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北京经济实现良好开局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4-18 21:40 1

摘要:▲4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年一季度北京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4月1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2025年一季度北京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相关负责同志出席发布会介绍工作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处长叶昶主持。

北京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

一季度,全市上下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加力实施显效,生产、需求继续好转,就业、物价保持稳定,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总体经济向新向好发展,实现良好开局。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59.9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6.6亿元,增长1.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58.9亿元,增长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584.3亿元,增长5.4%。

一、农业生产规模继续扩大,种植业、牧业稳步增长

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2.2%。其中,实现农业(种植业)产值15.2亿元,增长2.8%,蔬菜(含食用菌)播种面积和产量分别增长4.2%和2.3%;实现林业产值11.1亿元,下降6.0%;受生猪和牛出栏增长带动,实现牧业产值10.6亿元,增长4.9%。

二、工业生产增长加快,高精尖领域表现活跃

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8%,比上年全年提高0.1个百分点。重点行业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8.0%,汽车制造业增长17.2%,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3.9%,医药制造业下降10.1%;五大装备制造业[1]延续回暖态势,同比增长5.4%。高精尖领域表现活跃,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二者有交叉)分别增长16.1%和10.4%,锂电子电池、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等产品产量分别增长3.7倍、1.4倍和18.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出口交货值502.8亿元,增长8.3%,其中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分别增长1.2倍和52.0%。

三、服务业平稳运行,优势行业带动突出

一季度,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4%。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945.3亿元,增长9.2%;金融业实现增加值2172.5亿元,增长8.0%,继续发挥主要支撑作用;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659.0亿元,增长4.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292.2亿元,增长4.8%。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较好,设备购置投资与高技术产业投资快速增长

一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24.0%。其中,反映企业扩大生产能力的设备购置投资增长1.3倍。分领域看,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2.3%,制造业投资增长28.4%,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5.0%。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倍,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2.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2.9%。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增速为88.9%,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8倍、84.0%和46.3%。

一季度,全市房屋施工面积9479.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4687.7万平方米,下降7.5%。全市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247.3万平方米,由上年全年下降1.2%转为增长6.2%,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56.0万平方米,下降2.7%,降幅比上年全年收窄1.3个百分点,纯商品住宅销售增长23.7%。

五、市场消费继续恢复,“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

一季度,全市市场总消费额同比增长1.0%。其中,服务性消费额在信息服务和文体娱乐服务等领域带动下增长4.7%;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458.6亿元,下降3.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按消费形态分,商品零售3129.9亿元,下降3.2%;餐饮收入328.7亿元,下降3.8%。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中,汽车类、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分别下降19.9%和24.9%,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的主要原因;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继续显效,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新能源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9.9%和5.9%;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分别增长29.0%和9.3%。

六、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

一季度,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5%。其中,消费品价格下降0.9%,服务价格持平。八大类商品和服务项目中,其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8.9%,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6%,居住类价格上涨0.3%,衣着类价格上涨0.1%,食品烟酒类价格下降2.1%,交通通信类价格下降1.7%,教育文化娱乐类价格下降1.1%,医疗保健类价格下降0.7%。3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下降0.4%,环比下降0.2%。

一季度,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购进价格同比持平。3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1.6%,环比下降0.2%;购进价格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0.4%。

七、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居民收入稳步增加

一季度,全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均值为4.1%;3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4.2%,环比持平。

一季度,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606元,同比增长5.0%,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5%。其中,工资性收入增长5.6%,经营净收入增长1.5%,财产净收入增长2.3%,转移净收入增长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78元,同比增长4.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22元,同比增长6.3%。

总的来看,随着各项宏观政策继续发力显效,一季度全市经济延续上年四季度以来的企稳回升态势,实现良好开局。但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新旧动能转换阵痛仍然存在,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下阶段,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全国、市“两会”精神,以及中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扩大内需为着力点,加快释放政策效能,进一步稳预期稳企业,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首都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记者提问

记者:刚才发言人通报了一季度北京经济的主要数据,请问如何评价今年经济的开局形势?谢谢!

北京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

刚才向大家介绍了一季度北京经济的主要数据和情况,一季度北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5.5%,这个增速是在去年同期增长6%的基础上实现的,也是在今年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的形势下实现的,所以可以说成绩非常来之不易。在这个增速、这个成绩背后,一方面是我们出台的政策措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出北京经济自身韧性和潜力比较强。

对于一季度北京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我想我们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

第一个特点,是“形稳”,这个“形”是形势的形、形态的形,就体现在我们实现了一个良好开局。经济增长5.5%延续了上年四季度以来总体回升向好的态势。一方面,我们的优势领域在持续支撑带动,像信息服务业、金融业、工业,这三个行业占全市GDP的比重合计超过了一半,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接近8成。其中,信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了9.2%,是我们首要的支柱行业;金融业增长了8%,继续在有力地支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了6.8%,在37个工业行业大类当中有20个行业实现了增长。从刚才通报的数据大家也都看到了,这里面电子和汽车这两个行业的贡献是比较突出的。从需求领域来看,投资还是继续发挥了关键性作用,一季度北京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4%,这是一个比较快的增速,其中有效投资发挥了主要带动作用,设备购置投资和建筑安装工程投资占全市投资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到接近6成。同时,高技术产业投资保持活跃,刚才也通报了这个数据,高技术产业投资的增速接近90%。这是第一个特点,就是“形稳”。

