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问:超人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同时活捉希特勒和东条英机?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9-22 20:00 1

摘要:1942年5月,美国漫画杂志《超人漫画》新刊封面上出现这样一幅画面:高大威武的超人右手抓住希特勒,左手制住东条英机,如同拎两只小弱鸡一样。超人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形象,这位世界闻名的“超级英雄”早在1938年就登场了。类似的还有大家熟悉的美国队长,他首次出现在1

本 文 约 4900 字

阅 读 需 要 15 分 钟

从未想过,有一个人竟然能同时活捉希特勒和东条英机,但这事在漫画世界里的确发生过。

1942年5月,美国漫画杂志《超人漫画》新刊封面上出现这样一幅画面:高大威武的超人右手抓住希特勒,左手制住东条英机,如同拎两只小弱鸡一样。超人就是今天我们熟悉的形象,这位世界闻名的“超级英雄”早在1938年就登场了。类似的还有大家熟悉的美国队长,他首次出现在1940年底,刚登场就一拳打在希特勒脸上(《美国队长》第1期封面);相比这两位,1939年初次登场于《侦探漫画》第27期的蝙蝠侠并没有急不可耐地去揍希特勒,而是在属于自己的侦探世界里行侠仗义。随着美国参与二战,蝙蝠侠也响应号召拿起武器参战,不仅与美国大兵一起穿梭在太平洋岛屿的丛林里,还和超人、罗宾一起用石头砸向希特勒、墨索里尼和昭和天皇的画像。紧接着,1941年10月登场的神奇女侠也赶来加入对轴心国的作战中。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美国漫画杂志《世界最佳拍档》封面刊载了超人、蝙蝠侠和罗宾用石头砸轴心国战犯的场景

不可否认,美国在二战期间以超级英雄为主角的漫画颇受欢迎,客观上也起到了鼓舞美国民众参与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作用。当然,这类长篇漫画在二战时期并非主流。当时参战国众多,漫画作为重要的宣传工具,形式更为多样。如同盟国阵营的中国、苏联、英国等,其主流漫画更侧重于时事性极强的单幅讽刺漫画或短篇连环画,通过报纸、传单广泛传播,以犀利的笔触直接评论战局、抨击敌人,其即时性和冲击力远胜于塑造长篇故事。

黑暗童话

东亚局势恶化,本当担任维护世界和平之责的国际联盟,在英、法等大国操纵下采取放任不管的绥靖政策,令中国举国悲愤。因此,较早对国联进行讽刺的漫画也出现在中国。

1934年7月20日出刊的《时代漫画》第7期登载了程柳桑的作品《孤老头子》,漫画里在水池中窘迫的“孤老头子”代表中国,而岸上的看客则代表操纵国联的欧洲各国。同一时期出现在中国的另一幅漫画《日内瓦之争辩》里,则将日本塑造为一个形象高大的强盗,拿着抢来的赃物对着一个弱小儿童“国联”大吼。

《孤老头子》,1934,程柳桑。水池中窘迫的“孤老头子”代表中国,岸上的看客们则代表着操纵国联的欧洲各国

为更好实施侵略计划,日本索性于1933年宣布退出国联,同年德国也效仿日本退出国联。1934年12月,意大利掀起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序幕,后者呼吁国际联盟干预。国联理事会经过调查,最终投票赞成对意大利实施经济制裁,包括禁止给意大利武器、贷款和原料,但不包括石油、煤、铁和钢等主要原料,制裁于1935年11月18日生效。政治嗅觉敏锐的帕特里奇深知国联所谓制裁并不会对意大利的侵略行为造成实质性影响,并预判到意大利将会走日本、德国的路线。他在1935年7月10日发表漫画《上山的活儿》,画面主体是代表“国联”的人推着一车麻袋艰难上山,每个麻袋代表一个国家,代表日本(JAPAN)和德国(GERMANY)的两只麻袋已掉落在地,意味着两国已脱离国联管制,推车上代表意大利(ITALY)的麻袋悬在边缘摇摇欲坠。果不其然,漫画发表的次年,意大利占领了埃塞俄比亚,并于1937年宣布退出国联,国际形势走向被帕特里奇准确地把握和预见。

《三个女巫》,1935,大卫·洛

1935年底,德国、日本、意大利均已走上法西斯道路,对外奉行扩张侵略政策。欧洲其他漫画家也对国际形势的变化保持密切关注,他们更习惯借用经典寓言的形式来画出当下世界。新西兰漫画家大卫·洛(David Low)于1935年12月30日发表漫画《三个女巫》,援引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之一《麦克白》的情节,用代表德、意、日的三个女巫携手施展魔法的场景表达了对即将到来的1936年表示担忧。果然刚一转年日本就爆发“二二六兵变”,2月28日,大卫几乎在第一时间创作漫画《日本的文明》,用反讽的方式来描绘日本这场血腥兵变。从后来的历史看,从1936至1937年,这三国不仅关系不断密切,还通过签订一系列协定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捷克小红帽》,1938,伯纳德·帕特里奇

