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HC2025期间,“如何赋能企业数智跃升”成为重点探讨话题,工信智媒体(通信世界)记者对话华为副总裁、制造与大企业军团CEO刘超发现,华为近年来通过聚焦核心场景、沉
在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当下,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已成为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在HC2025期间,“如何赋能企业数智跃升”成为重点探讨话题,工信智媒体(通信世界)记者对话华为副总裁、制造与大企业军团CEO刘超发现,华为近年来通过聚焦核心场景、沉淀数智化能力,已携手行业伙伴,为制造企业的智能化跃升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
“数智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修课。”刘超强调,“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本质上是公司练内功的过程。”
01 用好AI,护航全周期
随着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企业对AI的探索已从“为什么用”,转向“如何做”和“做什么”——从“建好AI”的基础设施布局,全面转向“用好AI”的价值挖掘阶段。
刘超分享了参与上百个人工智能项目后的四大关键发现:第一,强大的基础模型和高质量行业数据结合,能显著提升AI在企业中的可用性;第二,Agent拓展了大模型的自主能力,推动AI从辅助角色升级为人类的帮手;第三,AI应用场景的选择正在从IT部门向业务部门快速普及;第四,当前的IT架构需为未来的业务发展及组织变革提供支撑。
尽管制造业对AI的价值已形成共识,但企业落地过程中仍面临多重挑战。“制造企业并非AI原生企业,既有的组织流程、大量已投入使用的IT软硬件基础设施,都需要有效利用。”刘超表示,“满足企业AI需求的IT投入,可能是过去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是企业必须考量的问题。AI落地并非易事,需通过系统性规划推进。”
基于服务数百个以制造为代表的大型企业的实践经验,华为为企业提供了从战略规划到具体执行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平稳度过转型期。据悉,华为AI项目遵循“三层五阶八步”推进落地。
第一层重新定义智能业务。需明确企业的AI场景,并非所有场景都适合AI。且AI场景须具备一定准备度,华为通过“AI 12问”,作为选择智能业务场景的关键手段。第二层AI开发与交付。聚焦如何快速将设想中的AI落地,供业务部门使用。例如在代码生成领域,华为凭借10万开发人员,借助AI工具实现了代码产出量大幅提升、代码质量根本改善。第三层持续运营智能应用。智能应用需与业务场景深度融合,需配备专业运营人才与团队,通过持续优化与运营,确保应用效果。
具体来看,针对“重新定义智能业务、AI开发与交付、持续运营智能应用”三大层级,可通过“场景+流程+组织+数据+IT”五大阶段,按“明确目标、场景识别、重塑流程、组织变革、数据与知识工程、AI建模与发布、AI融入业务应用、AI持续运营”八大步骤,充分释放AI的独特价值。
“越来越多企业希望与华为共同系统性规划数智化转型升级,通过构建新型企业IT架构与新的数据治理体系,沉淀数智化能力,为企业持续创造价值。”刘超举例,我们的第一产业都在积极部署智能化,比如温氏集团选择与华为共同构建全方位数字化转型体系:双方从顶层设计入手,逐步推动种猪、种禽等生产流程变革,打造数字化养殖示范区,最终实现全产业链数字化覆盖。
02 聚焦核心场景,构建全链能力
据悉,华为制造与大企业军团于2022年5月成立,业务覆盖汽车、机械电子、重工、轻工业等制造行业,以及零售、建筑地产、软件与高科技、第一产业等众多领域。“这三年我们一直在思考,我们所在的制造、零售、建筑地产等行业规模庞大,我们如何把华为的能力精准交付给企业,让这些能力在客户的关键场景创造更多价值。”刘超感慨道。
