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时间 | 透视“甲亢哥”中国行:大流量“民间外交”的文化密码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4-18 21:37 1

摘要:近日,坐拥3000多万粉丝的国际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的中国之行圆满收官。这位以夸张风格走红全球的海外博主,凭借一场场真实、无剪辑、无滤镜的直播镜头,将中国城市的烟火气、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国青年的活力,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界眼前,引发海内外社交

人民政协网

第二时间

我们很难第一时间到达现场,但我们会在第二时间权威发声。第二时间,与您相伴。

国际网红“甲亢哥”。图片来源:“甲亢哥”社交媒体

近日,坐拥3000多万粉丝的国际网红“甲亢哥”(IShowSpeed)的中国之行圆满收官。这位以夸张风格走红全球的海外博主,凭借一场场真实、无剪辑、无滤镜的直播镜头,将中国城市的烟火气、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中国青年的活力,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界眼前,引发海内外社交平台热议。这场“China Travel”热潮背后,究竟藏着怎样的文化密码?网红作为“民间大使”,如何在国际舞台上讲好中国故事?记者采访了相关政协委员。

当海外“顶流”邂逅五千年中华文明

“甲亢哥”本名Darren Watkins Jr.,因直播时表情动作夸张、情绪亢奋,被中国网友戏称为“甲亢哥”。3月底,这位20岁的小伙来到中国旅游,先后在北京、上海、河南、成都、重庆等8个城市进行了数场直播。尝豆汁、品臭豆腐、被爆辣火锅辣得上蹿下跳、穿“花袄西装”在长城上空翻、在少林寺体验“金钟罩”、被“8D魔幻城市”震撼直呼“Oh my god!”……“甲亢哥”在直播中“沉浸式”体验了中国文化和现代科技,让众多海外网友对中国美食、文化以及科技发展产生了浓厚兴趣,更是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认知的信息茧房。网友称“甲亢哥”的直播堪称一场“数字时代的马可·波罗游记”。

国际网红“甲亢哥”在长城。图片来源:社交媒体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郭媛媛剖析这一现象时表示,“直播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其现场感和直观性使得国际民众能够更真实地、沉浸式地了解中国。此外,国外博主以他们的视角和兴趣点传播中国文化,更加符合国际受众的文化期待,从而增强了传播信息的说服力。”

“海外博主作为文化‘外来者’,其观察视角天然带有中立性与猎奇性。相较之下,国内博主的内容多服务于本土受众,缺乏跨文化对比的张力。‘甲亢哥’主阵地为国外社交平台,通过这些平台,既能触达海外受众,又能通过微博、抖音等国内社交媒体二次传播形成内外联动。在直播形式上,多为无剧本、无剪辑的即时记录,这种即时互动性与意外性是传统纪录片或国内博主精心策划的视频难以复制的优势。”河北省政协委员、沧州市政协常委冯月亮分析道。

全国政协委员、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马东平感慨,“从孔子学院到文物展览,再到社交媒体平台上的多元叙事,中国文化传播方式正在改变。让外国人讲述中国故事,能够更立体地还原真实的中国,这有利于传播中国当前取得的现代化成就及多姿多彩的文化风貌。”

文化自信托起“民间大使”

当数字流量与真实的中国之美不期而遇,一场关于文化传播的奇妙化学反应就此展开,网红内容得以“精准破圈”。在无美颜、无滤镜的直播镜头里,一个美丽、安全、热情、现代且文化多元的国家画卷,徐徐铺展于世界眼前。网友形象地比喻,“当刻板印象与现场直播打了一架,真实的中国,赢了。”

外国网友看过“甲亢哥”在中国直播后的留言。图片来源:社交媒体

这背后,是文化自信的有力支撑。“随着文化自信的快速回归和日益坚定,如今的我们已然有足够的自信敞开国门,热情欢迎世界各地的朋友来到中国亲身体验、用心感受。”郭媛媛说道。对此,冯月亮表示认同,“甲亢哥”的爆火并非偶然,是个人风格与商业运作的成功,更是中国文化自信与传播策略转型的生动缩影。

“在高度开放的文化自信加持下,网红成为‘民间大使’,正架起国际文化交流的新桥梁。”马东平说道。

一段时间以来,我国在推动对外交流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且富有成效的举措。如,中国免签“朋友圈”不断扩容,免签政策红利持续释放。4月15日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2025年一季度移民管理工作主要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31日,全国各口岸入境外国人92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2%;其中免签入境657万人次,占比71.3%。这一组组数据,正是中国敞开大门拥抱世界的有力见证。

冯月亮表示,过境免签政策为民间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后续优化需聚焦体验升级与价值共鸣。“未来,政策设计应更注重为创作者赋能,比如提供文化导师和技术支持;推进区域协同,避免资源的虹吸效应;构建长期生态,比如培育本土化MCN机构等,最终将短期‘流量红利’转化为可持续的‘文化共生力’。”他表示,当政策红利与地方特色、创作者需求深度耦合时,方能实现“让世界看见中国,让中国融入世界”的双向奔赴。“相信未来的民间国际文化交流,既有火锅辣哭‘甲亢哥’的娱乐化表达,也有‘敦煌修复师十年守窟’的深度叙事。”

持续释放“民间大使”的积极效应

随着网红在国际交流中所发挥的作用日益凸显,如何让“民间大使”的积极效应持续稳定地释放?

郭媛媛从媒体生态的角度谈道,自媒体在表达个体生活状态、构建日常信息传播的独特价值方面,与传统媒体互为嵌合、互为补充。她认为,各种媒体形式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形成有机联动,共同构建一个对国家、民族和社会较为客观的信息传播生态。

“建议面向海内外网红开展文化素养提升计划,方便他们更深入地理解中国文化。”冯月亮建议,一是建立“文化导师”结对机制。为外国网红匹配文化顾问,比如高校学者、非遗传承人等,亲身教授相关文化知识,提供背景知识支持。例如,景德镇为陶瓷类博主提供陶艺大师指导,确保工艺解读的专业性。二是搭建线上培训平台。开发多语种文化课程库,比如《中国节日密码》《汉字里的世界观》等课程,在平台完成学习和通过考试的博主可获得“文化传播使者”标识,优先获得流量扶持等。

在马东平看来,“引流”是吸引关注的重要手段,但更关键的是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明确宣传目标,并配套完善的服务举措。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通过网红这一新兴的文化传播力量,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距离正不断拉近,人们能够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彼此之间的相似与不同,从而增进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民间国际文化交流将会更加顺畅、密切,而这正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动注脚。

随着中国持续秉持开放包容的发展理念,网红等民间力量在国际交流中的独特优势将会更充分地释放,更多的“甲亢哥”或将出现,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中国文化将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推动人类文明的交流互鉴和共同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记者:崔姝音 马嘉悦

文字编辑:李恒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

来源:人民政协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