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穿越时代的精神共鸣 | 中国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来校宣讲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4-18 21:36 1

摘要:为大力弘扬伟大精神,结合聚焦“铸牢政治忠诚、打好攻坚之战”深化教育实践活动和学员毕业教育,4月18日下午,中国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走进国防科大,举办《永不褪色的金银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宣讲,学校政委陈国强出席。

为大力弘扬伟大精神,结合聚焦“铸牢政治忠诚、打好攻坚之战”深化教育实践活动和学员毕业教育,4月18日下午,中国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走进国防科大,举办《永不褪色的金银滩——“两弹一星”精神永放光芒》主题宣讲,学校政委陈国强出席。

青海省海北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涛带队并致辞,学校政治工作部主任毛宇晖主持。

“两弹一星”事业是我国在极其艰难困苦条件下完成的辉煌壮举,有力打破了西方核大国的核讹诈核威胁,挺起了民族脊梁,立起了我国的大国地位。“两弹一星”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宣讲报告共5个篇章,以情景再现、视频展示、现场讲解等方式,动情讲述了“两弹一星”元勋和广大科技工作者、部队官兵、干部职工以及青海海北各族儿女,在金银滩草原为“两弹一星”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带领大家走进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

“当我们再次回眸凝视这片草原时,仍然能够聆听那些鲜为人知的共和国往事,品味到那些曾经使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草原人所谱写的壮丽的生命乐章。”伴随着主讲人的深情讲述,钱学森、郭永怀、邓稼先等“两弹一星”元勋的人生史篇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

第一篇章:伟大的事业 永恒的精神

篇章集中讲述我国核武器事业发展的艰难历程和辉煌成就,阐述了“两弹一星”精神的深刻内涵和新时期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现实意义。

“那时除了吃饭、睡觉就是上班,没有八小时制的工作概念……晚上整个办公大楼一片灯火通明,每天接送上下班的班车来了,无论司机怎样按喇叭,谁也不愿放下工作……”“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精神很伟大,也很具体。

第二篇章:共和国之恋

篇章以世界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世界著名的空气动力学家郭永怀两名科学家为中国核事业作出的卓越贡献和发生在他们身上的爱国、奉献、求实、创新的感人故事为主线,集中展现科学家们的高贵思想品质和精神风貌。

钱学森放弃国外优渥生活,面对美方设下的重重阻碍,报国之心亦毫不动摇;郭永怀在飞机失事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了对国家有重要价值的科研资料……深情的讲述让现场观众无不动容。

第三篇章:开拓创新 勇攀高峰

篇章以邓稼先的爱人许鹿希的回忆为主线,讲述了“中国原子城”不仅是中国核工业发展的摇篮、“两弹一星”精神的孕育地,也是民族自主创新精神的发源之地。

在娓娓道来的回忆中,邓稼先为我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民族科学家形象伟岸伫立。

第四篇章:共和国不会忘记

篇章生动再现发生在无名英雄身上的感人故事,讲述了金银滩牧民搬迁、四个女大学生在基地的生活故事,反映他们对新中国的核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

同样的青春年华,同样义无反顾的选择,透过岁月长河,热烈的理想信念在这一刻紧紧相连。

第五篇章:民族脊梁

篇章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访华为讲述重点,反映中国成为有核国家后,对于提升国防安全实力,扩大国际影响力,挺起中华民族脊梁的重大历史和现实意义。

精神的共鸣,最让人震撼。回望历史,国防科大与“两弹一星”渊源深厚。20世纪50年代,中央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决策后,学校分别于1959年、1961年组建导弹工程系和原子工程系,开展相关研究,培养专业人才,仅在两次核爆炸试验中,原子工程系就有34人分别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他们在那里扎根奉献、成长成才,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书写了一段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

报告会在全体起立合唱《歌唱祖国》的歌声中圆满结束。这场宣讲,既是对先辈先烈的致敬,更是对伟大精神的传承。参加宣讲报告会的毕业学员们,在几个月后,也将踏上新征程、奔赴新战位,他们目光灼灼、信念坚定,期待着投身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军队强大的时代洪流。

学员们纷纷表示,无论是戍守祖国边疆还是捍卫海空安全,无论是冲锋在备战打仗一线还是锚定在科技创新前沿,都会学习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大力弘扬“哈军工”精神、银河精神、北斗精神以及“四无”精神等各单位特色精神文化,主动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到练兵备战一线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将全部青春热血都奉献给党和军队的宏伟事业。

据悉,中国原子城“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致力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应邀在全国22个省市自治区宣讲458场次,被中组部评为“全国干部网络学院好课程”,被中宣部评为“全国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演出结束后,学员们深受触动,

纷纷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与心声: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精神对新时代革命军人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两弹一星”起于微末,老一辈科技工作者用算盘敲出原子弹模型,敲响民族崛起的强音。我们要将“两弹一星”精神融入行动,成为练兵备战的指南。铸剑为犁,梦想不止;守望和平,军人永远在路上。如今,我们即将毕业,步入工作岗位,无论身在何处,都要传承这种精神,在新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

——计算机学院军人本科学员代煜洲

看到老一辈科学家在艰苦条件下,怀揣爱国热忱,隐姓埋名,攻坚克难,铸就国之重器;看到他们在戈壁滩上风餐露宿,在无数次失败中坚定前行,那种不畏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让我数次泪目。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我们,应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传承并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在自己的领域发光发热,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不负青春韶华。

——智能科学学院地方本科学员张一豪

这次 “两弹一星” 精神主题宣讲让我深受触动,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到金银滩在我国核武器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无数科研人员和普通建设者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两弹一星” 精神所蕴含的爱国、奉献、创新等品质,值得我们永远学习和传承。那些在艰苦条件下默默奉献的英雄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作为新时代军校学员,我深感责任重大,我要以他们为榜样,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努力拼搏,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让 “两弹一星” 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

——系统工程学院军人本科学员郭析衡

今天听“两弹一星”精神报告宣讲会,青海原子城金银滩前辈们的事迹令我深受触动。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下隐姓埋名,克服物资短缺、技术封锁等重重困难,以顽强的毅力成功研制出“两弹一星”,为国家安全筑牢基石。作为一名外语专业的研究生,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工具,更是传播中国精神的媒介。未来我将以先辈为榜样,锤炼专业本领,用外语讲好中国科研奋斗故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中国力量,传承这份跨越时空的精神火炬。

——外国语学院地方研究生学员丁柏钊

聆听了 “两弹一星” 精神宣讲报告,我的内心激荡难平。“两弹一星” 先辈们在艰苦环境中,将个人理想熔铸于国家命运,在戈壁荒原隐姓埋名,用算盘与草稿纸叩开核物理的大门,铸就了捍卫民族尊严的国之重器。作为一名科大学员,强国强军的使命召唤着我们,我们将以“两弹一星”元勋为榜样,既要在实验室里锤炼勇攀高峰的硬核本领,更要在演训场上淬炼敢为人先的血性担当。我们定将先辈的精神火炬化作强军报国的前行动力,于无路处踏出新路,于荆棘中开辟坦途,让青春在实现建军百年奋斗目标的征程中绽放光芒!

——研究生院军人研究生学员张志恒

来源:国防科技大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