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虞书欣在《一年级》里把张昊玥怼到角落,一句“你配吗”让镜头外的观众都打了个寒颤。
“小太阳”也会灼伤别人,这事听起来像段子,却是真事。
虞书欣在《一年级》里把张昊玥怼到角落,一句“你配吗”让镜头外的观众都打了个寒颤。
节目播出后,她没解释,粉丝忙着洗地,张昊玥的微博却停更了半年。
人设这东西,塌起来比积木还快。
往前翻,周润发在《老虎出更》里把利智打进医院,慈善晚会上又伙同曾志伟把蛋糕糊她一脸。
利智后来退圈,媒体标题却写着“女神隐退”,没人提她肋骨上的淤青。
周润发照样拿影帝,颁奖礼上西装革履,像从没把人推下楼梯。
2004年,《小鱼儿与花无缺》的片场更离谱。
张卫健和谢霆锋嫌王伯昭“事儿多”,干脆把剧本改成“打死算数”。
王伯昭被抬上担架那天,王晶在监视器后面打哈欠。
内地导演集体发声明,最后也就换来一纸“存在过失”的判决书。
张卫健后来上综艺卖情怀,弹幕飘过一句“打人的事不提了?
”
周冬雨拍《少年的你》时,让全组陪她剃头,谁不剃就举着剃刀追。
工作人员说她是“孩子气”,可孩子气不会让人半夜做噩梦。
她拿金像奖那天,后台有化妆师小声嘀咕:“奖杯能盖住头皮上的疤吗?
”
这些事不是孤例。
去年张婧仪在剧组把新人台词剪得只剩“嗯”“啊”,新人躲在房车哭,副导演递纸巾时说“忍忍就红了”。
娱乐圈的逻辑向来如此:谁腕大谁说了算,腕小的连呼吸都得看脸色。
好在有人开始掀桌子。
今年某选秀节目,练习生当场控诉导师“用方言骂我妈”,节目组连夜剪片子道歉。
虽然公关味冲鼻子,但至少证明——摄像头不止拍脸,还能拍良心。
法律也在慢慢跟上。
北京朝阳区法院去年判了首例“艺人职场霸凌案”,被告经纪人赔了二十万,判决书写了八页,第一次把“精神控制”四个字钉在纸面上。
有律师朋友说,这案子够写进教材,起码让后来者知道,耍大牌可能真会坐牢。
最扎心的变化发生在心理咨询室。
某经纪公司去年请了三个心理医生,预约排到三个月后。
十八线小演员在匿名树洞留言:“原来不是我太脆弱,是他们太过分。
”这句话被医生截图当案例,说比任何抗抑郁药都管用。
说到底,观众并不想看完美偶像,只想看活人。
活人会有脾气,但不该把脾气变成刀子。
下次再有人把“敬业”当借口打人,把“真性情”当遮羞布伤人,不妨想想:如果摄像机背后没有灯光,只有黑洞,你还敢伸手吗?
来源:岭上潇洒观云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