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战队否定 LRF 对华作战价值,陆军反推进测试,明年将升级软硬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9-22 19:08 1

摘要:在五角大楼庞大的武器研发体系里,很少有哪款装备能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远程火力”(LRF)发射器这样,同时被美军内部两大地面作战力量给出“不合格”与“潜力股”的矛盾评价。

在五角大楼庞大的武器研发体系里,很少有哪款装备能像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的“远程火力”(LRF)发射器这样,同时被美军内部两大地面作战力量给出“不合格”与“潜力股”的矛盾评价。

当以机动灵活闻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以“对华作战不够用”为由,果断取消了这款无人“战斧”发射器的采购计划后,很多人都觉得这项目估计要黄了。

但谁能想到,美国陆军却唱起了反调,不仅没嫌弃,反而把它当成了解决自己机动难题的宝贝,还计划拉到菲律宾去搞实弹测试。

争论的第一个焦点,就是机动性

根据计划,陆战队在2026财年的预算中,已经正式取消了“远程火力”项目。

这个决定很有分量,因为就在2023年,他们才刚刚在加利福尼亚组建了首个“远程火力”连队,原计划要采购超过50台。

海军陆战队认为,在与中国可能发生战争的多域战场中,“远程火力”的机动性和敏捷性难以满足极端作战需求。

在陆战队的武器库里,已经有了大名鼎鼎的“海马斯”(HIMARS)火箭炮和更为小巧的NMESIS“遥控地面远征火力”系统。

后者近期还被部署到了日本,准备参加“坚决之龙”2025演习。在与这些成熟平台的比较中,陆战队认为LRF在恶劣环境下的表现存在缺陷。

可以想象,陆战队的作战场景是在一个个岛屿、滩头之间快速穿梭,打了就跑。

陆军手里现在有个叫“中程能力”(MRC)的发射系统,外号“堤丰”,也是用来发射“战斧”和“标准-6”导弹的。

但这套系统有个大问题,它是牵引车-拖车式的,说白了就是一个大卡车头拖着一个大平板,上面装着发射架。

这套大家伙在首次部署到菲律宾的时候,就因为机动性问题吃了不少苦头,在一些道路狭窄或者路况不好的地方,转运和隐蔽都成了大麻烦。

有了这个“拖油瓶”一样的MRC系统作对比,陆军再看LRF,那简直是鸟枪换炮。

LRF用的是奥什科什防务公司的“遥控地面远征火力”(ROGUE-Fires)无人联合轻型战术车辆平台,本质上是一辆高机动性的战术卡车。

相比之下,美国陆军认为“远程火力”相较于其现役的牵引车-拖车式“中程能力”发射器,在机动性和分散部署能力上更胜一筹。

所以,陆军计划在2026年的“肩并肩”联合军演期间,由其快速能力和关键技术办公室(RCCTO)主导,在菲律宾对LRF进行首次实弹射击,就是想亲眼看看这个“机动版”的战斧发射器到底好不好用。

不仅如此,海军陆战队近年来还一直在推行一种叫“远征前进基地作战”(EABO)的新战法。

通俗点说,就是把自己变成一个“岛链游击猎手”。但这种战术对装备的要求极为苛刻,从这个标准来看,LRF被放弃就顺理成章了。

那么,陆军是不是也在准备同样的“岛屿游击战”呢?

不完全是。

陆军的“多域特遣部队”(MDTF)虽然也强调在印太地区的部署,但他们的作战模式更像是“大陆依托下的火力棋子”。

陆军更倾向于依托像菲律宾、日本这样拥有比较完善港口和公路网的盟国领土进行作战。

他们的任务是在一个更大的战区范围内,提供陆基的、中远程的常规打击力量,作为海空军的补充和支撑。

在这种模式下,对装备极限越野能力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但对射程、火力的持续性,以及和整个战区指挥系统的联通能力要求更高。

所以,陆军对LRF的青睐,是其需求决定的。

而且根据文件,该系统将在2026财年升级新型软硬件以增强远程操作能力,包括换装更先进的M-Code GPS接收器,并对一对多火控软件和一对多“指挥-跟随”软件进行升级。

这些投入都是为了让它更好地融入未来的网络化、无人化作战体系。而且,LRF的垂直发射单元,尺寸和陆军现役的MRC系统是相同的。

这意味着,理论上LRF不仅能发射“战斧”,未来整合“标准-6”防空反舰两用导弹也具备技术可行性。

来源:小芳医学科普

相关推荐