、推理能力、动手能力、情商、责任感、适应性学习能力和内在动机等等。另外,AI还有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和移民政策收紧导致的年轻劳动者减少的问题。
如何对抗AI带来的冲击
当然,我们还是有办法对抗AI带来的负面影响的。比如说,美联储可以通过降息,刺激房地产等对借贷成本较为敏感的领域的需求;政策制定者可以鼓励企业开展“师带徒”项目。企业可以利用AI取代低价值岗位,重新培训员工适应新岗位。
马努基安还表示,与此同时,企业可能会把AI省下的成本投入到新的增长领域。因此,一些软件开发和数据基础设施公司,以及一些将AI工具整合到了他们的工作流和系统中的公司,可能将会招聘更多员工。
他表示:“AI的价值主张,就是它能通过提高所有员工的生产力,和淘汰一些特定任务,为企业降低成本、增加产出。换句话说,AI的总目标市场,就是人类的劳动力。”
“但是从历史模式看,从历代技术革命的经验看,以上历史经验都强烈表明,AI将促进生产力和经济增长,开辟新的总体需求渠道,但并不会对劳动力市场造成持久性损害。所以说这是一种变革,而非毁灭。”(财富中文网)
译者:朴成奎
财富中文网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富媒体知识产权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来源:财富中文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