“黑暗童话”的表现形式则被英国漫画家所运用。1938年,希特勒兵不血刃吞并奥地利后,开始觊觎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英法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引起当时欧洲文化界不少有识之士的不满,帕特里奇借用小红帽的童话,于当年9月8日发表漫画《捷克小红帽》,用天真的小红帽代表捷克斯洛伐克,狼外婆则代表纳粹德国。可惜漫画并不能改变残酷的现实,9月底,英、法、意等国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承认德国吞并苏台德区。

《老调重弹》,1939,伯纳德·帕特里奇

出于对绥靖政策的极度不满,帕特里奇在1939年4月创作的《老调重弹》对英国当局的讽刺更为辛辣,画面中希特勒指着一只狗对墨索里尼轻蔑地说“吠犬不咬人”,这只狗身上披着代表英国的“米”字国旗。漫画创作背景是1939年4月1日,英国与波兰签订互助条约,保证在军事上支持波兰以防止德国入侵。帕特里奇等人苦绥靖政策久矣,大概认为这又是一次画饼式的老调重弹,透露着对当局的失望。不过这位老漫画家误判了,就在5个月后,德国入侵波兰,英法终于不再绥靖,对德宣战,欧洲战争全面爆发。

纸上战争

1940年堪称欧洲反法西斯阵营的至暗时刻,纳粹德国势如破竹,横扫西欧,又于当年6月占领巴黎,法国投降。与此同时,希特勒对英国发动的大规模空战,包括伦敦在内的英国土地时刻处于被德军轰炸的死亡阴影中。这一时期英国时事漫画的风格发生变化,除了此前对国际形势的观察、讽刺和预判外,出现大量对本国抗德军民和领导人的歌颂。

《屠龙者》,1941,欧内斯特·霍华德·谢帕德,漫画对丘吉尔的抵抗精神进行了歌颂赞美

英国漫画家欧内斯特·霍华德·谢帕德(Ernest Howard Shepard)在1941年元旦这天发表漫画《屠龙者》,图中丘吉尔身披中世纪时期的骑士铠甲,以手中利剑成功斩杀来犯的恶龙。这幅漫画热情赞扬了丘吉尔在过去一年领导英国人民顽强抵抗纳粹德国进攻的事迹,作者在配文里写道:

“这条龙已经被彻底斩杀了,现在让我们来迎战下一条吧!”

二战期间,丘吉尔被誉为“大不列颠斗牛犬”,美国的海报漫画《忠诚与勇气的化身》里,丘吉尔化身斗牛犬,背后是英国国旗,象征绝不屈服之精神。与之针锋相对的,是纳粹德国媒体对丘吉尔的诋毁和丑化,大量“纸弹”就是通过漫画来展开攻势的。以纳粹德国的《冲锋报》为例,该报早期就以漫画为特色,战争爆发后为纳粹德国服务,一方面大肆宣扬反犹主义,另一方面对别国抗德领袖进行讽刺。1940年至1941年初,该报主要集火对象是英国,登载了大量丑化英国的作品,包括丘吉尔看着满目疮痍的伦敦发愁,或是丘吉尔被关在监狱里,望着绞刑架一筹莫展等场景的漫画。

随之而来的1941年让英国人看到了希望。6月22日,纳粹德国对苏联发动进攻,极大减缓了西欧战场的压力。谢帕德在苏德战争爆发的第三天,便发表漫画《纸盘游戏结束》。画中希特勒和斯大林将桌上的纸牌掀落地上,两人开始玩起了真刀真枪。与此同时,纳粹德国的《冲锋报》也将重点攻击对象转移到苏联身上,苏德开战后最新一期的封面就画了一辆急速前行的失控马车,驾车者斯大林似乎在努力想刹车,身后的丘吉尔紧紧抱住他,神色紧张。背景有象征苏维埃的红星陨落,作者想借此来预示苏联岌岌可危的前途。

苏联二战漫画《阿道夫·希特勒的自画像》

苏联在卫国战争爆发后展开全民动员,大量美术家和艺术院校的美术生也成为前线士兵的一员,他们在战火纷飞的环境中创作了一幅幅经典的作品。与英美漫画相比,苏联的战争漫画少了幽默、调侃的成分,他们更多是一针见血的讽刺和批判。例如在《阿道夫·希特勒的自画像》里,希特勒被描绘成一只癞皮狗;漫画《冒进的赌注》则画出希特勒面对广阔的苏联版图,准备将手中“70天占领苏联”的赌注全部压上。更为犀利的讽刺漫画是《我们是“最优良”的民族!》,漫画左下方是一个纳粹德国的种族研究学者指着上方的三位纳粹领导人介绍,“完美的雅利安人”应该如戈培尔般“高大”,如戈林般“身材匀称”,并有如希特勒般的“浅色头发”。

苏联二战漫画《我们是“最优良”的民族》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但开战之初,美国的孤立主义者仍不肯放弃主张,反对美国参战。这时,美国漫画家丹尼尔·毕晓普(Daniel Bishop)创作的《看谁又来了》便道出其中奥秘:漫画里两名孤立主义者手持“珍珠港大劫难报告”,他们一个说“美国准备不足”,另一个喊“罗斯福应当负责”。画面上还有一些孤立主义阵营的标语口号,如“完全武装将会挑起战争”等。不过在珍珠港血淋淋的教训面前,这些口号都苍白无力,美国自立国以来逐渐形成的孤立主义正式宣告破产。

