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秋天湿寒,早晚温差大,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高发季节,除了配合医生治疗,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好起居生活饮食来防范类风湿关节炎带给我们的困扰。
秋天湿寒,早晚温差大,是类风湿关节炎的高发季节,除了配合医生治疗,我们还可以通过调整好起居生活饮食来防范类风湿关节炎带给我们的困扰。
前阵子就有患者问类风湿患者秋季该如何进补?刚好,这周二就是秋分,黄闰月医生今天跟大家讲讲。
首先,我们需要先理解一个问题,得了类风湿为什么需要进补呢?
类风湿患者为什么需要进补?
事实上,类风湿患者确实是需要进补的,理由有以下两点:
【01】
《素问·热病论》指出“风雨寒热,不得虚,不能独伤人”。
《证治准绳》中也有言:“痹病有风、有湿、有寒、有热……皆标也,肾虚本也。”
不少古籍认为类风湿虽然是风寒湿热等外邪为病,但本质是由于患者体虚引起的。
而类风湿是一种长期的慢性免疫性疾病,祖国医学中素有“久病及肾”的论述,认为肾是人体先天之本,是阴阳的根本,病程日久,难免伤肾,导致肾虚。
【02】
从症状上来讲,疲劳是类风湿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常经历的表现,而中医认为,倦怠、容易疲劳是气虚的表现。
除此之外,类风湿患者大多经历过关节怕冷、怕风,这些在中医上通常也认为是气虚卫外无力的表现。
因此,类风湿患者进补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类风湿患者秋季进补需要注意什么
◼ 疾病活动期暂停进补
尽管在疾病稳定期、病情未发作的时候,患者可能以体虚症状为主。
但在疾病活动期时,患者的病情常常同时兼有外邪致病,而补品大多滋腻,这个时候继续进补,容易“闭门留寇”,导致发作的病情病程更长,使类风湿症状不易缓解。
◼ 适度进补
进补的时候应当掌握好度。
补品大多性温、滋腻,过度进食容易导致上火。尤其是平常习惯使用艾灸、温灸进行调理身体的患者,艾灸、温灸性温,更应当注意进补不可过度。
如果进补后发现自己出现发热、出鼻血、口腔溃疡等症状时,需要停止进补。
◼ 进补的同时注意御寒
这周二就是秋分节气,秋分之后,冬季也即将到来。
寒邪容易侵袭,阳气逐渐下降,在进补的同时,患者也应当注意御寒,在饮食上少吃寒凉食物,可以适当食用温性食物,同时要注意水分的摄入,不能因为进补而忽视御寒工作。
如何进补因人而异
因人而异进补才能达到最好的补益效果,避免补益不当加重病情。
✔ 肝肾阴虚
秋季干燥,可耗伤肝阴,导致患者出现肝肾阴虚,表现为腰膝酸软、口干、眼干、失眠多梦、耳鸣耳聋等等。
患者可以适当进食枸杞、萝卜、牛奶、蒸蛋、乌梅等滋阴生津、润燥益肾的食物滋补肝肾。
✔ 肾阳虚
晚秋气温下降,寒邪侵袭,肾阳虚证型的患者逐渐增加,患者常表现为腰膝酸软、畏风、小便清长、男性遗精、女性白带增多等等。
患者可以适当进食羊肉、山药等温肾助阳之品温补肝肾。
✔ 气血亏虚
类风湿日久或平素保养不当的患者在秋季可能出现气血亏虚,常表现为头晕、口唇指甲色淡、疲劳易累、周身乏力等等。
患者可适当进补黄芪粥、大枣、党参炖肉、鸡蛋、红皮花生、牛肉等健运脾胃、气血双补的食物。
温馨提醒:本文基于疾病科普分享,不能代替医院就诊。意见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式请遵医嘱。
参考资料:
[1]李绪辉,龚桂兰,彭梦倩,齐婉莹,周倩文,赵静,毛靖.类风湿关节炎病人疲劳状况与社会支持的相关分析[J].护理研究,2016:62-64.
[2] 王平.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饮食调理[J].食品与健康,2012:30-31.
[3] 戴秀娟.类风湿关节炎辨证食疗[J].中老年保健,2017(06):49.
医脉通是专业的在线医生平台,“感知世界医学脉搏,助力中国临床决策”是平台的使命。医脉通旗下拥有「临床指南」「用药参考」「医学文献王」「医知源」「e研通」「e脉播」等系列产品,全面满足医学工作者临床决策、获取新知及提升科研效率等方面的需求。
来源:医脉通风湿汇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