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个15岁的傣族小姑娘,突然连续高烧一周,辗转多家诊所依旧查不出病因。家人焦急万分,医生也一度陷入迷雾。直到在她脚踝发现一个细小的皮疹,真相才渐渐浮出水面……
一个15岁的傣族小姑娘,突然连续高烧一周,辗转多家诊所依旧查不出病因。家人焦急万分,医生也一度陷入迷雾。直到在她脚踝发现一个细小的皮疹,真相才渐渐浮出水面……
1
不明原因的高烧
墨江县的一个早晨,值班的金医生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15岁的初三女生。
她安静地躺在病床上,却已经高烧不退整整一周。母亲眼圈发红,一进病房就哽咽着拉住医生的白大褂:“医生,救救我女儿吧,诊所挂了好多盐水,都一点效果也没有。”
金医生立即展开详细问诊:患者的发热多在夜间,还伴随寒战、头痛、乏力、四肢酸痛,甚至有腰痛和下腹胀痛。外院的胸片检查结果却一切正常。
初步化验结果提示:部分肝功能指标异常,乳酸脱氢酶和肌酸激酶升高,说明已经累及多系统脏器。眼前的病情,复杂而棘手。
2
专家的敏锐发现
第二天,来自上海瑞金医院的援滇专家倪磊主任参与查房。他一边听汇报,一边连续追问:
有去过登革热疫区吗?
出现过眼眶痛、皮疹或出血点吗?
做过疟原虫血涂片吗?
患者入院后的初步化验和检查报告显示血常规和尿常规基本正常,尿常规降钙素原:1.124ug/L(升高),肝功能多项指标存在轻度异常包括胆红素、肝酶等,乳酸脱氢酶:707U/L(升高),肌红蛋白:240.8ng/mL(轻度升高),肌酸激酶则2574U/L(明显升高)。结合患者病史以及初步的检查化验结果,考虑以感染性发热可能性较大,而且累及了全身多系统脏器。
发热待查是内科最为复杂的疾病之一,病因众多,除了常见病、少见病、还要结合当地特点考虑一些季节性的地方流行病,如近期的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还有恙虫病也不能排除。
倪主任和床位医生来到患者床边,再次询问病史,并做了全身的仔细查体,终于在患者右踝关节上方找个一个不起眼的皮疹,中央为绿豆大小的黑色皮损,周围伴有脱屑皮疹,但患者本人已记不清是否曾有过昆虫叮咬史,也没有明显的瘙痒、疼痛症状。尽管这个皮疹不太符合恙虫病典型的焦痂样皮疹表现,但有了一丝线索,仿佛在迷雾之中看见一丝光线。
查房之后,倪主任决定按照发热待查的诊断思维流程,在感染、自身免疫、血液系统疾病方面再做一些排查性化验,重点排查登革热、恙虫病、尿路感染、以及通过影像学排除全身局灶部位的感染等病因。
第三天,进一步的检查结果陆续排除常见病毒和细菌感染。结合病史和发现的皮疹,医生们高度怀疑恙虫病,决定立即使用多西环素进行诊断性治疗。
果然,第四天夜里,女孩的体温开始慢慢下降。第五天清晨,她的烧彻底退了,还能下床在走廊散步。
入院第七天,小姑娘顺利康复出院。那一天,阳光洒进病房,母女俩的笑容比阳光还要明亮。
3
什么是恙虫病?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由恙螨叮咬传播。主要表现为:
持续高热
焦痂或皮疹
淋巴结肿大
严重时可累及心、肺、肝、肾等多脏器
普通的青霉素、头孢类抗生素对它无效,只有多西环素等四环素类才是特效药。若延误治疗,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危及生命。
云南部分地区正是恙虫病的高发区,夏秋季尤为常见。但由于症状容易与感冒、肺炎混淆,临床上常被误诊。
鉴于部分临床医师对于恙虫病缺少全面的认知,临床上也缺少早期、快速、阳性率高的诊断方法,倪主任指导科室医生建立了恙虫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库,并对恙虫病的早期诊断流程和识别方法做了归纳总结,并于2023年12月份指导科室医师成功申请了一项关于墨江县地区恙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病原学诊断技术研究的普洱市科委课题,实现了当地科室在科研课题方面零的突破。
在2024年12月指导当地医生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了论文:“恙虫病呼吸系统并发症及诊断技术进展”,并建立了近3年来全院恙虫病患者的临床数据库。通过一系列从临床到科研的相互转化,极大地提高了当地医师对恙虫病诊疗水平。
在倪主任和墨江县人民医院呼吸科全体医师的共同努力下,在这一年的夏秋季,没有出现一例误诊或漏诊的恙虫病患者,也没有出现恙虫病相关的危重和死亡患者。
这场突如其来的高烧
差点夺走了小姑娘的笑容
幸好有医生们敏锐的目光与不放弃的坚持
让真相在迷雾中显现
欢迎转发点赞
撰文:倪磊 张子晴
来源:女人健康最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