参战后,美国出现大量战争漫画,频频见报的《确保你家反对希特勒》 《你也能击沉潜艇!》等漫画都成为当时家喻户晓的作品。风格方面,美国战争漫画习惯将敌人刻画得猥琐、丑陋,在美国漫画家笔下,总能看见高大威猛的山姆大叔挽起袖子将法西斯打得毫无招架之力,还有气急败坏的希特勒、心惊胆战的墨索里尼、抱头鼠窜的日本天皇都是美国漫画里的常见场景,就连超人、蝙蝠侠、神奇女侠、美国队长等“超级英雄”都纷纷走上前线暴打法西斯分子。

迎接胜利

“好了,我们赢了。”丘吉尔听到珍珠港事件后,直接便说出这句话。在中国重庆,蒋介石收到消息后竟极为兴奋,在12月8日的日记中,他写道:

“抗战政略之成就,本日达于极点。”

在反法西斯战线上苦撑待变的国家都看见希望,新西兰画家大卫·洛于1941年12月29日发表的漫画《活力少年》非常形象地描绘出这一幕。画面主体是一名新生儿坐在床上,床边守着罗斯福与丘吉尔,他们身后挂着蒋介石与斯大林的画像,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床上的“1942”字样似乎想表达,即将到来的1942年是并肩作战的一年,也是充满活力的一年。历史的发展轨迹如大卫所期待,1942年1月1日,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外交人民委员马克西姆·李维诺夫和中国外交部长宋子文,分别代表各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并由此形成战时“四大国”的外交结构,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难兄难弟》,中国漫画,1944,吴耘

随着德军在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失败,苏德力量对比开始发生根本性扭转,德军转入防御,苏军则获得了战略主动权,这种转变加快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程。1943年7月9日,盟军登陆西西里岛,此役成功控制地中海,意大利首相墨索里尼下台。9月8日,盟军登陆意大利本土,意大利巴多利奥政府正式宣布投降。从此,轴心国只剩下德国和日本还在负隅顽抗。进入1944年,同盟国阵营的漫画题材充满对胜利的憧憬和希望,同时出现大量对法西斯国家嘲讽的作品。如1944年中国漫画家吴耘创作的《难兄难弟》里,希特勒和东条英机两人吃力地顶着头上巨石,还在互相埋怨。

《敲响柏林的大门》, 1945,苏联红军宣传画

苏联取得本土保卫战彻底胜利后,于1944年8月开始向敌境推进。由于苏联漫画家大多也是战争的直接参与者,他们切身体验着战争,艺术手法也大多以纪实和叙事为主,既有像《德国鬼子》这样反映侵略者在苏联劫掠暴行的漫画,也有大量歌颂苏联红军勇敢、坚强的宣传作品。1945年1月,苏军解放华沙后,广泛印制宣传漫画《苏联的“刺刀大扫帚”将希特勒和戈培尔扫出波兰》,另一幅宣传漫画《敲响柏林大门》的作品则是在苏军打响柏林战役时创作——画面中一名全副武装的苏联红军战士猛烈敲打柏林之门。1945年4月29日,苏军开始强攻国会大厦,30日,当苏联红军旗帜飘扬在国会大厦上方时,绝望的希特勒在总理府地下室自杀。

《噩梦消逝》,1945 年 5 月 8 日,新西兰,大卫·洛,刊载于《伦敦晚旗报》

漫画中一对男女喜笑颜开,迎接胜利之日。二战时期的主流漫画更侧重于时事性极强的单幅讽刺漫画或短篇连环画,通过报纸、传单广泛传播5月8日,在纳粹德国宣布投降的同一天,大卫·洛发表了《噩梦消逝》,画中一对男女喜笑颜开,迎接胜利之日。随着欧战结束,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只是时间问题。此时,一幅漫画在中国流传,画中希特勒被苏联用铁锤砸在脑袋上,墨索里尼成了一条丧家犬被意大利人民追着打,中国、美国、英国的军人一致将枪口对准陷入沼泽的日本,漫画上方配有文字:“苏联打败希特勒,墨索里尼没了家,日本强盗也活不成!”此时反倒是罪行累累的日本法西斯,因为本土遭受美军轰炸苦不堪言,竟将自己打造成受害者形象,在建筑上绘制美军轰炸的漫画并配上“美机无道的盲炸”字样,同时印发相关漫画进行抗议。

历史的进程不会因为日本颠倒黑白而改变,1945年8月,美军在广岛、长崎投下原子弹,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9月3日,英国漫画家悉德尼·乔治·施特鲁贝(Sidney George Strube)发表作品《新的旗帜》,这幅画乍看是日本旭日旗,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原本太阳的光芒变成来自四面八方的炮口,瞄准的太阳中心是一名战败跪地的日本军人。巧合的是,漫画发表这天,正好是中国第一个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