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今天村里老人们说昨天都花了1000元钱买了一箱白酒,零买110元一瓶,一箱1000元。老人们已经是听了三天的“讲座”了,头几天免费送鸡蛋,送梳子送保健品,今天早上,老人们去听课,突然老师向老人们兜售白酒,说是厂内促销价格,每瓶110元(500克),酒精度数38
今天村里老人们说昨天都花了1000元钱买了一箱白酒,零买110元一瓶,一箱1000元。老人们已经是听了三天的“讲座”了,头几天免费送鸡蛋,送梳子送保健品,今天早上,老人们去听课,突然老师向老人们兜售白酒,说是厂内促销价格,每瓶110元(500克),酒精度数38度。老人们说,酒瓶是景德镇陶瓷青花,也值点钱了,再加上酒每瓶110元不贵。可我对他们说,如果是工业酒精怎么办?把眼睛喝瞎了怎么办?酒精中毒怎么得了啊?老人们说,不会吧?来授课老师说他们的酒有生产许可证,有营业执照,有税务登记证,符合标准,也符合第三方认证标准。有人报警了,可派出所民警也没有办法,人家手续齐全,合法经营。即便是酒是酿造的,也是小作坊酿造,根本不值110元一斤。三天讲座老人们先交钱了,说返还的,每位老人们拿到5张购物卡,一张交10元钱,我堂哥交了50元钱,我劝他别上当,他不以为然,我只得打电话给他在城里定居的女儿,听了女儿的话,堂哥才把购物卡退了。听老人们说话谈心,他们似乎是宁愿上当受骗似的,1000元钱算不了什么,小意思,打麻将一场也输上千元。
7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们大多数都是文盲,有的只有高小文化程度。老了识知功能也下降了,每天坚持去听“讲座”,领赠品,被骗子呼来唤去的,最后让左转老人们就左转,让向右转老人们就向右转。子女好言相劝听不进去,但骗子的话倒是言听计从的。在与老人们交流过程中,我发现我们这边老人不是为了贪小便宜去领赠品,而是为了大家在一起聊天,有一个说活的人,每天坚持去现场听“专家”讲座。刚刚开始“专家”们发赠品、优惠劵、返利返还老人们交的钱,老人们每天交给“专家”的小钱也确实返还了,乍一看“专家”确实讲“信用”,讲的确实是真的。但这只是骗子的小计量,到最后一天老人们已经是言听计从了,马上兜售假冒伪劣产品,市场上1000元的净水器,“专家”卖给农村老人们2200元,购买后免去零头200元,老人们觉得占便宜了,很划算。今天去听讲座的老人们又买了一箱白酒,价格每瓶220元,骗子也远走高飞了,老人们也冷静下来了,觉得吃亏上当了,而且老人们都有心血管病,不能饮酒,卖几千块钱酒回家干嘛?老人们不止一次的上当了,上完当又忘了,又去听“专家讲座”,没有人能阻止得了他们,仿佛是乐此不疲的。
老人们权当吃了个哑巴亏了,不愿意在人面前多谈吃亏上当的事。老人们有养老金,每月养老金4000元以上,“专家”盯上了我们这边老人,一拨接一拨的下乡“培训”、“上课”、“养生讲座”、“理财培训”。老人们手头上有点余钱,花不完了,所以他们觉得被骗几千块钱不算什么,哪儿不花钱呢,全当打麻将输掉了。那些“专家”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叫着,着实让老人们无法拒绝吃亏上当。老人们说今天买回来的酒味道还可以,是粮食酒,可即便是真酒,成本仍然比较低,根本值不了100元钱,小作坊酿酒,让“专家”当名酒价格销售,是价格欺诈行为,派出所民警应该出警,驱散“专家讲座”。这让我联想到去年网上用5元散装酒用茅台酒瓶装着当“国宴酒”、“军委特供”、“中南海特供”、“内部特供”直播销售,不少人吃亏上当了。诈骗分子围猎老人们了,网络诈骗查的紧,他们开始转战乡村、街头巷尾了。表面上看他们手续齐全,是不是假的证照呢?假的认证呢?城市布袋公园里听讲座的老人也多。
老人们有盲从性,见到了有人购买“专家”的白酒,也跟着购买,不愿意让人觉得自己“抠门儿”,舍不得吃舍不得喝的。老人们买回家的酒且不论质量如何,就价格肯定不是物有所值,酒即便是真的也是成本非常低,上当受骗是肯定的啦。但万一买回家的是工业酒精这酒还能喝吗?我劝老人们把酒拌米垂钓算了,千万别喝下去,但老人们不以为然,谁舍得买100多元的酒用来钓鱼呢?老人们怎么变成这么“死心眼”、“犟驴”了呢?真话没有人相信,假话倒是言听计从了!悲哀啊!
来源:长江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