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创作这一系列有现代发型、身着唐装的小女官时,绢本的细腻总让我想起古今碰撞的微妙。
创作这一系列有现代发型、身着唐装的小女官时,绢本的细腻总让我想起古今碰撞的微妙。
起初怕现代发型与宽袍大袖的唐装不相容,落笔时总犹豫——该让发丝硬挺些,还是随衣袂的风软下来?后来试着让发梢带点不经意的弧度,像刚被廊下的风吹过,倒与唐装领口的盘扣生出种奇妙的呼应:一个利落,一个温婉,却在绢本的柔光里融成了一体。
工笔讲究层层晕染,画她袖口的缠枝纹时,想起现代衬衫的简洁线条,便在繁复花纹里留了几处浅淡的留白,像给传统纹样开了扇小窗。胖胖的小手指甲没按古法点蔻丹,只淡淡扫了层米白,倒衬得唐装的绯红更鲜活,像旧绢上忽然跳出来的一抹新色。
旁人看了说“怪”,可盯着画久了,倒觉出点意思:现代发型是她藏不住的“本”,唐装是她融进的“境”,绢本的细滑正好托着这份不违和——就像笔尖蘸的墨,既要有古绢的吸附,也要有自己的流动,才成一幅有呼吸的画。
——茆娅莉
小胖丫·1
93cm×55cm ║ 绢本设色 ║ 2025年
小胖丫·1(局部-1)
小胖丫·1(局部-2)
小胖丫·1(局部-3)
小胖丫·1(局部-4)
画这幅画的初衷是想在传统工笔的“古意”里,掺点现代人看唐朝的“鲜活劲儿”。
先看人物,“古框架”里住进个“新灵魂”。这种反差不是违和,反倒像我们现代人读唐史、逛唐遗址时,心里冒出来的那个“要是我在唐朝会怎样”的念想——既想贴近它的风貌,又藏不住自己的模样。
再看互动,人鹤互动是想找个唐代生活里“有仙气又日常”的场景。鹤在古画里常象征清逸,可这儿它伸长脖子的挑衅,多了点俏皮;人呢,同样不服输,穿官服却姿态亲昵,像把朝堂的规矩暂时放一边,露出来骨子里的鲜活。这就像我们想象自己穿越到唐朝做官,哪怕得守礼仪,私下里还是会对珍禽异兽好奇又亲近。
——茆娅莉
小胖丫·2
52cm×52cm ║ 绢本设色 ║ 2025年
小胖丫·2(局部)
这幅画最想捕捉的是“古意里的松弛感”。人物低垂的眉眼、蜷缩的姿态,还有那股子似睡非睡的慵懒,是现代人熟悉的“松弛”。就像把古代官宦的“规矩壳”,悄悄换成了当代人渴望的“躺平心”。
人物的发丝软乎乎地贴在脸颊,没有刻意的蓬松,就像累了一天后自然的状态;旁边的花瓶和细枝,线条简淡,像随手一插,不求“雅器”的工整,只求那点漫不经心的自在。
——茆娅莉
小胖丫·3
45cm×45cm ║ 绢本设色 ║ 2025年
小胖丫·3(局部-1)
小胖丫·3(局部-2)
传统不是僵硬的标本,它能像这朵荷花一样,包容新的想象。当唐代的服饰符号遇上童话般的“花中藏人”,工笔的细腻就不再只为“复刻古意”服务,而是成了编织“古典梦境里的现代童真”的丝线——让看画的人,既会因荷花、工笔想起古画的美,又能瞬间跌进“小时候想藏进花里”的共情里。
——茆娅莉
小胖丫·4
45cm×87cm ║ 绢本设色 ║ 2025年
小胖丫·4(局部-1)
小胖丫·4(局部-2)
小胖丫·4(局部-3)
她们像揣着小心思的鲜活个体。绿衣者手背在身后,像藏着点小秘密;红衣者捧着栖鸟的枝子,神态温吞又专注,那只小鸟更像个“意外闯入”的小确幸,把严肃的古装场景拉回日常的温柔里。这种“不端着”的姿态,其实是想表达:哪怕套着唐朝的壳,内里还是现代人会有的、细腻又松弛的情绪。
——茆娅莉
小胖丫·5
51cm×80cm ║ 绢本设色 ║ 2025年
小胖丫·5(局部-1)
小胖丫·5(局部-2)
这幅画表达的是在唐代的“气象”里,藏进现代人对“知己相伴”的温暖想象。 唐代的幞头、大袖袍服、山水背景的淡远意境,是抓“古”的骨架;但人物圆乎乎的体态、亲昵的搭肩动作、衣上活泼的纹样,又透着当代人喜欢的“憨态与鲜活”。就像把古人笔下“高逸知己”的范式,换成了更接地气、更有烟火气的“胖友相伴”。
——茆娅莉
小胖丫·6
93cm×93cm ║ 绢本设色 ║ 2025年
小胖丫·6(局部-1)
小胖丫·6(局部-2)
唐代服饰的端庄制式,遇上拜年时喜滋滋的活泼神态;工笔的细腻线条,托着“恭喜发财”这种直白又热闹的祝福。连脚边那只小雀,都像从传统花鸟画里溜出来,凑个年节的热闹。 “典”和“俗”的碰撞,古画就有了烟火气,年俗也多了份雅致的想象,像给新年的祝福裹了层温柔的古绢,旧瓶新酒,喝着既有韵味又暖乎乎。
——茆娅莉
小胖丫·7
58cm×34cm ║ 绢本设色 ║ 2025年
小胖丫·7(局部-1)
小胖丫·7(局部-2)
关于茆娅莉
安徽亳州人。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亳州市政协书画院特聘画家,利辛县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利辛县政协书画院副院长。
来源:易手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