“企业价值链涵盖研、营、销、服、供等多个环节,其中研发设计是企业的‘大脑’,生产制造是‘心脏’,二者的智能化水平直接决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刘超表示。AI技术正通过数据贯通、知识沉淀、智能决策三大核心能力,重塑这两大场景的底层逻辑:研发端,从“经验驱动”转向“数据-算法双轮驱动”;生产端,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测”。
这种变革不仅带来效率跃升,更推动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大型企业从“规模扩张”向“价值创造”的范式转变。而华为作为具备强研发属性的制造型企业,在这两个领域拥有充足能力与实践经验,能清晰地向客户传递价值——助力客户提升竞争力、降低成本。
在与广汽合作中,通过AI战略的持续落地,广汽研发场景实现突破,智驾端到端闭环仿真测试效率提升10倍,显著加快了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和验证速度;车型标准开发周期缩短至18个月,加快产品迭代,能更敏捷地响应市场变化。
与江淮合作,通过重塑工厂智能化架构,全面采用业界领先的AI、5G+Wi-Fi融合网络、工业互联网IoT平台等数字技术,真正实现了全域质量追溯,支持超过万种选配组合。
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两大核心场景的基础上,华为进一步延伸数智化服务边界。围绕制造与大企业的价值流,结合自身实践和多产品组合优势,全新打造了六个智能场景助手。“六大智能助手的设计初衷,是沿着企业价值流,在研发、生产、供应、销售、服务、经营端到端六个环节,借助AI智能体的技术创新,优化业务流程、提升协同效率、释放企业生产力。”刘超强调,与C端个人用户场景不同,AI在B端企业中发挥价值,依赖高质量的行业数据。“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企业正推动数据价值化、知识资产化,这让AI在企业中的可用性不断提升。”
“华为并非‘单打独斗’,而是构建了以华为平台为底座、以伙伴能力为延伸、以共同实现客户价值为目标的行业发展协同体系。”刘超指出,该体系的核心是“标准驱动+平台赋能+合作机制”三位一体的长效机制。
标准驱动
华为在制造和大企业领域发布行业级解决方案参考架构标准,涵盖感知层、联结层、平台层、应用层。其中,华为主要提供联结层和平台层能力,应用层开发与实施由行业应用开发伙伴负责,确保架构协同。
平台赋能
华为提供一系列可复用、可组合、可扩展的平台能力模块,伙伴可按需调用打造解决方案。这些平台模块包括工业互联网平台、数据平台、AI计算平台等,伙伴可基于华为AI平台开发工业AI质检、设备预测性维护、能耗优化等场景应用。
合作机制
华为设立分级认证体系与资源倾斜的激励机制,为合作伙伴提供品牌宣传、专家团队支持、技术培训等服务,助力伙伴持续深耕业务场景,为客户创造价值。
“AI在企业的落地路径已愈发清晰,其为企业创造价值的速度与实际效果,正以超出行业预期的节奏持续刷新认知。”刘超表示,“我们坚持‘深耕行业,让智能生根’,推动以制造业为代表的众多行业智能化。过去三年中,我们服务了全球超过27000家制造与大企业客户,客户规模增长超过50%;与我们合作开发解决方案的合作伙伴数量超1500家,同比增长20%。”
“面向未来,我们将持续深耕数智技术、行业场景、产业生态,让智能在各行业生根,成就百业齐放。”刘超强调。
-END-
英伟达50亿“狂砸”英特尔,AMD慌不慌?
重磅!华为发布多款昇腾AI芯片,2026年推出全球最强算力集群
AI迎来“兴”时代
作者:刘启诚 孟月
责编/版式:王禹蓉
审校:王 涛 梅雅鑫
监制:刘启诚
【通信世界新媒体矩阵】
新浪看点 | 雪球号 | 抖音 | 快手 | 爱奇艺 | 知乎 | 哔哩哔哩 | 咪咕视频 | CSDN | 36氪
【新媒体团队】
监制|刘启诚
审校|王涛 梅雅鑫 张鹏
编辑|王禹蓉
视频制作|蒋雅丽 黄杨洋
来源:通信世界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