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价买假货,年份靠瞎蒙!”新会陈皮产业调查:261亿元产值迈向千亿级蓝海的破局之道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9:25 1

摘要:进入9月,“新会柑青皮”迎来采收。新会柑,皮比肉贵,三年结果三年晾晒后,便得到新会陈皮。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凭借政策、科技与人才的多重赋能,新会陈皮产业链迎来全新发展。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胡梦然 新会报道

进入9月,“新会柑青皮”迎来采收。新会柑,皮比肉贵,三年结果三年晾晒后,便得到新会陈皮。自“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以来,凭借政策、科技与人才的多重赋能,新会陈皮产业链迎来全新发展。

近年来,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已突破261亿元,带动7.8万余人就业,人均年增收约2.6万元,蝉联“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百强榜农业品牌首位。根据市场发展态势和行业相关数据,新会陈皮全产业链产值将在2025年突破280亿元的基础上,逐步迈向千亿元级目标。但《华夏时报》记者调查发现,在线上平台,商户会标注新会陈皮产品的年份,有五年到几十年不等,但大部分陈皮产品都没有认证资料,陈皮的产地是哪里、年份有多长都由商家说了算,消费者难以进行甄别。

陈皮产业乱象:年份产地成谜

“现在市面上到处看到的新会陈皮,真的比例太少了,普通消费者很难买到真的,花高价买到假货比比皆是,市场非常混乱,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严重。”一位长期从事新会陈皮渠道布局的企业老板告诉本报记者,“作为地理标识、认知度和美誉度最高的新会陈皮,很多假的新会陈皮鲜果不是新会产的,是从外地来过来冒充的;很多则是在陈化年份上造假,用科技狠活,几小时造出陈化几年的效果,去卖高价坑害消费者。”

《华夏时报》记者在网上购物平台输入“新会陈皮”,看到大量标注着“五年”“十年”“十五年”等不同年份的产品。点进商品详情页,介绍内容往往十分丰富,但一个关键问题始终困扰着消费者:如何确信商家所标年份真实可信?

记者在某购物平台选了一款销量相对较高的“十年”新会陈皮产品进行咨询,客服回复记者称:“可按颜色区分,年份越久陈皮表皮颜色越深。”当记者进一步提出是否有相关认证资料时,客服回复称“没有”。

除了年份,所谓“新会陈皮”是否真的产自新会,同样难以辨别。线上许多以“新会陈皮”为名的产品,往往缺乏清晰的产地溯源证明。

一名既有种植园也有品牌的新会陈皮经销商向《华夏时报》记者透露:“假的陈皮沾上新会陈皮这个金字招牌太暴利了,陈化三年起,每多一年价格体系就不同,假的新会陈皮一斤成本几十元的,造假后能卖到一两千元,消费者买了假的不知情,但一旦发现被骗却把这笔账算到新会陈皮头上。”

陈皮作为特色农产品,长期面临“产地分散、标准不一、价格不稳”的行业痛点。如何从流通环节切入,推动产业链条走向透明与规范,是行业亟须破解的难题。

“一物一码”溯源护航,打通出海通道

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行业内已经有人上交答卷。

近日,《华夏时报》记者从新会陈皮出海赋能千亿产业媒体发布会上了解到,广东亚太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正计划投资8亿元建设全国首个陈皮全链条产业园。董事长刘明忠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道,亚太陈皮产业园占地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超15万平方米,集工、商、文、旅四位一体,整合了种植、加工、仓储、生产、销售与文旅体验,形成“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闭环。目前,已经联结310户柑农,辐射4万亩生态果园,以“企业+农户”模式守护道地源头,规划仓储能力达4500吨,预计陈皮货值超160亿元,将成为国内陈皮行业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平台。

针对“标准体系不统一、品质认证与追溯难度较高”这一痛点,亚太陈皮产业园引入中国检验认证集团广东有限公司(中检)打造标准化品控体系,并联合政府部门共同建立标准化仓储体系。刘明忠指出:“未来,凡进入产业园标准化仓库的陈皮,均将通过中检权威检测并完成数字化建档,实现从入库到流通的全过程可追溯。通过‘一码一物’的技术手段,消费者只需扫描二维码,即可实时查看产地、年份、仓储等全流程信息,切实解决‘真假难辨’的行业难题。”此外,记者了解到,江门市已出台《江门市新会陈皮保护条例》,区块链与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也被引入管理环节,构建起“从田间到餐桌”的质量防火墙。

公开信息显示,2023年1—10月,新会陈皮及其制品出口货值约289.9万元,同比增长约89.45%,在低基数之上实现了接近翻番的增速,显示海外需求正在被快速激活。

此次发布会上落地的“交易中心+监管仓+权威检测+区块链溯源”组合拳,为“新会陈皮”出海提供了可验证、可交易、可交割的基础支撑平台;而产业园与中国联合中药材(澳门)交易所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则为新会陈皮对接国际市场打开了“制度性通道”。刘明忠指出,澳门在中成药及传统药品对接东盟等市场方面具备制度便利与合规对接优势,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产品出口的重要枢纽,这为新会陈皮的跨境准入、标签规范、注册备案与渠道落地提供了现实可行的路径。

“陈皮+文旅”打造侨都名片

江门作为闻名遐迩的“中国侨都”,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与侨乡底蕴,更拥有众多独具魅力的自然与人文景观。如今,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相继通车,江门“承东启西、连接港澳”的区位优势进一步放大,一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交通节点和西翼门户。这一机遇也为文旅融合、产业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关于陈皮产业园未来在文旅产业的打造上,中国文旅领航者创始人盛代宏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分析道:“可以见到我们目前正在构建的国家级沉浸式演出场所,例如王朝歌的‘河南’,以及敦煌的‘再见敦煌’。我认为新会也有同样的土壤,它具有人文底蕴和历史再现。我们可以在陈皮产业园内形成无边界舞台,将过去的一些东西进行呈现,让游客和演员以及主导编创形成无边际的互动场景。而陈皮代表的是康养,以此可以打造健康旅游,开发相关的文创产品,将陈皮与文旅结合起来。”

“亚太陈皮产业园位于新会当地,并且拥有新会陈皮的名片。亚太陈皮产业园是基于这个行业向外拓展,在大湾区里面,我们产业园的位置非常好,我们距离珠三角城市,包括深圳、广州或者珠海,仅一小时车程。因此在园区前期规划设计时,我们融入了许多文旅项目设施,构思是以后可以邀约不同城市大湾区的旅客,包括港澳旅客来到我们产业园进行新会陈皮对行业的了解。”广东亚太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雪菲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首先新会陈皮是一种特殊的农业副产品,虽然此前没有太大标准,但是它作为农副产品,产值较高。在2024年,它的产值已经超过261亿元。基于它悠久的历史和较好的GDP贡献值,我们在整个产业链的构思上不仅注重一产种植,会更多关注二三产:如何将新会陈皮向更大的方向发展,包括大健康以及南药等药食同源方向进行产品延展,并通过文旅方式带动更多产品,使当地GDP更上一层楼。”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