第二个特点是“势好”,这个“势”是趋势的势、是态势的势,顾名思义,就是发展态势向好。我们各项政策措施对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方面是提升了市场信心,3月份全国制造业PMI和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都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在进一步提高。北京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在逐步好转,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企业的收入增速比去年都有所提高。今年一季度,全市新设企业数量的增速超过了2成。与此同时,消费者信心指数也在同步回升。另一个方面,我们出台的“两重”“两新”政策,稳定房地产市场发展的政策效果也在继续显现。像设备购置投资有一个成倍的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是2成以上的增长。今年以旧换新政策加力扩围,对于产销两端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我们看到像工业当中消费电子、显示器件的生产有一个比较快的增长。在社零总额当中,像家电类、新能源汽车的零售额增的也比较好。从房地产市场来看,今年一季度北京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是实现了由降转增,特别是其中的纯商品住宅的销售有一个20%以上的增长。同时,二手房成交套数、成交面积的增速也都超过了3成。这是第二个特点,就是“势好”。

第三个特点是“质优”。如果我们从字面上理解,就是我们的发展质量在提高。具体的体现,是新质生产力在成长壮大。首先我们看企业创新的情况,今年1-2月大中型重点企业当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超过了7成,这个比例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2个百分点,企业的研发费用增长了5.5%,主要来自于新能源汽车制造、电子制造领域的带动。第二个就是数字经济的发展,今年一季度北京数字经济增加值增长了8.3%,其中核心产业增长了9.7%。第三个我们看到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都在加速发展,无论是工业当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还是服务业当中的高技术服务业,都实现了两位数的增长,同时即时零售模式也在加速发展,限额以上便利店、超市、仓储会员店等业态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零售额合计增速超过了2成,而且这个增速在继续提高。

这三个特点也是我们北京一季度经济开局良好的具体体现。

下阶段还需要我们坚定发展信心,继续抓好相关政策措施的落实,不断地稳基础、强动力,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

记者:发言人对今年上半年北京经济走势有什么样的判断?谢谢!

北京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

和往常一样,我们在预判北京经济下阶段走势之前,还是要看看我们北京经济所处的内外部的大环境。首先我们看全球经济,一般每年在这个时间IMF都会发布春季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对全球经济增速会有一个预测。我们有的记者朋友可能关注到了,昨天IMF总裁表示会下调对今年全球经济增长的预期,主要是考虑贸易紧张局势的影响。这就说明今年全球经济会继续复苏,但同时会增长放缓。

从我国经济来看,16日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一季度全国的经济数据,反映出全国经济稳中有升,实现了良好开局。同时发言人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也提到,中国经济基础稳、优势多、韧性强、潜力大,有底气、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外部挑战,实现既定目标。应该说,我国经济发展向好,对于北京经济发展是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大环境。

从北京经济自身来看,刚才也和大家通报了主要的情况,北京经济也实现了一个良好的开局。这是政策措施、优势领域、新兴动能在共同带动。那么开局良好也为下阶段经济发展打下了一个比较扎实的基础。

今年北京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也推出了促进产业发展、提振消费系列举措,前不久刚刚出台了今年首都高质量发展的工作要点,这些都会进一步激发需求的潜力,提振市场信心,也会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的态势。但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外部环境更加复杂严峻,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在增加,国内有效需求增长动力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有些企业还面临比较多的困难和压力。所以还是需要坚持扩大内需,要加快释放政策效能,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来促进全市经济向好向新发展。

记者:现在各地都在壮大培育市场主体,北京也出台了很多政策措施,请问政策的效果如何?谢谢!

北京市统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朱燕南:

近年来,北京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北京服务”,同时也出台了支持我们重点产业、新兴产业发展的相关措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来服务产业创新和企业发展。我想通过我们统计部门的一些调查数据,还有我们收集到的其他部门的一些数据,向大家介绍一些企业层面的相关情况。

第一,政策措施促进了新企业加快成长。一季度,全市新设企业6.3万家,比去年同期增长了22%。这里面占比接近4成的科技服务业,还有占比接近2成的批发零售业都有一个两位数的增速。同时,每年我们统计部门也会有一些新增的纳统企业,这些企业是在它发展成长之后,它的产值或收入规模达到了我们纳统的条件,开始填报我们的统计报表。也看了一下,我们今年新增的纳统企业,主要集中在电子制造、专用设备制造、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商务服务等行业,这些也在我们的优势和重点行业当中。从最新的数据来看,1-2月份,我们新纳统的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增速都超过了1成;新纳统的商业单位合计实现的零售额增速超过了2成,反映出这些新纳统的企业还是很有活力的,发展态势也是不错的。

第二,政策措施促进了创新型企业的发展。首先和大家一起看看“专精特新”企业的情况,截止到目前,北京累计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超过了1万家,规模以上企业有6000多家,这些企业主要集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科技服务、智能制造与装备这些高精尖产业当中。1-2月,规模以上“专精特新”企业收入的增速是5.5%,高于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水平。再来看看高新技术产业的情况,目前北京有规模以上国家高新技术企业9500多家,这些企业在今年1-2月的收入增长了8.9%,也是明显高于规模以上企业的平均水平。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先进制造与自动化这些领域。

另外,3月底举办的中关村论坛年会上,发布了《中国独角兽企业发展报告》,北京的独角兽企业有115家,估值接近6000亿美元,这个企业数量和估值连续五年保持全国第一。

以上情况,也就是我们统计部门掌握的数据,能够反映出我们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对于支持和促进企业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来源:京津冀消息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